第292章 馬老求助
李承又被自己的小聰明打臉——猜錯了!
趙帆在電話中根本就沒提羅宇的事,更不知道《秋山圖》回港一事,他是來邀請李承參加九月份國博與西國普拉多國家博物館之間舉行的相互饋贈儀式。
這次活動,說起來與李承有一定關係。
李承曾多次在趙帆麵前提及,可以搜羅國內各博物館文物公司的倉庫,或者低價采買有關夕羨藝術品,然後聯係夕羨博物館或者私人藏家,以相互置換的方式,拿回屬於內地的珍貴曆史文物。
趙帆聽進去了,將這條建議形成報告並呈報上保商利集團股東會,同時抄送一份給魏老郭老所負責文物回流辦公室。
這件事還真被他鼓搗成了!
從去年九月起,國博及文物回流辦公室組成聯絡小組,與西國普拉多國家博物館(國博的對口友誼館),就夕羨藝術品置換西國所藏內地藝術品,展開談判。
曆時九個多月,談判於今天達成一致:國博以九件夕羨藝術品置換西國皇室所藏的六件內地文物。又因為相關文件需要走程序、簽署,互贈儀式暫定與今年九月初。
今天下午,雙方在劍閣召開聯合新聞發布會,公布這一喜訊。
晚上慶功會,有感於文物回流辦公室成立多年,這還是第一次成批次的置換回內地文物,太心酸,太興奮,談判小組中好幾人都喝高了。趙帆作為談判小組成員之一,全程參與,個中甘苦,他很清楚,所以他也喝高了。
這不,大半夜不睡覺,吵吵著給李承打電話報喜。
他邀請李承參加九月份的儀式,不僅因為建議出自李承,還因為國博準備的這批夕羨藝術品中,有李承平價轉給他的一份西國藝術品——西國畫家馬裏亞諾福圖尼的《自家花園》水彩。
這幅畫作在談判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西國普拉多國家博物館,號稱夕陸四大博物館之一,是收藏西國繪畫作品最全麵、最權威的美術館。
這幅水彩畫,填補了普拉多博物館的一項小空白!
這就成了談判過程中一枚比較有份量的籌碼。
而這幅畫誰提供的?趙帆!
“都換了哪些東西?”聽到這消息,李承也挺開心。
“官印《太平聖惠方慢驚風》卷二十三、卷二十五……”
好東西!《太平聖惠方》內地宋代官修醫書,簡稱《聖惠方》。北宋翰林醫官院王懷隱等人在廣泛收集民間效方的基礎上,吸收北宋以前的各種方書的有關內容集體編寫而成卷,全書共一千六百多門,藥方一萬六千八百多幅,刊於宋淳化三年,總計一百卷。
慢驚風是一種小兒時期常見的急重病症,當代醫學對此都有些無能為力,而內地宋代中醫,對此就有著較為深入的研究。
如此鴻篇巨製,現如今能查到相關內容的,不足二十卷,其餘皆遺失,殊為可惜。這次能從西國一次性淘換回來兩本。
幸事!值得!
“明萬曆十二年利瑪竇製作並印行《山海輿地全圖》一份……”
呃,這東西也有很有價值!
這幅地圖,與《輿地山海全圖》《坤輿萬國全圖》《兩儀玄覽圖》,被稱為“古四珍”
這幅地圖在後世存在爭議。
有學者認為《山海輿地全圖》並非利瑪竇所製,而是鄭和下西洋時所攜帶的宮庭畫師所繪製。其質疑的點是一處被利瑪竇塗改的地名“滄溟宗”——意指所有海洋的祖宗,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即後來西方稱為“太平洋”。
爭議本身就是學術的一種,哪怕最後證明這幅地圖不是利瑪竇所繪製,但明代世界地圖的價值,依舊在那裏,亙古不變!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建陽書坊刻印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一本。”趙帆對置換來的物品,倒背如流,可見他是真的用心了。
很不錯版本!
建陽書坊是明代非常有名的地方書坊,有著“閩本”“建本”美譽。朱熹在《嘉禾縣學藏書記》說:“建陽麻沙板本書籍行四方者,無遠不至。”
倒是可以和自己在東來買的袁無涯刻本《水滸全傳》,湊一起研究——對比一下明代兩大地方刻本的優劣。
“春秋紀氏方簠……”
呃,這是重器——高古青銅器再小,隻要是祭祀器,都可以稱之為重器,更何況這見簠器還帶文字“紀”,是春秋紀氏家族的祭祀用品。
置換的最後兩件器物是一對的——乾隆雙鋒姊妹寶劍兩把,是內務府造辦處的手藝,朝廷賞賜給功勳武將或侍衛處的兵器。
這六件東西,樣樣都有說道,很精彩!
這次置換成功,勢必為未來文物回流工作,帶來新的工作思路。也算是自己對內地古董市場帶來的一絲積極影響吧。
兩人又聊了幾句,李承順帶著讓他找人去查查太宮被盜案件涉案人資料。雖然沒有明說,可趙帆以前是幹什麽的?他立即明白,李承這裏怕是有線索。
有些內容,電話中不好明說,倆人相約等李承七月底回港後見麵細聊。
從黑市出來,已經中午時分,蒂姆帶人坐在出口的陰涼處抽煙。
“出來了?今天收獲不錯吧!”他哈哈大笑地迎上來。
如果從利益上來看,今天其實挺失敗的,不過李承心情不錯,微笑著回複,“還不錯,多謝你了!”
“我們是朋友,不是嗎?”蒂姆大手一揮,一副豪爽做派。
李承心下暗自翻白眼,兩千五百羨元的朋友吧?不過,他依舊笑著回應,“是的,我們是朋友!”
十來個人擁簇著李承一行,從梅裏爾公園出來。
“我今天碰見一位絲國人攤主,他們三人一起出來的,蒂姆,你應該見到他們,知道他們的情況麽?”李承問道。
蒂姆的腳步一滯,側過腦袋,看向李承,“威爾斯,你認識他們?”
呃?這是與王龍生打過交道?李承搖搖頭,“今天剛認識。隻是好奇他們為什麽不去內地城那邊?”
蒂姆鬆了口氣,同時勸告李承,“我隻知道那人不簡單,你最好不要和他有什麽接觸。”
這句話,倒是有幾分朋友的意思,李承點點頭。
很快轉到安菲爾教堂的停車場,蒂姆的一位夥計在這裏幫忙看車,李承抽了一張二十幣,遞給他做小費。
這位卷發阿飛眉開眼笑地接過去,被蒂姆瞪了一眼。
臨行前,李承還是低聲吩咐蒂姆一句,適當關注一下王龍生的行止,如果他遇到什麽特別重大的變故,可以和自己說一聲。
李承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關注王龍生,隻是有種感覺,自己和他,肯定還會再見麵!
四人找個了地方填飽肚子,他們三人將李承送回酒店,又出門了——辦理手機入網。
還沒等開房門,挎包中的電話響起。
“阿承,還在芝城麽?”接通後,立即傳來馬朱明馬老的聲音。
“馬老,有事?”李承問道。
“有人送來一件東西,店裏幾位師傅看不準,我在綠灣這邊有點事,過不去。你要在芝城,有時間替我過去看一眼麽?”
幫聚源當鋪鑒定東西?
下午正有空,去看看讓聚源當鋪的掌眼師傅拿不定主意的,究竟什麽貨色?
“行,我馬上過去!”李承很利索地答道。
連房門也沒開,轉身往回走,聚源當鋪就在內地城內,走過去也就十分鍾。
典當行的掌眼師傅,屬於古董行當中“博學而淺知”的鑒定師。
所謂博學,是指需要了解的類別非常多,不僅要對古董、藝術品有所涉獵,對當代金銀珠寶、鍾表皮草,甚至房產家俱、地皮商鋪,都要有所了解。
是的,大型典當鋪都會分門別類設置各種鑒定師,但作為掌眼師傅,他可不能分類別,至少需要熟悉。
此為博學。
淺知呢?
也就是說,他隻需要掌握真偽判定和價值判定即可,根本不會考據你這件東西有什麽曆史意義,以及因這曆史意義帶來多少市場增值……這些,在掌眼師傅眼中沒用!
舉個例子,李承手中的“晉歸義羌王”金印,如果送到典當行,最多隻能典當出三千羨元的價值——金價和工價。
可博物館給“晉歸義羌王”金印怎麽定性的?
國家一級文物,國寶!
這就是典當行掌眼師傅的“淺知”——不會過於關注質押物的曆史價值。
所以說,典當行的鑒定,與李承現在的鑒定,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
李承之所以答應的如此爽快,除了下午有空,還有一點,他很好奇,究竟什麽貨色?讓掌眼師傅看不準,卻又給老板打電話求援助……
要知道,典當行鑒定的第一原則:有任何一點疑點的質押品,拒收!
這說明什麽?
說明來典當的東西,從表現上來看,很有價值,所以掌眼師傅不願意直接說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