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生子莫如孫仲謀
第八百三十六章生子莫如孫仲謀
話又說回來,江夏這麽一丟,孫權是蒙了。
但是他蒙的不是在於呂蒙為何如此不堪一擊,他最不理解的是為什麽到這個時候,人在襄樊地區的曹仁仍舊在按兵不動。
明明關羽都如此跳腳了,你曹仁卻像個瞎子一樣當做沒有看見,孫權氣都快氣死了。
孫權當然不知道,曹仁這麽做是因為易小天的建議:
“敵不動我不動——襄樊之地易守難攻,在大後方未得修養完備之際,你作為襄樊的守將,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讓敵人尋到可乘之機——在此基礎之上,於漢水南北兩岸築壩修堤,以治每逢夏秋之交,漢水泛濫的問題。”
聽了這句話的曹仁當然不太明白易小天言語中的深意,以他從軍多年的經驗來看,如果自己一直按兵不動,絕對會錯失一些良機。
但是重要的是,這是易小天的提議。
那隻要知道這一點,曹仁就沒有不遵從的道理。
所以在孫權暴跳如雷,對曹仁的不作為破口大罵時,曹仁現在正在漢水上遊築壩修堤呢。
當然,易小天這一招以尋常的視角是很難解釋的,但隻要站在與易小天相同的角度,知曉後來關二爺到底是為什麽一戰威震華夏,這個舉動就很容易解釋了。
另一個時空,多年之後,鎮守襄樊的曹仁因為低估了漢水洪潮的威力,堤壩又矮又低,最終導致了一場“水淹七軍”的慘案。
易小天這是變相的再幫曹仁解圍,也是在幫曹仁找點事做,別閑來無事出兵攻打關二爺的時候出了差池,那時候再補救可就得不償失了。
最終,江夏丟了,此事已成定局。
恰逢周大都督哼著小曲騎著馬回到建業,準備東山再起,再創輝煌——他一進丹陽境內便聽到了這個噩耗,這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的打擊,差點沒讓周瑜一氣之下回去交州…
建鄴城中,議事堂上,望著全員沉默的景象,周瑜表示了自己無法理解的心情:
“主公!這…這是為何?為何要在這種時候攻打劉備他們?這…這莫不是白白的葬送好局嗎?”
周郎一年來難得如此激動一會,聲音中帶著各種不解與迷惑,言語傳入孫權的耳中讓孫權也有些招架不住。
內問張昭,外問周瑜,這是他兄長孫策的意思。
如今他毫無過問,就自作主張的出擊襲擊劉備,確實是違背了初衷。
但是被戳破了底子的孫權不反思反倒打算狡辯一番,死要麵子的他對著周瑜一攤手,擺出一副不管自己事的表情:
“公瑾,你莫要如此激動,本侯也不過是照你的戰略去做,如今戰敗,又怎能怪罪於本侯呢?”
現在孫權封侯了,當然正是去年敗於合肥之後,孫權擔心曹操報複,特地寫信表達自己的降意,這個請降的事情肯定不是心甘情願的,但作為緩兵之計,孫權丟得起這個臉。
當時的曹操也經曆了連番大戰,也不想再和人爭著麵子之利因此便同意了孫權的修好之意,甚至還特地上表朝廷,最終給孫權請下來的包括車騎將軍與南昌侯在內,一連片的名號頭銜,也讓孫權在臣子麵前稍稍有了些底氣。
曹操甚至還許諾如果孫權和劉備決裂,再封孫權個荊州牧,把今後的荊中地區都交給孫權也沒有問題。
當時自然朝中所有人都反對跟劉備決裂了,畢竟曹操當時一家獨大,隻等修養過來,很快就能夠再度糾集攻勢,對東吳形成新一輪的壓製。
所以迫於形勢,孫權並沒有答應接下來的條件。
但這個事情終究是在孫權心裏埋下了種子。
荊中地區他怎麽可能不想要?
最終前段時間終於發動了偷襲其中有沒有曹操這番說辭的功勞,那就不得而知了。
見孫權用名號來壓自己,還搬出來自己多年之前的言論,周瑜更是氣不過了。
現在他隻是個掛名的偏將軍,自然是不敢忤逆孫權的,但是據理力爭,周瑜還是做得到的——如果做不到,就是眼睜睜的看著東吳吃了如此暗虧,還要幫孫權背黑鍋,周瑜可沒有那麽傻。
因此——
“主公!若是您不記得當年我與您提起的天下戰略也罷,這裏我便再提醒一下——”
周瑜喘了喘粗氣,強行鎮定了一番,繼續說道:
“主公,我說與曹操二分天下不假,先圖荊州,後分益州,最後沿江抗曹一統中原也是實話…但是主公難道忘記了,這一切的前提都要是懸而觀之,待天下異變,伺時而動?”
“年前難道江陵有哪怕一丁點的破綻嗎?劉備此前打了敗仗不假,但是我們在修養,對方也在恢複!如今他們正在籌備攻略西川之事,江陵的關羽絕不會有半點的輕敵,這個時候如何想都不該輕易去招惹他們啊!!”
“更何況我們東吳與劉備仍有盟約在身,如今我們名不正言不順,被人反攻之後人心盡失,這百害而無一利的決斷真的不像是主公這般謹慎之人會做的啊?”
結果孫權想要打哈哈的意圖被周瑜一番連珠炮徹底挑明了。
不光是孫權被說的低下了頭,連帶著一眾當時孫權決定出兵時,未曾阻止,甚至還表示過支持的文臣武將們也有些啞口無言了。
歸根究底…東吳的這些人,都是對周瑜服氣的,而周瑜作為東吳少有的明眼人,現在剛從外地流放回來就要收拾這種爛攤子——眾人確實也抬不起頭來。
“主公,子敬呢?”
“呃——子敬他仍在江夏與關羽相持…”
“喊子敬回來吧,如此反攻對大局毫無影響,子敬他本就不擅軍事,待他回來,好好商討如何與劉備重修於好才是正事——”
“沒…沒錯…是這樣…本侯…本侯這就派人去江夏!”
回來了,真的回來了。
周瑜這種無形之中壓製全場的其實,讓孫權都有些怯懦。
做錯了事情的孫權一如當年年少時躲在父兄背後的那個孩子一樣,不知所措。
周瑜的出現,就好像又有這樣的一個人出現在眼前,他當然會毫不猶豫的依靠上去。
不過有句話,似乎要重新考量一番了。
孫權在荊州此事上的目光短淺,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他今後的人生——
生子當如孫仲謀?恐怕不是這樣吧?
孫堅若是知道了自己的小兒子是如此一位明明當上了君主還要不斷在臣子之間的派係鬥爭中攪混水的混小子的話,怕不是要從墳裏跳出來痛罵他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