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以何為準
“那我就開門見山了。”
“娘子與招兒相處不短,想必應該知道的,招兒的身體狀況如何吧?”
“是。”
“自她時,那一次落水之後,我與她阿爺,便想著隻要能保她一條命下來,已是上蒼垂憐。亦不想著她能嫁入何等大富大貴,平步青雲的人家,”
“家中有微資,”
“別的不敢,隻是護她一世衣食無憂,卻是做得到的。”
“我膝下無子,隻兩個女兒。丈夫待我情重,府中未蓄養姬妾。雖曾經勸過一二,但奈何他是諸般不願,便也就此擱置了。”
“大女兒已經數載,其夫君人選,便是我不甚中意,但女兒自己心儀的。這嫁出去的幾年,夫妻倆感情雖好,奈何姑婆關係,卻是叫人焦頭爛額。”
“這哪家的孩子不是父母心尖上的寶兒,每每瞧著她回家來受了委屈又不肯和我們的樣子,我就是這心裏燒的慌,卻也沒什麽法子。”
“因此招兒這夫婿,我是打定了主意要給她挑個好的,”
“或者,”
“若是那人同意,最好是能入贅的。我與夫君就是再無本事,保他個閑散的一官半職,也是做得到的。”
“隻要能叫招兒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過完這輩子,”
“我和她阿爺,也就闔得上眼了。”
“可是招兒這丫頭,比她阿姐還強。性子如此又急又嬌狂,做什麽事情,自是想到便做了,”
“我萬萬沒想到的,她竟然,”
“會,”
“會對人家薛大夫,”
“哎。”
白錦兒看著麵前婦人難以開口的樣子,眨了眨眼睛。
看來和自己想的八九不離十,
按照孟如招那個個性,估計就是紙上談兵的時候不注意,被孟夫人聽見了。
“我還未將此事告訴她父親,隻是暫時將她留在家中,然後找了個借口,將薛大夫遣回了家中,”
“如今這事煩憂著我數日了,是叫我茶飯不思,睡眠不寧,”
“沒想到今日碰巧見到白娘子,”
“便冒昧叫你進來,有些事情想要問你。”
“孟姨,我有一事情,不知該不該問?”
忽然開口的白錦兒打斷了還沉浸在自己話中的孟金氏的思緒,她抬眼看向坐在不遠處的少女的,看著她神情平靜,眼裏神色卻認真。
孟金氏登時像是泄了躁氣,對著白錦兒笑笑。
“我總覺得,你和招兒他們,有些不一樣。”
“或許是你早早便幫家中做事的緣故吧,起來,你比招兒的年紀還要些,可在許多事情上,你卻比她們看的還要明白。”
“實在是令人吃驚。”
“不過,我看得出來,你是一個好孩子。”
“這也是為何,我對於你和招兒之間的來往,甚是支持。比其城中,即便是富貴人家出來的孩子,也要知書達理的多。”
“聽招兒,你甚至未上過學,讀過書?”
“可惜啊,若你是個男孩子的話,就是叫招兒等你幾年,我都是願意的。”
婦人前麵的話還聽著正常,可後麵越越奇怪,白錦兒臉一紅,幹咳幾聲。
“那就,多,多謝姨姨抬愛了。”
“隻是,孟姨緣何對二娘子和薛大夫這件事情,如粗觸呢?”
“莫不然,薛大夫這個人,人品有什麽問題?”
“倒也不是。”
白錦兒的問題叫孟金氏陷入了思索。她想了想,開口道:
“薛大夫的父親,從以前與我家關係甚近。當年我們找了許多名醫,都對招兒的病沒什麽信心。那時是他老人家一排眾議,用了別人不敢用的猛方子,才將招兒一條命拉了回來。”
“自那之後,他便常出入府中,為招兒治病了。”
“老薛大夫早年喪妻,鰥居帶一子,為了不讓那孩子獨自在家中,我們也是準他帶著孩子同來的。”
“因此薛大夫從某種程度上來,”
“也是我和夫君,看著長大的。”
“隻是後來聽他為了修習醫術出去遊曆,便不怎麽見過了。”
“之後老薛大夫年紀大了體力不支,要告老,日後招兒的病,便又薛大夫接手負責。這其間除了有段日子他有急事,離去了段時間,其餘時候都是極認真負責的,”
“招兒的身子甚至,比以前老薛大夫在的時候,還要好。”
“那段時間.……”
少女當然知道薛誠離去的那段時間是做了什麽,看著孟金氏回憶的模樣,她怕孟金氏因此聯想起孟如招偷跑這件事情和薛誠會有什麽聯係,立馬又接著道:
“既然孟姨覺得薛大夫人好,”
“為何又對此事如此在意呢?”
此舉有用,孟金氏果然被白錦兒打斷了思考,看了看她,輕歎了口氣,
“這叫我如何開口,”
“是……”
“孟姨莫不是覺得,薛大夫家世低了?”
白錦兒瞧著自己話音一落,孟金氏便露出糾結難堪的神色;知道是自己猜中了,撓了撓頭。
“這城中求娶招兒的,儀表堂堂,傑出的青年人不在少數,其中不少是她阿爺那些同僚的孩子,也算是知根知底,頗有交誼的。”
“我與她阿爺,打四年前就與她開始物色,心中亦有心儀人選,希望她能從中挑中一個,這樣,我和她阿爺也放心。”
“所以其實孟姨的意思還是,”
“有些瞧不上薛大夫的家世麽。”
孟金氏尷尬的微不可察地點零頭。
“那阿奴此時,卻是有些不大明白了,”
白錦兒的手摸向茶杯,燕拂這才發現她的茶杯已經喝空了,忙提著茶壺下來給白錦兒添滿,候在一邊,也很是好奇地看著白錦兒,看她會出什麽來。
“方才孟姨還和我,不想著招兒能嫁入何等大富大貴,平步青雲的人家,為招兒迎婿,主要是看那人好不好,對招兒是否是真心,”
“甚至孟姨和孟公能接受入贅。”
“可此時孟姨卻和我,之所以對薛大夫此人抱著不接受的態度,是因為薛大夫的家世,”
“那阿奴敢多問一句,”
“孟姨所的,到底以何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