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深入
雨秋平當時並沒有回答天野景德的問題,他知道天野景德已經說在點子上了。可是他沒法向天野景德解釋:他就是想讓雨秋家在未來逐漸失去權威,讓國會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甚至由國會來選出政府首腦。而這,是他那漫長的《女媧計劃》的一部分罷了。至於那個計劃,其實也隻是在那間偏殿裏趕出了一個藍圖,連大綱都稱不上。不過眼下,在戰國亂世,顯然不可能讓商人來掌舵。在亂局中,必須要有一個獨裁者,能夠有極強的執行力和極快的行動力來守護家族。
天正二年(1574)4月17日,三好家對長宗我部家的總攻擊開始了。出乎三好家的意料,這次攻擊在一開始就遭遇了挫折。三好長慶的主力在土佐北邊的山地裏遭遇了大量盔甲精良的鐵炮手的攻擊,損失不小。從豐永到山田,長宗我部家在長達四十多裏的山路上層層阻擊,占據優勢地形居高臨下地射擊三好軍。
三好長慶印象裏的長宗我部軍,明明是一支空有人數,裝備卻很爛的叫花子軍隊。然而,此刻出現在他眼前的部隊,卻是一直裝備精良、配備有大量鐵炮的強軍。三好家之前製定的一係列戰略,都是在輕視長宗我部軍戰鬥力的情況下布局的,認為三好家必定能夠快速突破一係列防線,故而並沒有準備完善的補給線和足夠的輜重。這就導致了三好家中路軍在初期戰鬥遭遇挫折後,不得不重新退後到遙遠的白地城進行補給和重整,重新鋪設補給線、調運糧食。
西路軍和東路軍的狀況比中路軍要好一點——某種意義上則更糟糕。他們兩者都沒有那麽大的補給壓力,因而在初期受挫後不需要後退重整。可是三好家上到家老,下到足輕,都沒對長宗我部家的戰鬥力有新的認識,因而在一係列的局部戰鬥裏都損失慘重。三好義興還沒能看到中村禦所,就被牢牢地擋住了。而十河一存靠著傑出的指揮突破到了安藝城下,卻因為城中大量的鐵炮而束手無策。隨著這兩路戰線都陷入僵局,漫長的補給線也給三好家帶來了巨大壓力。東路軍和西路軍的補給線,都要穿過土佐國漫長的山地,補給尤為不容易。想把一斤米送到前線,在路上就要消耗掉至少五六斤米。
“該派淡路水軍來的。”十河一存看著陷入僵局的戰況,不由得有些懊喪地搖了搖頭,“輕敵了。”
如果有淡路水軍在,沿海兩路的補給就可以通過船隊來進行,補給線的壓力會輕很多。而且有淡路水軍在,也可以對土佐灣上諸多沿海的軍事設施發動打擊,甚至登陸內地,瓦解長宗我部家的防線。
按理說,進攻土佐這種山地密布、陸路難行,但是有著巨大海岸線的國度,海陸並行的確是最優選擇。但是三好家一方麵是輕敵了,認為隻要三好家出動主力,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敗長宗我部元親的軍隊,沒有出動海軍的必要;另一方麵,三好家擔憂織田家在近畿發動攻勢,孤懸海外的和泉國孤立無援,因此想把淡路水軍留在近畿作為支援。
現在證明,他們完全判斷失誤了。長宗我部家不知道哪裏搞來這麽多精良的裝備,以至於戰鬥力飆升。沒有海軍配合的三好軍三路大軍,在崎嶇險峻的山地裏被長宗我部軍阻礙,無法取得進一步的突破,卻被補給線給壓得不堪重負。
三好家的輕敵情緒同樣感染了一貫冷靜的三好義賢,他在這段時間裏非但沒有加緊對土佐的監視,而是把更多的經曆投入到了近畿。因此,雖然不少信息都顯示,似乎長宗我部元親正在購買裝備,但是三好義賢卻沒有放在心上——長宗我部家窘迫的財政狀況他是知道的,哪裏有錢能買來裝備整支部隊的裝備呢?最多零星的買幾百套具足罷了。
等到戰局嚴峻起來,三好義賢立刻催動三好家的忍者機構進行排查,這才發現了原來是雨秋家替長宗我部家生產了數千套具足和軍械——這可是一筆大數目啊。沒想到雨秋家能為了長宗我部家做出如此大的犧牲——因為這筆錢長宗我部元親是肯定出不起的。
這時,時間已經進入到六月,三好家的糧食儲備下降到了危險的地步。可是除了十河一存的東路軍,其他兩路都沒能取得什麽進展。與此同時,本願寺也傳來消息——織田信長用近乎血腥屠殺的方式鎮壓了長島一向一揆,把長島附近幾乎夷為平地。完成了這一切的織田信長沒有解散部隊,而是直接揮師西進,似乎有放棄秋收而進攻三好家的意圖。三好長慶無奈之下隻得宣布退兵,恨恨地離開了土佐。
·
在得知三好家最終退兵後,國會所在的堺町立刻陷入了狂喜之中。老板們彈冠相慶,舉辦了巨大的慶祝宴會,甚至比雨秋家取勝時還要快樂。
不過宴會結束後,那些高瞻遠矚的老板們立刻發現了新的問題——該如何保證長宗我部家能乖乖按照條約說的去做呢。畢竟雨秋家現在和土佐隔著千山萬水,威脅不到他們,長宗我部元親哪怕立刻撕毀協議,他們也無可奈何。
於是,今井宗久等人立刻聯係雨秋平,希望他能趕緊籌建一支強大的水軍,保證紅葉軍可以隨時渡海前往土佐,以監督長宗我部元親按照之前簽訂的協議,保證商人的權利。
這當然也與雨秋平的想法不謀而合——作為攻略三好家的軍團,沒有一支拿的出手的水軍是根本無法和三好家抗衡的。雨秋平於是在和伊丹康清、瀨名氏義商量後,向國會提出了一份巨額天價預算,用以水軍的籌備。國會的議員們雖然肉疼,但最後還是罕見地不經討價還價就批準了這個預算。
早在多年前,伊丹康清就已經安排人手在河內國東邊的山林裏砍伐那些適合用來製作戰艦的木材,並進行風幹和其他處理。現在,大量木材都已經儲備在了楓葉山城裏,用來製作西方桅式戰艦的圖紙和工序也都在軍工司裏進行了多次模型檢驗。萬事俱備,隻欠一個可以用來建造造船廠的港口。
雨秋平本來想把造船廠建在堺港,但是卻遭到了國會的反對。他們擔心淡路水軍會把堺港的造船廠作為攻擊目標,從而波及堺港的商船。直到現在,堺町商人們仍履行著當年的承諾,每年上繳給三好家一部分所得,來換取三好家對堺町船隻的不攻擊承諾。然而,這一次堺町大舉支持土佐國,已經激怒了三好家,淡路水軍對堺町船隻的態度也漸漸轉變。商人們十分擔心雨秋平這個時候建造造船廠,會觸及三好家對堺町的忍耐極限,因此強烈反對這一提議。
與此同時,堺町的海防炮台的建造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為了提防淡路水軍未來有可能的入侵行動,這個計劃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提出,為此也進行了很久的籌備工作。在堺町港口邊的十幾處高地上,都修建好了不少炮台。每座炮台,理論上都能放上十幾門炮,不過雨秋平現在連在每個炮台上放一門炮的火炮數量都造不出來。
雖然炮台裏的火炮是固定炮,和野戰炮不一樣,工序要求較低,但也絕非容易。即使軍工司經過擴招後,已經擁有了大量的人手,可是生產火炮的速度一直沒能快速提升。伊丹康清向雨秋平提出了一個建議,去向南蠻人采購一些機器——主要是以水力鏜床為主的機器,可以用來鍛造火炮。不過,伊丹康清既不知道這些機器有沒有賣,就算有,也不知道去哪裏買。雨秋平就托了兩個來堺港的外國商人,讓他們幫忙找找,若是能找到,他會重金購買,這件事也就石沉大海了。
到天正二年(1574)的7月份,軍工司共粗製濫造地生產了3門海防三磅炮和1門海防六磅炮。不過,他們都沒有生產野戰炮架,也沒有為了減輕重量、縮減直徑而進行的複雜工序,根本無法跟隨野戰部隊出征,隻能被留在堺港的炮台裏作為固定炮。不過,生產六磅炮倒算得上一個創新,雖然中途失敗了多次,但是也為未來野戰六磅炮生產積累了技術經驗。
然而,火炮再強,也要有人操控才行。那10門海防炮,至少需要200人的炮組和更多的後勤人員。這支部隊的隸屬權,在國會和雨秋家間發生了分歧。國會堅持不能讓雨秋家的部隊進駐堺町,認為這支海防部隊該由國會來指揮。雨秋平則堅決不同意讓國會擁有自己的部隊——否則這個口子一開,未來國會就可以招募越來越多的部隊,以後雨秋家和國會有了衝突,很有可能會演變為內戰。最後,在雨秋平的堅持下,國會終於讓步,決定這新訓練的部隊隸屬於雨秋家,不過國會有權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監督。
而隨著火炮的大量生產,雨秋平也對紅葉軍的軍製進行了改革。原本的三個備隊的定額人數,從1200人上升到了1500人。多餘的300人裏,包括了3個野戰三磅炮炮組——不過這些三磅炮暫時還沒有生產出來;一個排的騎兵;備隊長自己的衛隊;每個備隊的小型參謀部和小型軍情司。之所以要這樣編製,是雨秋平打算讓每個備隊都有一套完善的指揮體係,可以脫離雨秋平的本部而自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