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六步成詩
這最後的話,是對沈安安說的。
沈安安聽了這個消息,精神一震。
過了一段時間,那縫紉機跟紡織機終於有了消息。
如果這兩個東西弄出來,那麽她就可以開大規模的紡織廠。
另外腦海中還有一些現代的印染技術,以及各種染料的來源合成辦法。
現在的印染技術,雖說是這個世界最先進的,但是原材料依舊隻停留在礦產染料上。
植物染料很少有人使用,這就給沈安安留下了一大塊能夠發揮的自留地。
“總算是聽到一件好消息了。
大姐你個子高,過來幫我寫詩。
嗯,既然要寫,那就不能隻寫兩句了。
我來想想怎麽補全。”
沈青苗一聽,倒也沒有拒絕。
畢竟她以前是青樓出身,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寫字自然不再話下。
而且以前她的身份,很難出入這種讀書人的神聖場合。
更別提在這上麵題字了。
如今雖然詩詞是沈安安寫的,但她來題字,倒也與有榮焉。
沈安安背著手,輕皺眉頭,沿著題詩壁,緩緩邁開了腳步。
此時有幾個青衣書生路過,見到一幫女眷在此停留,不由好奇。
能進入這內院的,自然是非富即貴,這幾位怕是有些來頭。
又聽聞這個嬌俏小姑娘要寫詩,幾個人自然留了下來,想看個究竟。
畢竟大戶人家的小姐,讀書識字,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
很多才女,寫詩作詞,那也不比男兒差。
沈安安其實早就把詩詞背在心中了,眼角餘光,看到幾個書生喜笑顏開的打量這邊,明顯是在看熱鬧,頓時有了計較。
輕邁腳步。
一步,兩步……走到第六步的時候,停了下來,就連眉頭都舒展了開來。
古有曹植七步成詩,今有她沈安安六步成詩。看這樣一來,還不嚇死你們?
沈安安促狹的想到。
而那幾個書生,果然被她的動作吸引了。
六步……七……然而第七步沒數過來的時候,沈安安已經停了下來,胸有成竹的模樣。
“咳咳……”她幹咳兩聲清了清嗓子,喜笑顏開:“大姐,娘親,我想到了。
嘻嘻,其實寫詞也不是什麽難事嘛。
你看,咱們從家裏一路上遇到的,到這兒看到的,不都在詞裏嘛!
你們聽好了!”
幾個書生見沈安安仰著頭,一副驕傲的模樣,紛紛發出善意的笑聲來。
小姑娘罷了。
長的好看,不是人間疾苦,以為寫詩作詞容易,但寫出來的,估計隻是打油詩罷了,倒也沒報太大希望。
果然,就見那婦人打扮的美人兒,估計是這小姑娘的娘親,沒好氣的在她腦門上點了一下,嗬斥道:“要寫就寫,搖頭晃腦,做哪般派頭。”
俏麗小姑娘委屈巴巴的撇了撇嘴,這才輕啟朱唇,聲音若出穀黃鶯,清脆悅耳。
在這雨天中,猶如清泉,叮叮咚咚,響在心裏。
幾個書生互相低語了幾聲,覺得這小姑娘著實可人,打算等一會不管這小姑娘寫的如何,都出麵誇讚兩聲。
畢竟這麽好看的小姑娘,就算寫打油詩,也值得被原諒。
沈安安不知道幾個書生的好心,若是知道了,怕是心裏能笑死。
“那我可說了,你們可站穩了。
等我念出來,嚇你們一跳。”
眾人聞言,不覺莞爾。
沈安安也不再賣關子,畢竟已經鋪墊了這麽久了。
再弄下去,就有些拖遝,頭水字數的嫌疑。
“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
睹園林、萬花如繡。海棠經雨胭脂透。柳展宮眉,翠拂行人首。
向白龍踏青,恣歌攜手。意未盡、欲尋芳酒。問小童、遙指綠楊道:杏花深處,那裏人家有。”
其實這首詞是北宋詩人宋祈所寫的《錦纏道·燕子呢喃》。
寫的就是春日出去遊玩,所見所聞。
當然,這裏沈安安給做了修改。
原文應該是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裏人家有。”
這裏沈安安為了應景,改成了向白龍湖踏青。
但醉醺醺明顯不符合她們的狀態,所以隻得改成是意猶未盡,想要以花下酒,但又不知道哪裏能買到酒。
路邊恰有小童玩耍,問了一句,然後小童指著綠楊弄說道,那邊有賣酒的。
聽在鄭小雲幾個人耳朵裏,隻覺得正是他們今天經曆的。
尤其是那睹園林、萬花如繡。海棠經雨胭脂透。
不就是描繪的這白龍書院的一角景色嗎?
著實寫實,而且有了小童那一折,平添了幾分趣味。
“好詞!師父,寫的可真好。我們這一路看到的景色,竟然都概括在了裏麵。
那綠楊弄的杏花,開的正旺,更是有垂柳撩撥路人。
這白龍湖的海棠花,還有還有……哎呀,我說不上來。
雖然我沒讀過書,但依舊能感覺到師父寫的極美!”
這哪是詞,分明是一幅畫,甚至她都能腦補出沈安安問路哪有賣酒的情景。
“這麽一說,倒真是我們一路上見到的風景啊。
我兒果然厲害!”
鄭小雲自然是不吝惜自己的誇獎。
就連呂崇安,也是笑上眉梢,連連點頭,看著沈安安的目光,多了幾分炙熱。
而沈青苗則筆下不停,沈安安念完,她已經寫完了。
是標準的簪花小楷,女子書寫更添秀氣。
任何人看了,都能腦補出一副春日少女踏青遊玩的畫麵來。
隻是沈青苗有些失望,搖了搖頭:“我這字,倒是配不上這絕妙詞畫。將就著用吧。
這下我也算是沾了妹妹的光,漏了一次臉。”
沈安安俏皮的衝著她吐了吐舌頭。
一旁的幾個書生,都驚呆了。
本來還想著,不管人家寫的多爛,都出來叫好,給俏麗的小姑娘一些鼓勵呢。
結果沒想到,寫出來的竟然是絕妙好詞。
把春日風景,描寫的淋漓盡致。
沈安安絲毫沒有作為文抄公的覺悟,反正宋大人在另一個時空,也不會跳出來。
當然,這種行為終歸是不好的,沈安安小小的愧疚了一下。
“師父師父,還有那個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