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氛圍
想到京都來到這南城陪都有千裏之遙,這一路上顛簸流離,確實辛苦,重要的是夫人的身體還在恢複階段,盡管現在體內的寒症已經祛除殆盡,但是畢竟夫人荀芸虔的身體被這寒症折騰了幾十年,還是有些虛弱的,這次如此長途跋涉,隻恐怕對夫人荀芸虔的身體有些不利。
其實鎮北王夫人荀芸虔隻是找了一個借口而已,因為自從鎮北王夫人荀芸虔進城之後,便能感覺到一種壓抑的感覺,讓自己覺得非常的不舒服。這種不舒服讓鎮北王夫人荀芸虔似乎回到當年淮南王叛亂之時的那這種氛圍。
所以鎮北王夫人已經對夫君所做之事有些明白,但是還想通過幾天的觀察再行確認。
後麵幾日,鎮北王夫人便借著出去逛逛街,看看南城的景致的緣由,經常出得王府去體察一下民情。
因為當時鎮北王朱萬鈞離開京都之時,王府四大高手之中天山血劍傅一雪和踏雪無痕滿天雨傷勢還未痊愈,隻是稍微有些起色,不便長途跋涉,所以鎮北王朱萬鈞隻能帶著飛天頭陀陸禦風和玉麵郎中冷西風二人及一些其他隨從啟程前往南城。
看見夫人荀芸虔想出去到處看看,鎮北王朱萬鈞覺得出去散散心也是好事,換了一個新環境,走出去去了解一下,這樣對身體的恢複應該有些好處,當時為了鎮北王夫人荀芸虔的安全著想,鎮北王朱萬鈞準備安排玉麵郎中冷西風跟隨保護,結果自己的夫人沒有說話,可是自己的寶貝女兒朱仙兒卻有些不願意,堅持要去找自己的令哥哥尉遲小令陪同。
鎮北王朱萬鈞知道如果是尉遲小令陪同那可就是更好不過的事情,但是也不知人家尉遲小令願不願意,朱仙兒笑著回答道關於尉遲小令願不願意,這個就不勞父王操心了。
鎮北王朱萬鈞看著眼前調皮的女兒朱仙兒,心中隻有疼愛。
對於尉遲小令此次能夠親自送夫人荀芸虔和女兒朱仙兒前來南城陪都,鎮北王朱萬鈞自然感激不盡,但是在鎮北王朱萬鈞的心裏隱隱有些不安,因為自己在南城陪都的布置,可能會因為尉遲小令的到來而被迫停止,並且尉遲小令此次到來種讓人感覺到有些不對勁的地方。
莫不是尉遲小令是帶著任務前來南城陪都?如果果真是自己擔心的原因,那自己可就真要格外小心了。
對於朱仙兒的邀請,尉遲小令自然是隻有服從,在朱仙兒的麵前,尉遲小令好像也隻有服從的份兒,根本就沒有回絕的可能,再何況自己也正好趁著陪同鎮北王夫人出去逛逛的機會,名正言順的體察一下這南城陪都的具體情況。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對於昨日南城首捕劉宗向自己匯報的情況,尉遲小令心裏也都記下,尉遲小令叮囑南城首捕劉宗一定要弄清楚南城陪都的兵力部署,不僅僅是城內,還要包括城外方圓百裏的軍事力量,一定要將屬於鎮北王朱萬鈞屬下的原鎮北軍的兵力部署弄清楚。
鎮北王夫人和朱仙兒在南城閑逛了幾日,倒是真心喜歡上了這座江南的城市,無論是從環境還是從人文,這座南城陪都都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氣息,讓人沉靜於此,流連於此,更是會在心裏留戀於此。
朱仙兒趁著母親在文樞閣一個雅間午睡小憩的時間,和尉遲小令一起來到玉帶河的旁邊。
“令哥哥,若是以後我們也能在這南城找上一處居所,倒是有些悠閑自在,豈不快哉?”朱仙兒故意向著尉遲小令說道。
看著這玉帶河上畫舫座座,都是雕梁畫棟,一排歌舞升平的景象,習習的涼風輕拂玉帶河的水麵,一陣陣漣漪蕩漾在玉帶河的河麵。尉遲小令也不禁感歎起來。若是這世間都能如此太平,老百姓都能安居樂業,那該多好,到那時自己便帶著朱仙兒遊曆江山,看天朝風景如畫。
“仙兒,隻要你願意,我自然會按照你的意思實現你的想法。”尉遲小令回答道。
聽到尉遲小令這樣回答,朱仙兒頓時開心不已,拉起尉遲小令的手說道:“令哥哥,走,我們一起上船,聽說這江南絲竹天下聞名,我們卻未曾真正聽到原汁原味的正宗江南絲竹,今日既然來到南城,怎可錯過。”
尉遲小令急忙說道:“仙兒,要不我們等一下你母親,到時候我們再一起登上這畫舫,一邊遊覽玉帶河的風景,一邊欣賞江南絲竹的雅韻,行不行?”
“令哥哥,母親看樣子有些勞累,先讓我母親在文樞閣小憩一會,此時不便前去打擾,還是你我二人想去遊玩一番,大不了,等會我們再陪著母親遊覽一次唄。”朱仙兒回答道。
其實朱仙兒說這話時,還是有一些小心思的,朱仙兒現在隻想和自己的令哥哥在一起遊玩,若是自己的母親也在一起,雖然沒有什麽,但是自己擔心尉遲小令總會有些不自然。兩人說話也不太方便,至少自己不能像現在這樣能夠所拉著令哥哥的手就拉著令哥哥的手。
尉遲小令笑著看了朱仙兒一眼,似乎知道朱仙兒的這點小心思。朱仙兒看到尉遲小令朝著自己有些詭異的笑容,不禁忍不住自己也笑了起來。
玉帶河不寬,蜿蜒向前,大約半個時辰左右便來到一處開闊的水麵,經艄公解釋,原來這個開闊的水麵叫莫愁湖,還有著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
莫愁湖古稱橫塘,因為莫愁湖處於南城的中心,湖水有經過文樞閣,形成一道河流,這便是現在看到的玉帶河,所以莫愁湖又被當地人稱南城湖。
莫愁原是河南洛陽人,幼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
她文靜,聰明好學,采桑、養蠶、紡織、刺繡樣樣拿的起來。鄰居家的小孩念書,她聽著記著,不但識的些字,連詩文也能吟詠幾句,莫愁還和父親學了一手采藥治病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