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個人名義
這一切都在劉浩宇的預料之內,劉浩宇告訴過李總,這個劇本可以成為現象級的影視作品,因為這一類古裝作品,在當時國內還沒有,所以可以火起來,但是一旦火起來,那麽就需要更有內涵的作品出現了,劉浩宇可以提供劇本,並幫助指導,這一切又在編劇嘴裏聽到了,這讓李總有些看不透劉浩宇,為什麽一個人可以知道這麽多,對於商業的嗅覺,劉浩宇已經有足夠的名氣了,李總也是聽人說起過,才會對劉浩宇感興趣的,沒想到對於影視竟然也如此內行。
劇本結合計劃書,絕對是天作之合,正如劉浩宇所說的那樣,一個現象級的影視作品,配合計劃書海選演員,將會成為95年的一個最大的熱點,這一個作品火起來,就足可以帶動影視基地的發展,那麽接下來需要的是更多的影視組品,可是這個資源掌握在劉浩宇手裏。
那晚上李總想了很多,睡得也很晚,以至於第二天早上都沒有能起來,睡醒的時候已經快中午了,畢竟年紀不饒人。
見到阿劉浩宇的時候,李總一臉的苦笑:“不好意思,劉書記,人老了,精力不濟,睡得晚一些就醒不過來,倒是勞劉書記等候了,恕罪恕罪——”
劉浩宇嗬嗬的笑了幾聲,看了看表:“李總客氣了,這也不早了,不如咱們邊吃邊聊怎麽樣。”
“那就讓劉書記破費了。”李總也不客氣,笑著隨著劉浩宇走了出去。
其實在桃花鄉吃飯並沒有過多的選擇,劉浩宇一早安排楊大福,卻將唯一的飯店收拾了一下,最少幹幹淨淨的,不能比大飯店,但是要足夠幹淨,所以眾人來到飯店的時候,對於單間的情況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桃花鄉能有這條件就不錯了,至於菜肴反而簡單,主要是一些山珍野味,在桃花鄉不值錢,但是對於李總他們這些吃慣了大城市的人來說,這些都是好東西。
眾人落座,其他人自然有楊大福作陪,劉浩宇和李總則坐到一起,吃飯事小,重要的是要談一談影視基地的事。
不過李總還是那個論調:“劉書記,一個億的投資已經是看在你的麵子上了,其他的實在是——”
“如果我每年可以向李總提供四部這樣的作品呢,李總覺得是不是值得一試——”劉浩宇直接打斷了李總的訴苦,說出了自己的條件:“依我看這樣吧,咱們就先以一個億為界限,投資興建影視城,目標就是紫禁城,將重點放在清宮戲上,一個億也可以做個差不多,如果這個片子能夠大火,那麽咱們繼續,如果李總覺得不能繼續,那麽我也不難為李總,我保證讓李總三年之內收回一億元的投資,還要略有盈餘,當然這是在影視城不成功的情況下,李總覺得如何,我用我個人名義擔保。”
“個人名義?”李總一愣,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官員,不過劉浩宇的這句話,卻讓李總內心動搖了,劉浩宇的名聲李總聽說過,凡是指點過的企業,無一發展的很好,這已經成了一個神話傳說,即便是劉浩宇離開了趙縣,但是還是有很多企業都依靠著劉浩宇在發展,卻是不爭的事實,別人或許不敢這麽說,說了也沒人會信,但是劉浩宇卻不一樣,如果以劉浩宇個人名義的話,李總反倒是有了興趣。
“劉書記,你讓我很為難呀,你把話說到這份上了,如果我不答應,那是不識抬舉,那是對劉書記的不信任,這樣吧,就如劉書記所說,我投資一個億,以一年為期限,如果能夠達到預定目標,那麽影視城項目繼續,如果達不到預定目標,那麽則終止合作,不為別的,就為了劉書記的這個個人名義,我相信劉書記。”與其說投資,不如說一個億交劉浩宇這個朋友,劉浩宇既然說的這麽有把握,李總也多了一些信心,但是還是一個億,隻是從旅遊重心轉到了影視城上。
話音落下,李總沉吟了一下,隨即有提前到了另外一個問題,一個很困擾他的問題:“劉書記,恕我直言,不知道劉書記怎麽解決道路的問題?”
這是一個必須麵對的問題,但是明顯的超出了劉浩宇的能力範圍之內,單說德湘公路就要造價七千萬,這不是投資,需要的是關係,需要的是實力,對這一點上,李總對劉浩宇沒有太多的信心。
“這個問題我想過了,如果說我現在答應下來,可能有些勉強,那我就說實在話,李總,我可以保證的是,隻要影視基地的合同簽了,半年之內我就能建好這條公路,至於我用什麽方法李總就不用管了,怎麽樣。”劉浩宇自然想過這問題,從已確定要來湘潭,就曾經和市領導研究過道路的問題,當時市裏給的答複是,隻要湘潭能夠自籌大半資金,能夠從省裏爭取下一部分資金,那麽市裏就承擔五分之一的資金,也就是說七千萬的投入,市裏能出一千五百萬,那麽省裏也就要解決不低於五分之一,那麽剩下來的就是先例自己解決的了,那麽算起來也有四千萬,對於湘潭縣,四千萬的投入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歪著頭看著劉浩宇,李總有些捉摸不透,劉浩宇好像很有把握,但是李總卻是怎麽也想不通,雖然劉浩宇已經說了,但是李總還是問了一句:“劉書記,我真的很好奇,你怎麽解決七千萬的投入,這可不是招商引資,你真的能弄來這麽一大筆資金。”
“為什麽不能,既然李總有所疑慮,那我也就不藏著掖著了,那我首先說一下,李總,按照我的規劃,紫禁城基地應該是靠在桃花鄉駐地東邊那一片高鹽堿地,包括亂石灘,反正沒有好地,差不多有一千多畝,基本上足夠用了,而且將來擴建也容易,李總需要買地吧,一萬塊錢一畝不多吧,那麽就解決了一千多萬,這筆錢用來修路,誰也擋不住,至於剩下的,我打算通過融資來解決,以貸款的形式向民間融資,憑我個人的信義,募集兩三千萬資金應該不成問題,這條路不可能修成收費公路,至於償還問題,李總可不要忘了,我是以招商引資出名的,相信在湘潭招商引資同樣可以做到,不過那需要和縣裏協調,成立一個以食品為主的產業園,就在德湘公路邊上,那麽這產業園也是要用地的,同樣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資金,那麽還能解決一兩千萬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