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資本狂人> 第0952章 主導個人電腦發展方向的新勢力

第0952章 主導個人電腦發展方向的新勢力

  提高Intel 80386的量產能力和產品良率,只是解決英特爾從半導體存儲器供應商,轉型為微處理器供應商,所面臨棘手問題中的部分而已。


  比如,Intel 80386還存在並非技術失誤造成的不足和BUG,像支持浮點運算功能的協處理器Intel 80387,就還沒有來得及配套Intel 80386推出來,只能先用Intel 80286的浮點運算協處理器Intel 80287將就著。


  對此,戈登摩爾給出的解釋是,因為產品引入重大新技術,往往便容易伴隨著缺陷出現,像Intel 80286引入了對多任務支持的資源調配機制,便出現了不少BUG;而Intel 80386是x86家族微處理器邁入三十二位時代的第一個作品,自然要吸取教訓,集中有限的資源,以確保設計和製造的完善。


  高弦沒有糾纏這個答案的可信度,只是明確指出,做為個人電腦CPU的微處理器,能夠處理浮點數據,進而處理包括圖像、聲音、視頻在內的各種多媒體數據,必定是大勢所趨,如果英特爾錯失這一市場機遇,那就真的沒救了。


  所以,英特爾必須在下一代,也就是第四代微處理器產品當中,直接內置浮點運算單元,而不是放到外面的協處理器;到了第五代處理器,在此基礎上,推出專門支持多媒體數據處理的增強功能。


  至於這種引入重大新技術的產品升級時間間隔,應該在三年左右。


  金主爸爸提出了這樣的期待,以戈登摩爾、安迪葛洛夫為首的英特爾管理層,能有什麼選擇?只能全盤接受。


  更為重要的是,高爵士雖然嘴裡謙虛著,你們是技術精英,但提出的整改意見,卻直擊英特爾軟肋,讓戈登摩爾、安迪葛洛夫這些專業人士無可辯駁,甚至略顯狼狽。


  好不容易,高爵士話鋒一轉,不提他不擅長的技術了,開始討論經營方面的問題。


  英特爾推出Intel 80386后,除了因為產能不足、良率不高而導致銷售不佳之外,還面臨著被個人電腦主流標準掌控者IBM冷落的尷尬。


  這個時期的IBM,在個人電腦這一塊,正忙著搞一套專利封閉的全新個人電腦主流標準,防止兼容廠商跟著喝湯,而在具體實施當中,平台CPU固定在了開始支持多任務、具備錯誤中斷功能,也就是減少死機等等新特性的Intel 80286上。


  由於受總部管轄,IBM個人電腦部門的思路存在許多固化僵硬的地方,比如套用大型計算機時代的經驗,錯誤評估個人電腦產品更新換代的時間間隔,想當然地認為,採用Intel 80286做CPU的IBM-PC,完全可以勝任到一九九零年代。畢竟,當前IBM大型計算機主力型號也才三十二位嘛。


  另一方面,Intel 80286的BUG實在太多,連和IBM一起開發支持多任務處理等等新功能操作系統OS/2的微軟,都能湊熱鬧地鄙視一把,於是這個認識,被帶到了Intel 80386上。


  這個人之常情的心理也不難理解,IBM自成一體、堪稱一個小王國,裡面的工程師們認為自己技術最牛,用英特爾這種「小廠」的產品,本來就夠給面子了,可卻為了Intel 80286的BUG,做了那麼多的修修補補工作,毫無創造性可言,還無謂地消耗了那麼多精力,自然不想再為Intel 80286的繼任者Intel 80386,再浪費腦細胞了。


  如何有效打開Intel 80386的銷路?

  戈登摩爾、安迪葛洛夫這些人還真沒有明確的思路,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坐等新的變數出現。


  但戈登摩爾不能把如此無能的答案亮出來啊,又無法像解釋沒能及時配套Intel 80386的協處理器Intel 80387那樣,把原因歸結到財政緊張、資源不足上,頓時額頭見汗了。


  沉默了一會後,戈登摩爾只好硬著頭皮,再次虛心請教,高爵士有什麼高見?

  高弦當然有自己的一套方略了,事實上,這也是本次會議的動力所在,保護「小裝」血統的個人電腦標準。


  「在過去的這些年裡,個人電腦行業的競爭,體現在各家廠商把包括微處理器、半導體存儲器、外部存儲器、其它晶元等等在內的產品和技術,以合理的成本,組合成為一個成熟可用的產品,推向市場,進而出現了幾十種個人電腦硬體平台,連帶著操作系統、編程工具等等軟體,也不得不適配出形形色色的版本。」


  「到了現在,米國個人電腦市場已經優勝劣汰得剩下兩大主要硬體平台了,IBM-PC和蘋果電腦,後者系統封閉,利潤可觀,IBM也謀划著效仿,推出新的個人電腦標準,取代目前個人電腦市場佔比最高的IBM-PC,相應地,競爭的核心也發生了變化。」


  說到這裡,高爵士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我認為,在這個節骨眼上,英特爾有很大機會,通過絕對掌控Intel 80386及其後繼微處理器,取代IBM,主導IBM-PC的發展。」


  戈登摩爾、安迪葛洛夫聽得心潮澎湃,連聲催問,那具體怎麼做的思路呢?

  高弦則搬出了已經淡出了英特爾的創始人羅伯特諾伊斯,「羅伯特時代提出的一個經營規則,即英特爾不會進入和客戶存在競爭的業務領域,到了十幾年後的今天,仍然存在著妙用。」


  戈登摩爾心領神會,高爵士的意思是,重申和強調這個規則,好拉攏那些採用x86家族微處理器做為個人電腦CPU的IBM-PC兼容機廠商,爭取把這些市場力量凝結到一起,讓x86家族微處理器市場佔有率高得無法取代。


  高爵士朗聲大笑,既然你們能夠聯想到這一層,那包括給IBM-PC兼容機廠商更具競爭力的,微處理器批量採購價折扣在內的小技巧,就無需我浪費口舌地多啰嗦了。


  「不過,英特爾應該擴充一下產品線了,除了微處理器之外,控制匯流排、內存、IO等部分的配套功能晶元,也必須積極推出,如此既能大幅度降低那些兼容機廠商的技術門檻,進一步奪取IBM-PC標準的控制權,還能明顯增加其它半導體公司仿製x86家族最新一代微處理器產品的難度。」


  聽著高爵士關於英特爾接下來如何轉型成功的建議,戈登摩爾、安迪葛洛夫眼前豁然開朗起來,那種走一步看一步的不確定性,不再是心照不宣的高管層共識了。


  於是乎,當高爵士最後提出人事調動建議,讓英特爾總裁安迪葛洛夫接過英特爾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戈登摩爾的首席執行官一職,來帶領英特爾貫徹這些發展計劃,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高弦看來,這個時期的英特爾,需要一個狠角色來領導背水一戰,而只是英特爾元老級員工,但並不是英特爾創始人的安迪葛洛夫,遠比戈登摩爾,更合適。


  說白了,安迪葛洛夫這位匈牙利移民,可比不上戈登摩爾、羅伯特諾伊斯那些創始人後路多,他別無選擇,只能和英特爾同生共死。


  在英特爾發展方略上對高爵士心悅誠服的戈登摩爾,沒有拖泥帶水,利利索索地讓安迪葛洛夫全面主持英特爾營運,安迪葛洛夫也幹勁十足。


  其實,主導個人電腦發展方向的新勢力,除了提供CPU的微處理器廠商英特爾這個米國市場本地戶之外,還有能提供新型操作系統的軟體公司,比如正和IBM打得火熱,研發OS/2的微軟。


  憑藉當初幫助蓋茨成功應對BASIC專利權官司,高弦在微軟也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尤其蓋茨沒有創業者成功后的那種安於享樂毛病,和安迪葛洛夫一樣衝勁十足,所以,微軟符合構想,即以米國市場本地戶角色,成為主導個人電腦發展方向的新勢力。


  但高弦看來,微軟還要在泥里打滾一段時間,至少和IBM分道揚鑣后,才能排除掉人心方面的不可控因素。


  另外,美日半導體貿易協定簽署后,一本半導體行業不敢在米國市場搞價格戰了,加上一些米國半導體存儲器公司黯然退場,米國市場上的半導體存儲器價格上漲明顯,直接導致個人電腦因為內存成本上升而價格提高。


  顯而易見,支持多任務處理的新型操作系統,所需內存較多,像OS/2,就不能低於2MB,而且對目前數量幾千的老軟體的兼容性,未必令人滿意。


  滿足這種配置的個人電腦主機售價,遠遠超過三千美元,再加上顯示器、印表機等等外部設備,擁有成本就更高了,和當前IBM-PC兼容機普遍標價的兩千美元比起來,缺乏市場吸引力。


  所以,操作系統這一塊可以先不用急,這個時期,還是硬體優先。


  把英特爾梳理得條理清晰后,高弦便讓高益一系著手幫英特爾發行債券,融資兩億五千瓦美元了。


  毫不誇張地講,《廣場協議》簽署后的一九八六年,是華爾街最賺錢的一年,資本市場前所未有地活躍,行情火爆,只要會包裝,垃圾債券橫著走,英特爾這點融資量,連水花都激不起來幾個。


  何況,高弦這次幫英特爾融資,並沒有真的指望爭取外部資金,而是為了高氏王國財富的一次「沉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