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寧海記懷
新來的5個新兵都是舟山人。
劉仕軍、徐鬆偉來自普陀的六橫。
潘高寬、徐龍年、王耀平來自岱山,其中王耀平是岱山長塗島上的部隊子弟。
舟山人有個習慣,自我介紹常住地不安縣鄉,喜歡報所住島嶼的名稱,帶著深厚的島嶼文化。
你如果仔細的聽,來自不同島的人,語言上都有明顯的不同。
他們82年底入伍,下到所裏已過83年元旦,習慣都叫83年兵,也是武警部隊體製改革後的第一批新兵。
根據中央精神,從83年1月1日起,原來歸屬公安部的三支現役部隊內衛、邊防、消防三警合一,統一稱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原來的寧波地區武警邊防支隊改稱寧波地區武警支隊,邊防分局變成了支隊內設的業務指導部門,和司政後同級,副團級。
大隊一級名稱上變化不大,但增加了對縣消防隊和縣中隊的領導職責。
當年5月,寧波實行市管縣,撤銷地區建製,部隊名稱又有改變。
感覺當時為了發展經濟,體製改革日新月異,力度很大。
部隊體製一調整,涉及很多後勤保障方麵的問題。
年初,支隊在寧海召開了後勤工作會議,各單位的主要領導和後勤管理人員參加。
我和黃所長一起去參加的。
去寧海的公共汽車上半車都是我們穿武警服裝的人,我也是第一次和這麽多“領導”在一塊,而且他們都有40一50歲,感到蠻不自在。
中途有地方老鄉上車沒座位,我便主動讓座,一直站到終點。
當時我隻是想給自己的領導爭麵子,也體現軍人的良好姿態,不曾想回來後所長在會上好好的表揚了我一下。
不過在下車時確實有很多人投過來讚許的目光。
會議是在寧海縣委招待所開的,總覺得那裏原來應該是大戶人家的院子。
院子往南是連片的水稻田,已收割完荒蕪著,遠處可見到零星的草堆,無精打彩的樣子。
後麵不遠是一條蠻熱鬧的大街,晚上擺了很多路邊小攤。
很多攤位上都有手槍帶在賣。
據同行的說當地有兵工廠專門造這個。
這種青藍色的小繩子一頭可以係在褲腰節上,一頭可以卡進鑰匙環裏,把鑰匙放褲袋裏,再劇烈的運動都丟不了,很流行,也很時髦。
我們同行的都買了一根,記得要一元錢,挺貴。
招待所大樓門口有一株很高大的樹,正開著花,很香。
有人說這是玉蘭樹,花的形狀和上海電視台的台標一樣一樣的。
也是從那一刻開始,我對花草有了一種特別的好感,逐個的記住它們的名字,認為這也是一種見識。
培訓的時間不長,統一了一些規定。
主要是泮處長講話,我至今能記住的是二句話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我和邊防分局的乂副局長的職務一樣大。”
說白了還是表達後勤工作很重要。
那次會議在寧海的停留比較短暫,沒去縣城之外的地方走走,不知道周邊有很好的溫泉,更沒有把那裏與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聯係起來。
很多年以後,多次去寧海調研工作,或者路過停留,終於明白了寧海的江湖地位。
無論你翻開那一個版本的徐露客日記,開篇的第一句話、第一段文字都一定是這樣的
“癸醜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雲數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
據記載寧海曾經歸屬象山。
我的風塵之旅不也就是從寧海開啟的嗎?
這是我的幸運,也是命中的定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