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氣性
她這……感覺自己今日是稍微說得過了些,有心說兩句緩和的話,人這都一頭紮屋裏去了。
可要她上趕著去給兒子陪小心,那絕對不可能!
幸而下午隻有她和玉蘭倆人在,要不再加上老大和老二家的一塊,照這兔崽子剛剛的模樣,肯定得吵翻天了去。
這孩子也是的。
這麽大人了,本來就是他自個兒以前太混了,她當娘的說幾句怎麽了。
就是這回說錯了,那也不是故意的呀,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犯個錯,不說錯話呢?
怎的今兒氣性就這般大了?
往日想讓他多聽兩句,苦口婆心地勸也勸、罵也罵,老三都是當作沒聽到的,油鹽不進的樣子能把人活活氣死。
現今能聽進話了,卻又這般小娃兒似的鬧氣,簡直就是生來跟她作對的。
今兒這事,說來說去,還不都怪他自個兒進門時不好好說清楚?
回來就板著一張臉,也不知是給誰臉色看,倒像是哪個欠了他一樣的,能讓人不來氣?
唉……說來說去都是債。
還是等老頭子回來再看吧。
解玉蘭進屋把婆婆的意思一說,劉達不冷不熱地就那麽瞥了她一眼,便在沒有別的反應。
解玉海早就打定主意還是回家,自然也沒應承。
一到差不多的時間,就提前尋到劉達娘處打了招呼要家去,結果意外收獲了劉達娘給塞的好幾個烙餅子。
一個得有巴掌大,說是讓他拿著路上吃。
劉家院子直到近黑才熱鬧起來,在外頭瘋玩的小娃子回來了,做工的劉老爹、劉大哥、劉二哥,以及劉達的兩個嫂子也都回來了。
當眾人從劉達娘和解玉蘭的口中得知下午的意外事件後,幾個大人個個都驚呆了,唯獨小娃子不懂那些對不對、該不該的,隻歡呼著慶賀晚間有肉吃了。
為此,難得地圍著大功臣劉達吹了不少彩虹屁,十分現實地展露了什麽叫做“有奶便是娘”。
直把劉大嫂和劉二嫂給氣得當下臉都歪了。
自己跟男人在天天辛苦做工掙錢,沒得著娃兒一句好,這老三不知用什麽法子弄回了一塊肉,反成了全家最大的功臣,最有本事的人。
劉老爹和劉大、劉二卻不這麽想,三人臉上都隻有高興的份。
不管怎麽樣,劉達現在願意做活了,不再隻等著混吃混喝混日子,那就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何況,明顯他自己找的這主家除了是婦人這一點讓人不甚滿意之外,別的種種放到哪兒都是好的,比之那些大戶都不差什麽了。
最可惜的就是要做的工不多,兩天才一個時的樣子。
但如今看來這一個時倒抵得過過人家一天了。
從這兩回劉達除了工錢還拿回的七七八八的東西來看,確實值那個價。
不管怎麽說,劉老爹還是替兒子高興的。
再加之劉達娘在飯前把劉老爹拉到一旁說了通下午鬧出的誤會。
於是,等上了飯桌,劉老爹罕見地在動筷前慎重地誇獎並勉勵了劉達一番,劉達娘順勢說了幾句好聽的軟話,也沒再提下午的糟心事,總算讓劉達露了點笑臉。
不管真假有幾分,劉達娘心裏好歹舒服了些。
“隻你——這老婆子怎的還連玉海的都留下了?沒得讓人說我們劉家眼皮子淺的。”劉老爹說著說著習慣要再壓兩句,隻才開腔又想起自家老婆子弄巧成拙的麻煩事,罷了,這小兔崽子如今氣性大,還是先順他幾天,便話鋒一轉,落到了劉達娘身上。
解玉蘭好不容易見自家男人心情好些,可不想再一頓飯吃得不歡而散,便立馬搶先道:“爹,不怪婆婆,是我非要同意玉海留下這肉的。玉海以後跟靜哥一塊做工,少不得要在咱家時常進出的,這沒了禮數才更要被人家說三道四呢。是兒媳不好,沒有提前跟爹提。”
劉大嫂本就不忿劉達仗著一斤肉就讓大夥輕易原諒了他之前懶到出奇的各種行為,人是罵不得了,可肉必須吃到嘴裏,哪還能輕易吐出來?
不止要吃,還得多多地吃,把以前被混吃混喝的劉達兩口子占去的便宜都搶回來。
故而,難得地,她也開腔讚同了解玉蘭的話。
“爹,玉蘭說得是呢。小海那孩子特意把肉留給您和娘,那也是一片孝心,要是不收,人才為難呢。外頭那些個嘴厲害得,白的都能說成黑的。”
劉二嫂自然也是抱著相同的心理,跟在後頭也附和道:“是啊,爹,你是不知道那些人在外頭傳說老三的事兒有多難聽,咱可不能讓小海也受這莫名的委屈。”
劉老大和劉老二兩人對視一眼,一致覺得這事站哪邊說話都不成,幹脆隻默默聽著不出聲。
而桌上其他的小娃子,那就更不管大人說的啥了,吃飯最大的事那必須是搶肉,得嘴巴再動得快一些,這樣才能多吃幾塊。
劉家吃飯有規矩,吃菜必須要等吃完了再夾,從不慣小娃子那等先搶到碗裏堆著的毛病,但當然為了一口菜爭吵打架那也是不允許的,所以,劉家的小娃子從小就必須鍛煉出來快準狠的手上功夫,否則吃了虧就隻能自己受著。
要不是真有好菜的時候,頭先就會給家裏小的都先分一筷子,真動作慢的,平素肉沒幾片的時候那怕是一口都別想吃上了。
這規矩也無形中養成了劉家吃飯特別快的習慣,導致一般人來隨桌做客都跟不上主人家吃飯的節奏。
不過,吃得快也吃得快的好處,好處就是,不管那天是著緊上工還是趕時間走親戚,劉家的人從老到小都從不會因為吃飯耽誤事。
解玉蘭還是嫁過來大半年才慢慢跟上大家的速度。
說起來,劉家吃飯相對最隨性的還要屬劉達,這事還跟他的小名有一點聯係呢。
據劉達娘以前跟解玉蘭說的,劉達之所以小名極為特殊地起了個“靜兒”,是因為這娃兒一到出門就跟歸了山的猴似的,一個錯眼就不知竄哪兒去了,每每都要劉達娘在外頭轉上大半天才能把人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