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章 八脈
萬醉平繼續說:
“全身八萬四千毛孔雲蒸霧起,與天地之氣交合,與茫茫宇宙融為一體。口鼻之處全無氣息。此為最上乘之法門。練習時:先充滿丹田之氣,以意念在體內換氣,吸氣從尾間上升經命門,透夾脊,過玉枕而入泥丸,呼氣從泥丸而下至鵲橋,渡重樓,過黃庭,達於丹田,為一小周天。”
萬醉平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著說到的各個穴位。
莊醉鸝高興地說:“原來是繞三丹田的外圍轉一圈,就是功行小周天呀?”不自覺中,莊醉鸝馬上功行小周天,覺得不能難呀?!便又行了一個小周天,接著便跟玩圈圈一樣,一圈又一圈轉個不停。隻是覺得這樣運行小周天,好像人舒服了很多,剛才與萬醉平對戰的疲倦姿態全沒有了。
寒冰之氣在體內更加快速地流轉,且把體內產生的熱氣化解,並與冰寒之氣中和,讓人的身體暖洋洋的,很是舒服,且充滿精神和力量。
莊醉鸝很好奇,心想:“在說話、做事情的時候會不會影響小周天的運行?!”便一邊運行小周天,一邊望了望大師兄,發現大師兄怎麽很驚訝地在望自己,於是問大師兄道:“大師兄,你怎麽怎麽那麽驚訝地望著我呀?”
萬醉平不解地問莊醉鸝說:“小師妹,我在給你說內功心法,你怎麽走神了?!”
莊醉鸝趕快爭辯說:“大師兄,我沒有走神呀,我已經學著運行小周天,而且已經運行差不多一百次了,我覺得運行小周天挺好的,能消除疲勞!我正想能不能一邊說話、一邊做事、一邊運行小周天,這樣一來,一整天無論做什麽事,人都不會累了?!”
萬醉平驚詫又新奇地說:“原來是這樣的呀?!”
莊醉鸝笑笑地說:“是呀,所以大師兄你趕快說下去呀?!”
萬醉平認真而又繼續說:“當功行小周天,氣聚集下丹田的時候,讓丹田之氣,由臍向左,從小而大轉動一周,至命門時由大而小複歸臍中,就叫以意轉金輪。”
莊醉鸝恍然大悟地說:“原來轉金輪,就是在肚臍向命門處,做切肚圈圈呀!小周天是向人體正麵作正中切體圈圈,而轉金輪就是做切肚圈圈呀!”
萬醉平好笑地說:“我跟你說功法,你把它當玩家家了,成了切圈圈了?!不過好像又的確是那麽回事!我現在給你解釋大周天。轉過金輪之後……”
莊醉鸝又截住話題問道:“轉金輪有什麽目的?我剛才轉了十幾個金輪了,就沒有覺得有什麽收益?!”
萬醉平對莊醉鸝說:“轉金輪的目的有二:1把下衝的內氣,在氣海的中心旋轉開來,慢慢地拓展氣海,使氣海能容納越來越多內氣。2轉金輪,即轉運下丹田氣流,在高速旋轉之中,使內氣中包含的雜質給轉甩出去,使丹田內氣密度更高,質量更純,一旦運行出去,產生的力道更多更強!”
莊醉鸝高興地說:“原來是為了拓丹田、壓縮內氣,使力氣變大呀!”
萬醉平開玩笑地說:“你能看見丹田裏的內氣是怎麽積壓了嗎?”
莊醉鸝驚叫地說:“天哪,我怎麽看不見內力呢?更看不到內氣是怎麽積壓的呢?”說著說著,莊醉鸝都快哭出來了。
萬醉平安慰地說:“你先不著急,先了解一下大周天是什麽意思,或許到時就能慢慢解決你剛才的問題!如果下衝內氣到達下丹田之後,左轉36,右轉24,貫通腰間帶脈即進行一次轉金輪;再從下而上牽動左右衝脈、陰維、陽維、陰蹺、陽蹺等奇經八脈,由中達外,由外至中,歸於無極。此種功夫為真體大周天呼吸,亦可稱精神呼吸。”
莊醉鸝叫了一聲說:“這下麻煩了,怎麽什麽鬼脈這麽多?帶脈跟轉金輪相似,而這又什麽奇經八脈?!衝脈又什麽意思呀?!”
萬醉平又耐心地安慰說:“小師妹不要著急,聽大師兄慢慢給你解釋。衝脈,其實很像是任督脈+雙腿脈,任脈主要在下嘴唇到下會陰之間,督脈是會陰到後腦繞頂與任脈相接,雙腿脈即從會陰向雙腿內側下衝。按照前人書中的說法是:衝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並在此分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挾臍上行,與足少陰經相並,散布於胸中,再向上行,經咽喉,環繞口唇;一支沿腹腔後壁,上行於脊柱內;一支出會陰,分別沿股內側下行到足大趾間。”
莊醉鸝開始有點兒意象感覺了,不過她不知道胞中在哪裏,便又問了:“那胞中在哪裏?”
萬醉平笑笑地說:“胞中就是下丹田……”
莊醉鸝一聽就火起來:“大師兄,你耍猴呀?!下丹田就說下丹田,幹嘛要說是胞中?!早說是下丹田,人家不就早已經理解了!”
萬醉平趕快解釋說:“其實把胞中說成是下丹田,是不夠準確的,就像說大拇指在手上是一樣的道理,是不夠準確。所以準確地說:胞中是在下丹田的中心的正下底部。”
莊醉鸝一想:“也對,下丹田那麽大,中心的正下底部,就非常到底了!至於下出會陰,我知道,大師姐給我解釋過。”
古金妃一聽莊醉鸝沒心沒肺地說“大師姐給我解釋過”,一下子就不好意思看了看萬醉平,又望了望莊醉鸝!
莊醉鸝便談起學習感受起來:“以會陰為中心,而後分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挾臍上行,與足少陰經相並,散布於胸中,再向上行,經咽喉,環繞口唇;這條線是任脈線,是不是也要進入上丹田?一支沿腹腔後壁,上行於脊柱內,這條線應該是督脈線,應該繞過頭頂正中線,下沉到上唇,連接任脈,而後進入上丹田?這樣就形成任脈與督脈的小周天?一支出會陰,分別沿股內側下行到足大趾間,要不要在雙腿之間繞圈圈,也就是來個下小周天?。這樣,出會陰上行,前後線上天來個上小周天,出會陰下行,左右線下地來個下小周天。那麽衝脈就是以會陰這切點,同時運行上下小周天。”
萬醉平高興地說:“小師妹解釋得大體合理。從下肢上說:內側運行的為陰,包括陰維和陰蹺,外側運行的為陽,包括陽維陽維和陽蹺。上身運行的,前胸腹的為陰,後背的為陽。靠身體側邊的為維,任脈和督脈兩邊為蹺。上行轉折點不同,分成陰維和陰蹺,陰維沿盆骨側邊上行到腋前,過鎖骨、上側脖、向耳後、入上丹田。陰蹺則是肢內側上行,入會陰,出下丹田傍,上到乳根,向鎖骨,過唇傍,向鼻側,上眼內尖、轉清明印堂入上丹田,出後腦,沉於腦脖交界處即風池位。”
038章 正經
莊醉鸝很高興地說:“謝謝謝謝大師兄,你這次左右陰維和陰蹺,說得非常通俗易懂。運氣起來線路很清晰。現在是陽維與陽蹺了。”
萬醉平也高興地笑了,因為這次他隻說了個大體路線,要想運氣通過,隻有經過特定的空位才能順利通過。而找到特定的穴位並不難,隻要運氣一路旋轉找尋,是很容易找到的。於是萬醉平便開心地開始陽維和陽蹺了:“陰的路線是肢內側、向腹胸部,陽的路線肢外側、向背部。維在上身的外側,蹺在上身中線的外側。陽維是沿肢外側上行、轉骨盆後側邊、向腎外側、肋外側到肩關節後側、向脖側、過耳前側、向上丹田、出印堂繞頂至後腦,下沉至腦脖交界處。陽蹺與陽維最大的區別在於,到了肩關節後側後、上肩沿肩向脖、再向嘴角、鼻側、眼內角、轉清明印堂、入上丹田、出後腦至腦脖交界處。”
莊醉鸝高興地說:“陽維和陽蹺我也聽清楚了。陽蹺和陰蹺到頭上的線路好像一樣!陰維和陽維到頭上好像大體也相同,隻是到了耳朵處有點差別,陽過耳前,陰過耳後。”
古金妃一路聽下來,收獲巨大,以前沒有弄清楚的問題,今天全弄明白了!
然而,莊醉鸝又提出問題了:“為什麽這個奇經八脈沒有經過雙手呀?”
萬醉平想了想說:“由奇經八脈派生出來的十二正經,就與雙手相連了。”
莊醉鸝大叫說:“天哪,又什麽十二正經?十二不正經了?”
萬醉平耐心地說:“小師妹,別胡說八道了,什麽正經不正經的?!十二正經屬於身體經絡分類名,是人體手、足三陰三陽十二條主要經脈的合稱,為經絡係統的主體,又稱十二經脈。十二正經,內屬於腑髒,外絡於肢節。”
莊醉鸝又插嘴說:“十二正經原來是十二條經絡呀,也就是跟手腳有關的經絡呀?手、足三陰三陽十二條經脈,那就是說手上有6條經脈,即三陰三陽。腳上也有6條經脈,也是三陰三陽。那麽,哪三陰哪三陽呢?”
萬醉平又耐心地說:“十二正經是人體運行氣血的主要通道,也是經絡係統的主體,包括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
莊醉鸝大笑一聲說:“哈哈我知道了,三陰就是太陰、少陰、厥陰。三陽就是陽明、太陽、少陽。我們捋捋,對稱一下:厥陰對陽明,陽明會不會是大師兄說錯啦,應該是明陽才對呀,這樣跟厥陰才配對呀?!後麵的太陽對太陰、少陽對少陰,就好順多了!為什麽要叫厥陰與陽明呢?為什麽不叫中陽中陰、或大陽大陰呢?”
萬醉平苦笑地想:“這小師妹奇怪的想法怎麽就這麽多呢?”隻好說:“這個大師兄也不清楚,人家教的和書上說的就是這個樣子的。”
莊醉鸝又笑笑地說:“我想改改,這樣就比較簡單好記,隻不過是名稱問題,好記就好!我剛才想了想,好像又知道了一點點了:有跟內髒關聯的叫經,不跟內髒關聯的叫脈!脈不與內髒和手關聯、經必與內髒和手或足關聯。”
古金妃插話說:“你怎麽把經脈給感性分開呢?比如十二正經也叫十二經脈。”
莊醉鸝本來對古金妃有點怕怕的,畢竟曾經是師父!可是現在是討論武功的問題,所以莊醉鸝也就大膽了一些說:“其實經是經,脈是脈,是不全混淆的,比較前麵說的衝脈,就不能說是衝經脈?任脈也不能說是任經脈,對不對?手少陰心經,也不能叫手少陰心經脈吧?好多東東是人家前人說了,我們後人不能改?為什麽不能改呢?”
古金妃一時無語:“如果把衝脈,叫衝經脈,在理解上就會混亂。”
萬醉平接著說:“很多東西已經約定俗成了,你一改人家就聽不懂了,就不好交流了。不過如果個人為了自己的記憶方便,改改也是無傷大雅的。如果你改得不錯,又廣作宣傳而被人接受,那卻是功德無量了!”
莊醉鸝一聽,高興地說:“那我以後就多改改,大家接受了,就是功德無量了!之前說一跳三踢腳,很好記吧?打不到照打,很形像吧?”
古金妃不高興地說:“別得了便宜又賣乖!”
莊醉鸝趕快接著說:“手足與內髒關聯也各不相同:手對應的內髒是肺、心、心包、大腸、小腸、三焦(即胸、上腹、下腹)。足對應的內髒是胃、脾、肝、腎、膽、膀胱。胸部隻有肺和心,而腹部的內髒就太多,隻好下腹裏大小腸都交給手管理。所以手管著胸和下腹,又必須經過上腹,就必須無公害地通過,於是手就必須管好三焦了。足管理上腹,即肝膽胃腎脾,外加下腹裏的膀胱。隻是這12經,挺不好記的!”
萬醉平開心地說:“也很好記呀,十二正經按陰陽屬性分布於人體:
1四肢部陽經在外側,陰經在內側。即三陰在內側、三陽在外側。
2太陰、陽明在前(外),少陰、太陽在後(內),厥陰、少陽在中。即把手足的內外側,當作一個平麵的的話,前為太陰陽明、中為少陰太陽,後為厥陰少陽。
3手足三陽經脈皆會於頭部,陽明在前,少陽在側,太陽在後。
4胸腹部分布著手足三陰經脈及足陽明經,腰背部為足太陽所過,側胸腹為足少陽所過。
5手之三陰,從髒(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
6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胸)。”
古金妃趕快叫了起來:“大師兄,你今天教小師妹的東西太多了,否則一定會消化不良的。”
萬醉平一想:“也是,差不多就好!那你們先練習,我去再弄點好吃的給你們做夜宵。”
莊醉鸝趕快就問:“大師兄,你說的這些經呀脈呀的,自己怎麽樣才能感受到?!”
萬醉平認真地說:“無論經或脈,它都是由眾多的穴位組成,即一條經線或脈線,分布著眾多的穴位。當你運氣沿著這條線慢慢回旋前進的時候,就會遇上特定的穴位。這時會出現兩種情況,要麽會痛,說明這穴位尚未打通,需要運氣沿著痛點下鑽,直到不痛而腫脹為止,再回氣出來,還可以不斷上下幾次,直至出入流暢為止。從此以後,這個穴位在你運氣向上經過時就不會痛,那就是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