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環球挖寶> 第二十六章 大英博物館,被割裂的國寶女史箴圖

第二十六章 大英博物館,被割裂的國寶女史箴圖

  這次的藏寶圖,前所未有的大。


  韓舟一眼就能分辨出地圖陸地邊緣的輪廓。


  左邊是英吉利島,右邊是歐陸北部。


  有四個金色光點。有兩個分布在英吉利島,還有兩個分布在歐陸,法國境內。


  韓舟辦理了緊急簽證,買票。


  幾天後,坐上阿聯酋航空的飛機頭等艙,前往英國倫敦。


  ……


  倫敦是英國首都,世界金融中心,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博物館、圖書館和體育館數量最多的城市。


  在米國崛起之前,大英帝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倫敦自然也是世界首都。


  如今雖然地位下降,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最有名的大都會之一。


  ……


  韓舟來到倫敦,先住酒店。


  藏寶圖顯示,兩個光點都位於倫敦郊外的荒野。其中一個,在西南邊的小山上。還有一個,則在西邊的小湖泊裏。


  韓舟沒有急著去尋寶。


  他先花了一天的時間,在倫敦逛了逛。


  參觀了著名的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麵的羅素廣場,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和法國法國盧浮宮、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並列為世界四大博物館。


  該館成立於1753年,於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大英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由於空間限製,有99的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大英博物館等收藏如此多的寶物文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英帝國時代對全世界的掠奪。


  18世紀至19世紀中葉,英帝國向世界擴張,對各國進行文化掠奪,大量珍貴文物運抵倫敦,數量之多,大英博物館盛不下,隻得分藏於各個博物館。


  清早,韓舟打車來到倫敦的布隆斯伯裏區,大英博物館前。


  博物館正門的兩旁,佇立著8根愛奧尼亞式圓柱。


  韓舟提前在網上買了票,經過簡單的測溫步驟,就走了進去。


  直接來到33號展廳,即“中國館”。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數量實在太多,即便展出數量隻有全部數量的極小一部分,依然需要麵積廣大的場館進行展示。為了提高文物展示的效率,便於民眾花最少的時間看到更多的感興趣的文物,大英博物館將各種文物分明別類,放在了不同的場館裏。


  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埃及文物館,分為木乃伊和埃及建築兩個館,展有大型的人獸石雕、廟宇建築、為數眾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畫、鐫石器皿及金五首飾。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 5000多年以前,藏品數量達10萬多件,其中包括19世紀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從法國國王拿破侖手中奪取的古埃及藝術品。


  中國館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印度展廳一樣,是該博物館僅有的幾個國別展廳之一。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包括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瓷器等標刻著中國曆史上各個文化登峰造極的國寶。


  韓舟漫步在中國館中,觀賞著一件件文物。


  首先是著名的敦煌壁畫係列。都是百年前那個屈辱落後的年底啊,被從敦煌石窟內,切割下來,運到英國館藏的。


  一尊尊佛像,構圖宏偉多變、用色濃豔繁複,線條細密流暢,氣象萬千。


  曆經千年,依然栩栩如生。


  除了壁畫外,還有數以萬計的敦煌經卷。


  這些敦煌文物大多數是1907年斯坦因和法國人伯希在敦煌藏經洞劫掠而去的。


  還有就是所謂的“西方探險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各種考察為名深入中國大西北肆意盜搶走的。


  有些壁畫的割痕還清晰可見。


  各類瓷器,從唐三彩,到元青花,宋五大名窯,再到明清兩代的琺琅、景泰藍,美不勝收。


  最後,韓舟來到了繪畫區。


  蘇軾的《墨竹圖》,濃淡錯落,清雅有致。


  “北宗”之祖、唐代畫家李思訓的《青綠山水圖》,山巒綿亙,林木參差,色彩豐富,這件文物也是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的。


  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華岩變相圖》,是一幅佛教題材的繪畫。李公麟最著名的作品應屬《五馬圖》,目前藏在rb。


  一步步走來。


  終於,韓舟看到了一直心心念念的那部繪畫作品。


  《女史箴圖》。真正意義上的國寶級文物。


  《女史箴圖》為中國東晉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原作已佚,現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現存僅剩9段。


  此圖是乾隆皇帝的心頭好,原為清內府所藏。公元1900年庚子之役,八國聯軍入北京,為英軍所掠,如今藏在大英博物館。


  作品描繪女範事跡,有漢代馮媛以身擋熊,保護漢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絕與漢成帝同輦,以防成帝貪戀女色而誤朝政的故事等。其餘各段都是描寫上層婦女應有的道德情感,帶有一定的說教性質。


  就藝術價值而言,《女史箴圖》堪為國畫巔峰,與《五馬圖》《富春山居圖》《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等相比,也毫不遜色。


  《女史箴圖》在主題人物的塑造上,都能根據不同的內容,賦予各種不同的動作,人物的動態神情呼之欲出。通過動作和表情的變化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無疑將兩漢以來的人物畫創作水平向前推進一大步。


  明代何良俊評價“女人有三寸許長,皆有生氣,似欲行者,此神而不失其自然。”


  清代書畫鑒藏家安岐評價“色澤鮮豔,神氣完足”。


  然而,《女史箴圖》越完美,韓舟的心情就越沉痛。


  好好的一份完美的《女史箴圖》。


  被無知而傲慢的英國佬,割裂成了數段。


  裝裱在了木板上,以油畫的方式對外展示。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