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異國獵寶檔案> 第260章 圓鼎往事

第260章 圓鼎往事

  “哈哈哈!李生,內藤教授,慢慢欣賞,有充裕的時間!”


  李承的失態,讓千石唯司哈哈大笑,顯然,他認為自己的藏品讓對方震驚。


  是的,震驚!

  另一個震驚的人,是內藤淳一,作為一名亞洲傳統文化研究者,他太清楚一方從未見過、巨大的圓鼎,意味著什麽。


  這會,他和李承倆人,已經圍著這尊圓鼎,細細打量。


  千石唯司的大笑,讓李承回過神,朝對方笑著點點頭,“確實是一件讓人震撼的藏品!”


  盡管這件圓鼎,看過不知多少次,可那是記憶,現實中,他還是第一次親自上手。


  雄渾的厚鼎,身上戴滿了歲月的滄桑。溝壑中尚未清理幹淨的銅綠,似乎成為時光中的文字,一頁頁翻開李承的記憶。


  子龍鼎,出土於中原輝縣,1924年共地大墓被盜,旋即被盜賊以八百大洋出售給當時的中山商會洛城分店。


  中山商會是清末到二戰結束期間,東瀛人山中定次郎設在著名商會之一。其最出名的事件就是“打包恭王府”——以三十七萬大洋打包收購恭王府一切家具、古玩、字畫,合計六千九百四十四件。


  中山商會的背後,立著現如今東瀛五大博物館或前身(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京大學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大奈良寺、大阪美術館),其私人博物館及藏家,更是不計其數。


  中山商會在國內有六家分店,其中,洛城分店生意極其火爆,發展各類下線(主要以盜賊為主)多達五十八條(中山商會檔案),網點遍布中原。


  得到這件圓鼎後,洛城分店的負責人田中信木,立即意識到這是一件會轟動世界的發現,他親自帶人將圓鼎押運到中海東瀛租界,交付給老板中山定次郎。第二年,中山定次郎將最疼愛的小女兒,嫁給大十三歲的田中信木,不知道是不是有這圓鼎的功勞,閑話不提。


  從此,這尊圓鼎徹底消失在世人麵前。


  一直到2002年,中日民間交往越來越頻繁,一位收藏愛好者,在京都東瀛友人家中,看到一尊氣勢雄渾的圓鼎,拍了幾張照片帶回國。


  國家珍貴文物回流辦公室很快拿到這幾幅照片,郭老、魏老、單老還有中海的馬老等人以照片來判定,認為這件圓鼎疑似輝縣琉璃閣被盜掘的“子龍鼎”。


  為什麽他們做出這種認定?原因有三。(采用大多數專家認定觀點,不絕對)

  其一,中原博物館在1937年曾經對輝縣琉璃閣進行搶救挖掘,“在3個月時間內,得殷代墓葬3座,戰國大墓5座等。收獲之豐富,器物之精美,為曆次發掘所不及。信息采自《輝縣發掘報告》”,其中很多銅器與這件子龍鼎風格近似!

  其二、考古部門對輝縣琉璃閣進行第一次全麵綜合考古發掘時,在琉璃閣遺址中發現有盜洞,直徑大小與子龍鼎相吻合。


  其三、這種規製的鼎器,主人應該是商末的某位王子,或者是一個強族族長,而輝縣恰好相符。輝縣自古就是共工氏居住地,鼎器內壁的銘文,與“共工氏”所居住的共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龔氏為何可以有如此規格的巨鼎?


  這要從龔氏的源頭說起。


  輝縣,古名“共”,是遠古共工氏部落的居住地,在商代,輝縣稱“共”。


  在甲骨文和許多早期材料中,就有“龔後”、“婦龐”、“後龔”等記載,這些名稱都是指某代商王的配偶,而且她們是出生於龔氏的女子,可以說,居住在龔地的“龔氏”與商朝王室一直保持著通婚關係,堪稱商朝最大的“後族”。


  另外,考古發現,還有一些商周青銅器上,鑄有“子龔”或“龔子”等銘文,其中,“龔”字所從的“龍”字造型多與子龍鼎上的“龍”字相似。


  而在“龔”姓發源探究來看,不少史書有記載,“共工氏從龍而得龔”!

  這句話什麽意思呢?共工氏幫助商朝得到“盟主(王)”地位,從而被賞賜“龔”姓——當時普通人是沒有姓的,姓氏是典型的貴族標誌之一。


  因此,郭老、魏老等人推斷,它,就是商周之交,龔氏所鑄的“子龍鼎”。


  當然,反對者也有不少,他們認為,這件鼎器即沒有史書描述,也沒有明確的盜掘記錄,真偽存疑。


  來來回回扯犢子四個月,當文物回流辦公室決議,準備通過那位收藏愛好者,聯係這尊圓鼎的東瀛主人,商議回購時,卻發現,那位收藏愛好者已經移民!

  就是這麽寸!

  曆時兩年,一直到2004年6月,中海博物館馬承源馬老、陳佩芬陳老訪問東瀛,偶然再次聽說到子龍鼎的消息。兩人拜托東瀛方幫忙聯絡,終於首次在主人家中見到子龍鼎實物。


  馬老當即詢問對方出售意向。


  這位藏家報出十六億日元(折合RMB一億五千萬)的天價!


  馬老留下對方的聯係方式後,很快回國商議。


  盡管款項嚇人,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唄!


  文物回流辦公室,一邊安排人繼續談判,一邊開始籌款。賈鄭亭就是此時,開始介入這一項目,並抽調珠寶公司資金,前後四批,合計一千萬。


  因為談判即款項等多種問題,一年多時間未能達成交易,再起風波——那位東瀛藏家,轉手將這尊子龍鼎,出售給港島收藏家、企業家謝民訊,價格不詳。


  此人為正大集團謝家後人。


  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國家文物鑒定協會六位成員赴香港,對子龍鼎進行實物鑒定。賈鄭亭作為小組成員之一,跟隨郭老第一次見到實物。


  前後兩次,合計二十位國內金石學方麵頂級專家,並會同國家文物鑒定協會會青銅專業組所有專業分會的意見,一致認定子龍鼎是罕見的青銅重器。


  子龍鼎的回購,再次進入“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程序。


  與謝氏的談判,曆時一個多月,作為愛國商人,謝明訊最終同意以四千八百萬港紙的價格,將子龍鼎轉讓給回流辦公室。


  2006年4月,淪落異地近百年的國寶子龍鼎“回歸”。


  2006年6月,子龍鼎在國家博物館有了第一次與觀眾的近距離接觸。


  如果僅僅是這樣,賈鄭亭不會和自己的師傅,以及培養自己的機構鬧翻。


  這件子龍鼎的回歸,最大的風波出現在購買回國後——第一次展覽,就有幾位國內“磚家”認為,這是贗品!


  他們質疑的焦點,放在雙鉤象形文“龍”字上——雙鉤填墨是一種描繪書法作品的臨摹方式,最著名的莫過於唐代書法大家馮承素雙鉤填墨版王羲之的《蘭亭序》(故宮藏)。


  雙鉤填墨,是指在法帖尚未廣泛流傳之前,古人為了保存書法的原跡,采用“摹”的方法而製作的“副本”和“複本”。


  這種臨摹方式,源於東西晉南北朝時天師道的“畫符郭填”。


  天師道的畫符郭填,先用細勁的線條勾勒成籙文,迂回曲折,極相近元代的“八思巴文”篆體,然後再在空心處填上顏色,後來書法中的雙鉤填墨與這種手法同出一轍。


  因此,也就是說,雙鉤“龍”字,不應該出現在商周的圓鼎上。


  因而,贗品!


  真是這樣嗎?嗬嗬,書法的雙鉤法,與篆刻的雙鉤法,完全是兩個概念!

  上古三朝(夏商周)發掘出來的青銅器,其銘文有模印,有刻印,其中有不少字體為雙鉤刻印,可是,這些正麵的解釋沒人聽啊!

  此後,部分媒體更是大肆宣揚報道,讓“子龍鼎贗品風波”愈演愈烈,文物回流辦公室以及項目小組成員麵臨巨大壓力。


  賈鄭亭作為經手人之一,同樣壓力巨大,又恰逢公司資金周轉不靈,麵臨破產困,其心情糟糕可想而知局。


  捐錢還挨罵!

  又因為之前“捐獻贗品古董事件”,他接連被文物回流辦公室申斥警告!

  這讓他對“文物回流”計劃,徹底失望!


  在隨後的一次與郭老的見麵上,賈鄭亭直言退出,被郭老教訓一通,不忿,隨即師徒反目!盡管在郭老臨終之際,原諒了賈鄭亭,可李承依舊從賈鄭亭的記憶中,讀出深深的後悔!


  今天,再見這尊子龍鼎,賈鄭亭的記憶片段洶湧澎湃,都快要從腦海中爆出來。


  李承的雙手,搭在鼎器口沿上,讓自己穩住。


  頭疼啊!

  不僅僅是賈鄭亭的記憶片段鬧事,更是為這尊圓鼎——自己該怎麽辦?

  買下?千石唯司會出手麽?另外,如果價格太高,自己能買得起嗎?

  即便買下來,自己絕對傷筋動骨!


  後續的新加坡股指計劃,拿什麽去實施?


  糾結啊!

  “李生,您這是?要不要歇歇?”春喜朗站在李承身邊,一抬頭,見到李承臉色煞白,身體在微微顫抖,連忙問道。


  “李生,太專注?耗費心神?千石夫人,安排弄點冰水!”


  內藤淳一聞言抬頭,看看李承,也是一驚——他聽說過有人鑒定過於專注導致心神虛耗的事情,不知道李承是不是這種情況,連忙對正在招待客人的千石唯司夫婦招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