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保舉楊嗣昌
禦書房裏,崇禎坐在窗前,手中把玩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新鮮的同伴,沒有欣喜,反倒是愁容滿麵眉頭緊鎖。
“現在宮裏的物價飛漲,日子艱難,而更艱難的是這個國家的財政。”玩弄著手中的銅錢樣本,崇禎感慨著“為國家當家理財的戶部尚書李汝華老朽昏潰了,將一個好好的國庫收入,弄得是徹底崩潰,即便愛卿你再有能力為朕找錢,卻也不能改變現狀啊。”
崇禎一登基,就麵臨越演越烈的皇權和臣權之爭。皇權和臣權之爭且不說。單單一個財政危機就是纏繞他一聲的巨大的麻煩。而他對理財的概念是開源節流。
開源節流,這沒錯。
但開源,隻著眼於橫征暴斂,四處加稅薅羊毛。但該薅的羊毛不薅,卻專門針對已經被逼的走投無路的窮苦百姓薅,這樣就在天災的加持下,農民暴動烽煙四起,又徹底的瓦解了稅收的基礎。
還有就是節流,他的節流的方法是,自身就差窩頭鹹菜了,不能再壓縮了,然後就是四處裁撤,先有裁撤錦衣衛東廠,差點將一個國家基礎之一的特務機構給弄沒了,讓崇禎成為睜眼瞎。沒了唯一監控官吏的殺手鐧,被東林徹底的架空。後來裁撤了驛站,讓西北十五萬有紀律性的驛卒,成為流寇的主力軍,讓流寇從一群烏合之眾,變成了真正的軍隊,同時弄出一個打不死的小強。結果就是,節流下來的錢,最終遠遠不夠為裁撤驛站擦屁股而花出去的錢。這何止是得不償失?這簡直就是適得其反,自掘墳墓。
二現在崇禎感慨現在的大明管家,戶部尚書的無能,這一點,趙興也非常痛苦。
自己在外坑蒙拐騙,不遺餘力的為崇禎斂財,其手段都快追上魏忠賢的下作了。但人家魏忠賢是自己斂的財自己花,還能大部分用到刀刃上。而自己卻悲催的,斂來的,隻能交給別人花。
結果就是,隻要將自己辛辛苦苦弄來的錢交給內帑,那個沒能力斂財,卻死要錢的王承恩立刻死死的捂住,能不花就堅決不花;不得不花的,也必須七扣八扣,把本來一次能解決的事,都弄成個半拉子爛尾。結果就是弄得天下到處是爛尾。爛尾比壓根不做更要命。
交給戶部,戶部的花錢原則,就是能不花在刀刃上,堅決不花在刀刃上,能落入個人腰包的,絕對不能用在別的地方。
自己前前後後,為這個帝國劃拉了不下千萬的銀子了,結果對大明財政真正的改善卻是一點沒有。大明的財政依舊是個無底洞,依舊在向崩潰狂奔。
大明敗亡一亡東林,二亡財政,現在,自己在這兩方麵,辛辛苦苦兩年多了,竟然沒有一點建樹。現在的自己,不是穿越者那種改天換地,指點江山的英雄,卻隻不過是一個大明的裱糊將。東出窟窿東麵裱糊,西麵漏風,西麵粘補。雖然暫時算是讓大明少了點風雨侵襲,外表光鮮靚麗,但一旦真正來場風暴,這個已經爛到根子上的破房子,就會轟然倒塌。
而別人不知道,趙興最清楚,未來的大明所迎接的,不是一場風暴,而是壯大的流寇,強大的滿清兩場毀天滅地的風暴,到時候,自己這個裱糊將拚了命,也扶不住這個紙糊的大廈將傾啊。
但這該死的體製,自己弄的錢,自己是絕對不敢花的。改變現狀,必須是自己能弄錢,還得有個能為自己花錢的才行啊。
站起來,捏著那枚銅板,背著手,在禦書房裏踱步,低著頭邊走邊說“這一次你從朝鮮借了百萬兩銀子的銅料,鑄造成錢幣,但也隻能緩解一時。那麽下次國庫缺錢的時候,總不能再去借吧。我們是天朝上國,總不能沒了麵皮,讓屬國們看了笑話的。”
聽到這話,趙興總算是在心中悄悄的鬆了一口氣。崇禎為了自己的麵子,已經明確的表示,不再讓趙興從東江鎮鑄幣廠拿錢了。從此之後,東江鎮鑄幣廠,就是趙興自己的錢袋子了。
“李汝華已經上折子請求致仕,朕準備恩準他,頭的年紀也實在太大了,所以朕準備換一個年輕而能力卓著的幹員,來為國理財。”然後漫不經心的看了一眼趙興“愛卿,你認為用誰好呢?”
其實正經的事情已經說完了,崇禎不過是自己心裏為難,就是順口一問,但趙興就接口道“臣,保舉楊嗣昌做戶部尚書。臣以為,楊大人正直壯年且有能力,可堪重任。”
楊嗣昌,字文弱,號字微,湖南武陵縣碴口坡人,典型的東林黨人,曾經當過戶部侍郎,著有理財專著《地官集》。現在是霸州道參政。
崇禎帝還未登基時,就看過楊嗣昌的《地官集》等書,讚歎楊嗣昌的才能。現在被趙興提及,當時站住腳步,思索了一陣之後,長長的噢了一聲,然後大有深意的看了眼趙興“你在山西的時候,和楊嗣昌老爹楊鶴不和,為此,雙方互相上折子彈劾,不說互相往死裏整,但也是水火不容。而你又深恨東林,卻又為何保舉東林之一的楊嗣昌?”
趙興直接坦言“我和楊鶴不和,是因為我們政見不和,爭論的也是治政方法,而非個人恩怨。“
崇禎不置可否,隻是輕笑一聲。
“我深恨東林黨的是他們的貪婪假清高的誤國,但並不是深恨所有的東林人士。臣保舉的洪承疇和孫傳庭,乃至其他幾位官員,都是出身東林,但現在看來,臣保舉的是對的。臣保舉官員,是隻見其才而不見其黨。而東林保舉官員,是隻見其黨,不見其才,這一點是本質上的不同,還請皇上明鑒。”
聽這一番侃侃而談,崇禎不得不對趙興另眼相看,最終感歎一聲“趙愛卿,真為國忠臣也,朕明白了你的本心初衷了。”
然後繼續踱步,想了一陣之後,對趙興道“楊嗣昌正在京師,想用其官換他父親楊鶴不死。朕雖然深愛其才,卻不能對他爹文過飾非,所以一直未允。你去他的宅子看看,和他談談,如果做好戶部尚書事,朕允他所請,全了他孝心,隻將他父貶為庶民,去吧。”
趙興對這樣的安排,難得的感動了一把。這是崇禎惜才,為他自己找個台階。但何嚐不是給自己一個天大的人情,讓自己緩和和楊嗣昌的關係?這和自己總給他弄錢有關啊。
刻薄寡恩,現在似乎放在崇禎身上不大正確,看來,清朝編寫的《明史》還是有出入的啊。《明史》還說張獻忠在四川殺了六億人呢,看來是真不大靠譜啊。自己需要好好的體會一下,做個曆史的見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