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送禮的人
“郭聖?”
這兩個人一眼就認出了百歲班的郭聖,百歲班任何一個人都是亮眼的存在,更何況還是百歲班最帥最有特色還是境界與張宏並列第一的郭聖呢?
不過他們早就知道郭聖和徐誌清玩的親近,所以已經在徐誌清家裏住下了,畢竟物以類聚嘛。
“想不到居然是郭聖親自為我開門,真是我的榮幸啊!”
郭聖看著這兩個陌生人,仔細回想,知道在學校裏肯定見過幾麵,不過絕對沒有什麽交集,隻是見過幾麵而已。
“你們是?”
“哦,我們是來找陳雷的,這不……”他們舉起大包小包的禮品。
叫他們進來之後,陳雷看到他們大包小包提著一大堆東西。
“陳哥!”
“陳哥你好。”
兩個陌生人顯得格外親近,仿佛是好朋友一樣。
陳雷盯著這兩個陌生人,皺眉說道:“我認識你們麽?”
這兩個人有些尷尬,其中一個說道:“陳哥不認識我也很正常,我是大二校區學生會秘書處的部長,這位是校區學生會體育部的部長。”
體育部部長把禮品放到桌上,說道:“久仰陳哥大名,這是我倆帶來的禮品,一點小小的心意。”
陳雷嗯了一聲。
兩人見陳雷並不是自來熟那種人,便自覺地說道:“禮品我給陳哥放下了,我倆就先行告辭了。”
送個禮品就走,能留個好眼緣,如果為了多貼一貼關係硬留在這裏,反而隻能帶來不良後果。
所以說了幾句話他倆便離開了這裏。
關上門之後,陳雷歎息道:“果然人紅是非多啊!”
郭聖說道:“習慣就好,之前我們百歲班剛來學校的時候,也是大批大批的人來宿舍送禮攀關係。”
陳雷在食堂裏把列虎給打傷的這件事情至少也有五十多個同學看到,很快就傳開了。
莫娜所謂的控製消息,無非是把這個事實偽造成“謠言”,無論這一做法多麽的破綻百出,隻要沒有監控,百歲班的人不承認,大部分人隻把這個事情當成一個笑話,他們也不可能拿天才府怎麽樣。
他倆攀陳雷的關係,是因為還傳開了“陳雷已經靈境一階”的消息了,這可是列虎當是親口說的,而且後來很多神玄境界的大四學生表示,看不透陳雷的實力,所以這一消息就更加屬實了。
陳雷知道他們奔著和自己這個存在一定可能性能成為下一個聖境巔峰的人處好關係,至少也得有個眼緣,說不定以後什麽時候能把眼緣提升到更高的緣分。
陳雷可不管以後他和他們會不會有交集,既然白白給自己禮物,拿自己不收白不收。
於是他把三個禮品袋裏麵的東西都拿了出來,是三個裝修特別精致的禮品盒,陳雷一一打開。
第一個是一堆補品,看樣子是猜中了陳雷是個風情浪子,平時需要補一補。
但陳雷是風情浪子沒錯,但絕對不需要補那方麵,他身子好好的。
第二個禮品盒倒是讓他眼前一亮,居然是一堆玄氣資源。
其他武者和陳雷不一樣,陳雷隻要到有玄氣的地方稍微吸收吸收,就能吸收大量的玄氣,達到了能夠突破的標準之後就能突破。
但其他武者是需要通過其積月累的修煉,讓玄氣自然而然的進行分裂、增多,等玄氣達到這個境界的最大值的時候,他們便需要一個契機。
隻要找到了這個契機,就會猛地突破,但如果找不到,就沒辦法突破了。
低境界裏,這個契機和天分有九成九的關係,隻要天分高,達到了玄氣值的巔峰自然而然就能突破,隨著境界的提升,就需要尋找一個偶然的契機了。
不過想要尋找契機的前提是讓玄氣達到巔峰,這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如果對玄氣的領悟很高,那麽就能很快誕生很多玄氣,功法是其一,資源是其二。
很多資源都能增強體內的玄氣,隨著境界的提升,能用到的資源也就越來越稀有。
資源能直接讓體內誕生一定數量的玄氣,無論是天賦高於不高,資源永遠是一大利器。
陳雷看過去這些資源,這些價值就算是神玄也能用得到,價值至少也得是近千萬玄晶。
近千萬玄晶可不是想那就能拿出來的,更何況他們還僅僅是兩個學生而已。
而第三個禮品盒,裏麵居然是滿滿當當的金條。
他們猜到了陳雷可能用不到資源,但絕對能用得到金條,所以就給了陳雷塞了很多金條。
直接送金條又顯得太膚淺,所以他們就外加了補品和資源。
陳雷說道:“這得五六千萬玄晶了吧,現在的年輕人這麽有錢?”
郭聖說道:“別小看了你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未來你成了下一個華夏之巔之後,這可都是你欠下的人情啊,用五千萬買你個人情,不管是大是小,在華夏之巔的映襯之下,關鍵時刻都能救他一命。”
能進到他們天才府的人,雖然有很多都是鯉魚躍龍門,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名門望族。
越是家族底蘊大的,往往境界也高,因為他們有更多的資源。
能成為學生會,家族底蘊也是一個考察標準,除非像劉大壯這種直接被主席提攜,其他的多少都有點底蘊。
而且這些錢可不是他們一個學生出的,而是他們的父母,他們背後的家族出的。
一旦陳雷在大二就突破到了靈境的消息傳到了他們這些家族中,絕對立馬就會讓這些學生代表自己的家族給他們處理好人脈。
這些家族都精明的狠,一開始還不能太明顯,不能開門見山的說自己是哪個家族,而是讓他們代表自己和陳雷處理好關係。
這樣陳雷拒絕的幾率就更小了,但關鍵時刻,他們這些學生,可都是能代表家族的。
陳雷隨意地說道:“幾千萬的禮品,代表著幾千萬的人情,在我舉手之勞的範疇之內。”
郭聖還是第一次聽人說幾千萬的人情在自己的舉手之勞範疇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