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與蘇掌櫃談判
幾個人有說有笑,這時,有人敲響房門,紹甜蹦躂著去開門,就見一個陌生的中年男人站在門口,在他的身後還停著一兩馬車,車邊站著一名趕馬的車夫。
“蘇掌櫃,你怎麽來了?”
那掌櫃的看了白若溪一眼道:“莫夫人,在下唐突,來這裏是來給姑娘談生意的。”
白若溪笑了笑,對著紹甜道:“紹甜,你去將奶還有我娘喊來。”
這靠栗子賺錢的生意,還得她們過來一趟。
“蘇掌櫃進來坐。”
等了大約兩盞茶的功夫,白劉氏楊氏以及白建樹還有白赴子都來了,看著坐在石桌上的蘇掌櫃,幾個人明顯有些拘謹。
“白夫人,在下來是想跟你們談談關於栗子原料的事。”
白赴子這時拿出一家之主的態度,道:“您說。”
“是這樣的,栗子的話,我們出錢買,但你們要保證剝的幹淨。”
白若溪給幾個人分別倒了茶,笑道:“這個肯定會剝幹淨,不過,這價格……”
蘇掌櫃聞言,笑道:“價格不是問題,不過我也有個要求,這板栗你們隻能供應我們一家。”
白若溪聽後,輕輕抿了一口茶道:“這個……你們能銷售的完?這山中可有不少板栗樹。”
蘇掌櫃毫不在意的笑了笑,道:“我們蘇家的生意遍布各地,你就是有再多板栗,我們也賣的完。”
“想來這幾天蘇掌櫃在家中已經找人試過了,這板栗很是難剝。而且剝好的板栗,保質期短,你確定需要的板栗全都剝好?”
蘇掌櫃還未想過這個問題,道:“姑娘有什麽法子不成?”
白若溪敲了敲桌子道:“我們幫掌櫃的做成栗子餡料!一斤七十文。掌櫃的需要多少,我們就做多少,如此一來,掌櫃的就省了很多事,錢還沒多花,關鍵用我的方法保存餡料,可以長達三個月之久。”
那掌櫃的聽後,雙眼瞪大,驚訝道:“此話當真?”
“自然。”
她白若溪從來都不做沒把握的事。
“那咱們現在就簽訂契約,三天的時間,你是否能幫我準備五十斤餡料?”
“這個沒問題。”
家中還有一些板栗,做五十斤餡料完全沒問題。
到時候她會通過密封的方法將餡料封存。
類似現代的罐頭。
她記得曾經在路邊小攤看到過一種粉末,屬於可食用形防腐劑。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抽空她找找看還有沒有。
“蘇掌櫃,一會兒咱們立個契約,契約前三個月,我們每個月可以給你們提供五百斤到一千斤餡料。三個月之後,我們這裏找到人手了,會額外多做一些,具體做多少,這要看情況,您覺得咋樣?”
蘇掌櫃看了白若溪一眼,道:“如此甚好。”
兩個人立了契約,相互按了指印。
白若溪看著新到手的契約道:“蘇掌櫃,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以後你這裏還有什麽糕點盡量找我們蘇記。價格不會給你低的。”
“好。”
送走蘇掌櫃之後,白若溪將契約交給白劉氏道:“奶,娘,這蘇記餡料的生意就交給你們了,以後賺了錢,你們兩個就平分。賣點心配方的錢就當做你們的啟動資金了。現在不算多忙,你們可以請村裏的一些婦人幫忙去山上撿板栗。三文錢一斤。另外找一些腿腳不方便或者無田無產的人讓他們剝栗子皮。剝一斤幹淨的栗子給十文錢。”
在古代冬天都沒什麽事兒。
十文錢剝一斤栗子,而一斤栗子的數量還不足五十個。
一天少說也能剝個三五斤。
這一天下來就能賺三五十文錢。算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了。
“大妮,這事兒就這麽幹。老二媳婦兒,天還不算晚,你去村裏找那些婦人,讓她們去山上撿板栗。”
“我這就去。”
她怎麽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糕點,竟能被她家大妮發揮到最大效果。
本以為賣個一百兩已經是賺了大錢了。
誰承想,真正賺錢的還在後頭呢。
大妮跟蘇掌櫃簽訂的是七十文一斤餡料的價格。算上撿板栗剝板栗以及糖油麵的成本,她們一斤板栗餡料差不多淨賺五十多文。
明天她們就會送五十斤餡料過去。
五十斤餡料,能賺二兩多銀子。就動動手的事兒,就能純賺二兩多銀子。
她從不知道錢竟這麽好賺。
“我也回去了,家裏還有點兒板栗,今天晚上我們就把餡弄好。明天你們去鎮上的時候捎帶上就成。”
白若溪聞言,笑道:“奶,不用那麽著急的。”
咋能不著急?
耽擱一天,她就少賺一天的錢。
賺錢跟吃飯這兩碼事兒馬虎不得,更偷不得懶。
“明天我們幾個去做飯,你不是要開鋪子?你就專心搞你的鋪子就行。”
“好。”
……
等莫紹衍回來的時候,發現白若溪他們已經做好了飯。正擺碗筷。
“回來了?”
看著忙忙碌碌的小媳婦兒,莫紹衍的嘴角不知不覺上揚了幾分,腳步也跟著輕快起來。道:“今天奶跟爺說了,給士兵做飯的活兒她們去就成,你不是要開店嗎?明天我陪你到鎮上走一趟。”
白若溪嗯了一聲,道:“衍哥,剛剛我幫奶還有娘談了個小生意!”
“什麽生意把你興奮成這樣。”
白若溪一邊將碗筷遞到他麵前,一邊道:“跟蘇記合作,之前咱們不是在山上撿了很多板栗嗎!我本打算讓娘做點兒糕點啥的去鎮上賣,沒成想,這方子被蘇記的人看中,然後……”
白若溪就把自己如何巧妙的動用腦子把蘇老板套路進去的事說了說。
“做生意的事情,我不太懂,不過你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以後咱家,你就是一家之主。”
白若溪牛氣衝天的雙手叉腰道:“一家之主好啊,以後,你們都是我手下。”
一頓飯吃的很歡樂。
飯後,白若溪倒了兩杯解膩的清茶,道:“衍哥,你說咱家的地多了,要不要再買輛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