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鄉旅拾趣> 第七十章崇拜英雄

第七十章崇拜英雄

  丹城回錢倉的晚班車是點分,而城內的交通主要靠步行,所以如果是當天早上我買好菜再到丹城的話,一般都會在丹城住一個晚上。


  我在丹城沒有一個稱得上朋友的人,整個小城對我來說完全是個陌生的所在,但也充滿了新奇。


  那時沒有睡午覺的習慣,吃好中飯我就從招待所拐到與縣府街垂直交叉的那條街上。


  街上也沒有幾個臨街的店麵,基本上是公家的單位、個人或公家的住房與零星的店麵混雜在一起。


  和老家毛峙、小沙相比,就是地方大了一點,路寬了一點,房子高了一點,還有就是人多了一點。


  最大的不同點是在路的兩邊人行道上擺著不少的小攤,以賣針織服裝為主。


  早就聽說丹城附近的爵溪輕紡很發達,很早就接軌上海。


  人行道的小方磚上堆著包裝好的針織內衣,行道樹的樹枝上掛滿了樣品,有些地方樹與樹之間拉著線繩,把各式樣品吊在線上。


  有些地方聚著些人,看起來也蠻熱鬧。


  路對麵有個照相館,我就興匆匆地進去拍了一個照。


  穿上軍裝後還沒拍過照呢,急著想讓家人和親戚看到我穿軍裝的樣子。


  照相館往東一點是新華書店,在裏麵呆了不少時間,翻了幾本書,完了買了一本雜誌。


  回到招待所,我問服務員

  “象山有沒有烈士陵園啊?”


  “有啊。就出門右手幾十米路。”


  在我當時的頭腦中,讀書時一年一度到縣城祭掃烈士墓就是旅遊,而且我所見過的風景最好的地方就是烈士陵園。


  我轉身就去找我最想去的地方。


  出了招待所往右米不到,緊挨著縣府大院就是象山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走進大門,翠柏蔥鬱,古樟參天。


  院內正中是一四方花壇,聳立著一米高的紀念碑,正麵刻著郭沫若題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一行字。


  我馬上聯想到舟山烈士陵園門口那塊題著“海山增輝”的玉白色門樓,也是郭老的字,拉近了一份親近感。


  北首是一條鵝卵石小經,直通烈士事跡陳烈大廳。


  廳堂是一個殿堂式仿古建築,有一平方的樣子,陣列著多位烈士的遺像及事跡。


  在其中一位烈士的遺像前擺放著其後輩剛獻不久的一隻花圈,讓整個氛圍更顯肅穆。


  我從左到右逐個詹仰過去。


  當我看到殷夫的名字的時候,有點震驚。


  高中時反複背過“左聯五烈士”的名字柔石、胡也頻、殷夫、李偉森、馮鏗。


  想當年是那麽的抽象,似乎離我很遠。


  此時,我看著他年輕的照片,逐字逐句的讀著他的生平事戀,腦中閃過背過無數遍的魯迅的《為了忘卻的紀念》的詞句——“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殷夫出身於富裕家庭,但他放棄身為國民黨軍官的哥哥的庇護。


  他追求自由,追求真理,不懼四次入獄,獻出了歲的年輕生命。


  此時,白莽、徐白、洛夫這些他的筆名變得這麽好記。


  此時我也感到特別的榮幸,能有機會守護這塊英雄輩出的土地。


  後來我好多次獨自走進那個院子,默默地與他不羈的靈魂對話,反複地聆聽他“我是海燕,我是時代的尖刺!”等不朽的詩句。


  至今,我都沒有忘記紀念館正門兩側的那副楹聯


  拯救民族出生入死天地驚鬼神泣,振興中華勵精圖治山河奮風雷鼓。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