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作死的吉王
今晚的孔府格外熱鬧,除了吉王李保出席之外,還有不少朝中大臣,當然這些所謂的大臣中並沒有重臣。
跟孔府關係較好的杜讓能並沒有來,因此孔緘這個鴻臚寺少卿則是今晚宴會除吉王和吏部侍郎張浚之外,職位最高的官員。
除了三人外,在場倒還有一些名人。
跟孔緘同年進士出身的高蟾,‘鹹通十哲’之一的鄭穀,前宰相崔慎由之子崔胤,中和三年進士、清河崔氏崔昭緯,孔緯之子孔崇弼。
不過若是仔細看,在場這幾十人,除了吉王李保、吏部侍郎張浚和鴻臚寺少卿孔緘外,其他要麽是小官,要麽是出自名門望族的士子。
要是按照李曄意思,不過就是小貓兩三隻。
“孔少卿,這位就是我的好友,‘鹹通十哲’之一的鄭穀。”
高蟾帶著鄭穀來到孔緘麵前,客氣地打著招呼。
“原來是守愚兄,好久不見!”
看著眼前這有些邋遢的男子,孔緘有些驚訝,眼中甚至流露出一絲不屑,不過很快就一閃而過,並熱情地打著招呼,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多年好友。
“孔少卿客氣了!”雖然有些不喜歡這種場合,但鄭穀依然強打起笑容回應著。
鹹通十哲的確很有名氣,不過名氣大又如何,自古文才好的有幾個在官場得意的,哪怕是蘇軾、王安石之類的也都是曲折無比。
而且古代有個特點,那就是文人寫出的好詩好詞多是在逆境中,要麽逃難,要麽貶官等等。鹹通十哲皆是如此,就說這鄭穀,考了十五年都沒考中,可比李振這些好多了,李振也隻是考了幾年而已。
當然物以類聚,跟鄭穀關係極好的高蟾也不過是個六品官,那可是十年前中的進士。
為什麽那些宰相多是進士,因為他們除了是進士外,本身多是世家子弟,這就不是寒門子弟可以比擬的。
孔緘跟兩人打過招呼後,就去招呼其他客人去了。之所以會邀請高蟾來,主要還是看到對方跟自己是同科進士,加上對方混的不如意,所以好拉攏。
孔緘流露出的不屑讓高蟾和鄭穀都察覺到了。
“高兄,我就說了,不該來這裏。你看這孔少卿,雖說出自孔家,但對於我等卻絲毫看不上,都懶得跟我們廢話,我們何必熱臉貼別人冷屁股?”鄭穀不滿道。
正當兩人對話的時候,兩個侍女從麵前經過,嚇了高蟾一跳,低聲告誡道,“小聲點。這裏不是其他地方,雖說吉王、孔少卿都被閑置,但想要捏死你我這種小人物卻是輕而易舉。來都來了,先看看再說。
你不是會寫詩嗎?待會兒找個機會寫首詩,給這個大人物看看,要是入了他們法眼,你我二人都可以自此魚躍龍門。”
“你這是把我當什麽人了?文人就該有文人的樣子。”聽到自己需要寫詩取樂這些大人物,鄭穀就有些不滿。
“你以為你是詩仙李白?該低頭的時候就低頭。”高蟾看了看周圍低聲說道。
就在他還想勸這個有些固執的好友時,花園中卻是響起了歡聲笑語,加上跟科舉有關,兩人便坐在靠近花園中央的位置,四隻耳朵豎起來仔細聽著。
“張侍郎,聽說這科舉改革,考試也跟以前有些變化了,你是吏部侍郎,應該知道一些情況。在場的文人雅士中也有不少要參加科舉考試的,你給大家透露一二,有什麽小道消息。”
照理說初到五月的長安不至於多熱,可吉王還是拿出一把折扇,輕輕拍著左手手心,笑著看向旁邊正在品茶的吏部侍郎張浚。
別看張浚位居吏部侍郎,若是放到後世,那就是中組部常務副部長,也就是吏部的二把手,也算是肥差。可這位吏部侍郎,並不是進士出身,也不是明經出身,就沒中過科舉。
這種人能做到吏部侍郎,要麽是真有才,要麽是會趨炎附勢。顯然張鈞不屬於前者,而是屬於後者。
張鈞發跡,其實得感謝楊複恭,正因為投靠了這位才能起來。不過後來楊複恭失勢(遭田令孜排擠貶為飛龍使時),他便投靠了田令孜。
後來田令孜失勢後,他倒是沒有轉投到楊複恭麾下,不過也沒投靠李曄。
在李曄和楊複恭共掌大權期間,張浚沒有攻擊楊複恭,於是乎在外人看來這位投靠了壽王,但其實不然。
也正是因為這樣,張浚躲過了年初的大清洗,比他職位更高的韋昭度、孔緯都被貶職了,他卻因為跟朱溫關係‘好’,被提拔為吏部侍郎。
見吉王主動開口,張浚也不敢拒絕,連忙陪笑道,“殿下客氣了,其實在下也知道的不多,科舉是由禮部負責,吏部隻負責後麵的選試而已。不過在下倒也聽到一些風聲。”
若是說在場人誰對這次科舉考試最了解,肯定是張浚這個吏部侍郎,在場雖然也有禮部的人,但屬於邊緣人物,哪有吏部侍郎張浚知道的多。
所以張浚這麽一說,旁邊本來沒什麽興致的鄭穀也不禁安靜下來認真聽著。
“張侍郎直接說吧,就別吊我們這些人胃口了。”孔緘笑著道。
孔緘的麵子,張浚肯定得給,笑著道,“也不算什麽秘密,進士科和明經科跟以前一樣,倒是秀才科有著很大的不同。
據在下知道的,秀才科的考試時間為兩天。第一天上午考時務策,下午考經義和詩賦,第二天分別考選取的兩門課程。
從這裏可以看出,秀才科重選課和時務策,對於經義和詩賦並不看重。”
“也不知道七皇弟怎麽想的,經義和詩賦可是曆代先輩定下來的,說改就改。”一旁的吉王搖了搖頭。
額?
聽到吉王這話,在場的人誰敢接?誰敢肯定在場這些人沒有事後打小報告的?
吉王和當今陛下的矛盾他們也不是不知道,無非就是爭奪帝位。可當今陛下是普通人嗎?
太上皇不久就要退居興慶宮養老,說白了就是被軟禁在興慶宮,想出興慶宮很難;楊複恭直接死於非命,吉王還想搶皇位,除非朝廷麵臨一次重大的變局,像之前嗣襄王那樣。
“殿下說的是,不過這些不是我等臣子可以議論的。這個開設秀才科倒是沒什麽,還有個事,你們或許不知道。”張浚圓了回去,他可舍不得這官位。
“什麽事?”孔緘好奇地看著他。
“這個事在下也隻是聽說,也不知道真假。據說,進士科和明經科限製了世家和寒門的錄取比例,為二比三。
也就是說,要這是真的,此次科舉進士科錄取的十五人,隻能有六人出自世家,九人為寒門。”
“什麽?”聽到這個消息,孔緘大吃一驚,旁邊小桌上的茶杯直接被碰翻在地。
不僅僅是孔緘,在場不管是世家出身,還是寒門出身,都一個反應。而孔崇弼和崔胤這兩位世家子弟卻是臉色大變,若是之前招錄十五人,他們還有不小的希望,但現在想知道六人,他們豈不是要麵臨很多世家子弟的爭奪?
誰敢保證這些世家子弟中就沒有才華橫溢之輩。
這個消息對於世家子弟可謂是個噩耗,不過對於寒門卻是好消息。
沒看見一旁本來興致不高的鄭穀,頓時雙眼放光。
吉王也不禁皺眉,看了一眼張浚,“張侍郎,你說的可是真的?”
張浚也知道自己所說有些駭人,不過這個事他可不敢大包大攬下來,他也隻是聽說。恐怕知道的也隻是六部尚書以及禮部侍郎這樣的人,他雖說是吏部侍郎,但卻管不了科舉。
本來好好的一場宴會,給張浚這個小道消息弄得沒了興致,在場這些世家子弟都著急不已,可是關乎他們的考試啊。
不過宴會也不可能就這麽草草結束,還是得進行下去,隻是很多人都沒了興致,他們隻想去證實這個消息。
後麵高蟾倒是找到機會讓鄭穀做了一首詩,不過他也是沒腦子,他想取悅的人出自世家,出了限製比例一事後,就連主持人孔緘都沒了興致。
。。。。。。
移舟水濺差差綠,
倚檻風擺柄柄香。
多謝浣紗人未折,
雨中留得蓋鴛鴦。
“是倒是不錯,可就是人有些消極,這個叫鄭穀的是何人?”看著眼前這首詩,李曄放在一邊,問著李振。
“回稟陛下,是個懷才不遇的文人,‘鹹通十哲’之一,頗有些才名,考了十五年進士都沒有中。”李振連忙解釋道。
“考了十五次都沒中?內心真強大!”李曄也有些驚訝,放到前世,相當於參加十五年公務員考試都沒中,而且還堅持考,這毅力是有多大。
“他這次報的是進士科?”看著旁邊這首詩,李曄不禁問道。
這人倒是有些才華,在他看來肯定回去考偏詩賦的進士科。
“是的,陛下!要不要著重關注他?”李振問道。
“留意著吧,要是他這次沒考中,可以讓他去長安書院任教。”李曄隨口說道。
李振不禁有些羨慕這個鄭穀,估計對方都沒想到,對方本來是巴結吉王這些人的,但其詩卻受到了陛下的青睞。長安書院名義上屬於國子監管轄,也是有品級的,去長安書院任教作為過渡,也能步入仕途。
“殿下,那吉王和這張浚等人?”鄭穀隻是個小角色,李振來這裏的主要原因還是孔家今晚的宴會。
若是沒有吉王,倒也無所謂,關鍵是有吉王,還有這段時間上躥下跳的孔緘,錦衣衛想不關注都不行。
“他要找死就讓他去,朕這個六皇兄沒有本事還惦記著皇位,朕倒要看看他想怎麽作死。
暫時不用管他,用他作為魚餌倒是不錯。。。。”
聽到李曄這話,李振不禁冷笑,都說他殺人如麻,可比起眼前這位年輕的皇上來說,那都是小巫見大巫。
看著張浚、孔緘這些人,李振心裏也不禁開始默哀,這都成了吃魚餌的魚啊,可他們卻不知一張大網早就等著他們。
就在長安內外對於科舉議論紛紛的時候,乾寧年第一次科舉正是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