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玩場
小時候特別愛玩。
和小夥伴們隨便找個地方就能玩各種遊戲。
實在無事可做就比力氣摔跤。
弄得身上東一塊西一塊都是傷疤。
身上的衣服不是穿破的,而是磕破的。
那時最愛去玩的是三個碉堡。
那裏最有實景感。
村子周邊有3個碉堡。
一個位於村子西口外衝頭的海邊。
一個位於東口外山頭的半山山衝。
還有一個在東邊山頭位置。
有說是國民黨部隊從大陸退到舟山時造的,也有說是解放後部隊造的。
國民黨最後撤退時,是從村子往東不到10裏路的西碼頭坐船走的,順便抓了很多壯丁補充兵力。
我媽的一個堂叔被抓去就抵了一個湖南兵的名字。
村裏共有4個人被抓走,還有個女的是被軍官當老婆帶走。
可見當時退守海島的國民黨部隊在村子裏的活動應該是比較頻繁的,建幾個碉堡計劃長期固守也是可能的。
在外衝頭的碉堡裏曾經看到過一排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解放軍為了防止台灣反攻大陸建造也說得過去。
這幾個碉堡成了我們小時候玩打仗遊戲的重要地盤。
東邊的二個碉堡因為位置比較高,隻有去山上摘野果時去玩一下。
最高的那個位置非常顯要,三個槍口,向東能望見小沙的下半部分和馬嶴的部分田野,向北能望見長長的山棱直至海邊,向西能望見整個村子。
朝南的小門則連著和遠處整個山棱相通的壕溝。邊上是個足球場大小的山頂平地,平地邊沿有明顯的石牆的痕跡。
這塊地叫“炮台崗墩”。
小學初中有好幾年的秋遊是在這塊地方搞的。有一次是比賽爬山,有一次是找“情報”。
當時山上的柴草每年砍得光溜溜的,爬山比較方便。
活動之餘都會圍著碉堡演練攻防打仗。
我們玩得比較多的是西邊外衝頭那個。
碉堡就位於山咀頭,下麵是10來米高的石壁,兩邊很陡的彎曲小路可以爬行。外麵就是閘門和海塗。
南來北往的人走累了也會在石壁下乘個涼息個腳。
趕海的我們也會因為等潮水聚在那裏。
那時正好放“渡江偵察記”、“上甘嶺”等打仗片,總會有人發頭“去,打仗去。”
大夥就“衝啊!”,爬到碉堡裏。
分成好壞兩派,演習抓特務、炸碉堡,一片衝衝殺殺的聲音。
玩得餓了,就在邊上的山地挖些土豆、蕃薯、蠶豆、大豆、玉米等當季的土作,再撿些柴火,烤了吃,玩著玩著時常忘了去海邊拾貝,忘了回家吃飯。
這輩子沒見到過這些軍事設施裏的激戰和硝煙,但也見證了他們時常飄舞的細長的炊煙。
因為做路,孤立於石壁上的那座碉堡已不在了,東邊的二座還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