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被雷劈的太學生
成都,皇宮。
費姬入陵之後,諸多的善後之事處理完畢,劉璿身批銀甲,與王貴人一同來到宣室殿。
“璿兒,我說過,給你半個月時間,這才十日。”
“父皇!費姬乃被魏國人行刺,兒臣此次北上,既是為費姬報仇,又是為國禦敵,絕無拖延之理。”
“陛下,諸葛將軍已被送往漢中養病,又聞司馬懿親往潼關,關中軍情緊急;璿兒身為太子,自當為國禦敵,為陛下分憂,還請陛下降旨。”
“司馬懿老謀深算,此次親臨潼關,多有為子報仇之意,若他心浮氣躁,必是兵家之大忌;璿兒此次掛帥關中,當以全局為重,不可為私事所羈絆;大將軍已命鍾會和諸葛瞻返回成都,你與二人乃結義兄弟,他們定會全力相助;以我觀之,鍾會之才在你之上,亦不亞於司馬懿;軍中之事,你要多多聽取鍾會和眾將的建議,切不可一意孤行。”
“父皇放心,兒臣定當謹記!”
“成都多有魏國細作出沒,為瞞過司馬懿,這次就不舉行掛帥儀式,你們兄弟三人暗中前往即可;另外,前侍中陳震之子陳濟、大司徒蔣琬之子蔣斌,此二人多次請戰,朕已分別加封;三日前,二將已經引兵一萬先行北上,你兄弟三人騎快馬低調出行,可在陽平關附近追上他們,司馬懿定然不會察覺。”
劉璿鄭重地點頭,劉閃接著說道:“在司馬昭陣亡之前,魏軍雖在關中部署二十萬大軍,實為虛兵,其目的是將我騎兵拖在關中;然,司馬懿親臨潼關之後,魏軍的戰略意圖難料,你必須謹慎應對;在軍事部署上,你要與大將軍一樣,不在意一城一地之得失,以殲滅魏軍有生力量為主。當然,你要清醒地認識到,司馬懿的死穴不在潼關,而在武關!你到關中之前,可先去漢中拜會諸葛將軍,多多聽取他的建議,這對擊退司馬懿必有助益。”
“父皇放心,兒臣定當謹記!”
“其他事宜,朕已經提前告之鍾會和諸葛瞻。這是易帥的聖旨和兵符,等你凱旋之時……罷了,你先去吧!”
劉璿領命而出之後,王貴人說道:“陛下,璿兒畢竟年幼,臣妾不敢給他太多的壓力,皇後和眾姐妹欲出城相送,已被臣妾婉拒。”
“無妨,司馬懿雖然狡詐,但有鍾會和諸葛瞻相助,璿兒定能凱旋。唉,費姬確實是最理想的太子妃,可惜……罷了,璿兒與薑霞青梅竹馬,你可與柳夫人提提此事,看看她的意見,先不要驚動大將軍。”
“臣妾明白,聽聞陛下要出宮,可需臣妾同行?”
“不必,朕去去便回。你身子不方便,不宜顛簸,還是在宮中多加休養更好。來福,備馬!”
幾匹快馬出皇宮後,直奔城中的科技館而去。
“向將軍,剛才……朕好像看到趙夫人和袁夫人,她們還沒招夠學生?”
“陛下,哪有這麽快!她們才走了三個縣,現在一共才納了不到二百個妾,距離五百個還早呢!不過,陛下不必擔心,距離九月開學還有兩個月,時間完全足夠。”
“對了,昨晚到底怎麽回事?那三個技科的太學生,究竟如何被雷給劈了?”
“陛下,末將也不太清楚……一大早就有人來報,說在北山的山頂發現三人的屍體,一片焦黑,必是被雷給劈中。說來也奇怪,昨夜暴雨傾盆,他們呆在城中不好麽?偏偏往北山跑,還去往山頂,不遭雷劈才怪!唉,好不容易才有幾個技科的太學生,三個人啊,一瞬間就這麽沒了,實在可惜!”
劉閃去往科技館,正是為太學生“遭雷劈”之事。
自去年年初,成都城內迎來首批太學生,經過去年的兩期,以及今年年初的招生,成都的太學已經擁有近千名學生。其中,政科、醫科和軍科報考的人數相對較多,唯獨技科的學生寥寥無幾,一共也不到三十人。
其實這也很正常,在百姓的認識中,“政科”結業的太學生,可以在地方或朝中為官,“軍科”結業的太學生可以做為校尉領兵征戰,“醫科”結業的太學生可以成為醫官懸壺濟世,唯獨“技科”的概念不明。
在劉閃的計劃中,“技科”的太學生既要從事各種科學研究,也要協助黃夫人和馬鈞從事各類發明創造,這與其他學科一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前,整個社會以農耕和商業為主,若在科學方麵有一點點突破,整個社會都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從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鉀,可以用來抵製饅頭發酸,可以用來做簡單的肥皂;比如硝酸鉀、硫磺和木炭合成炸藥;比如望遠鏡、指南針、沒良心炮以及蒸氣機等等,這些既要有相當多的理論知識,也要不停地實驗摸索。
劉閃懂的東西也不多,他隻是擁有一些粗淺的理論知識,他將這些寫入大學和技科的教材中,就是想推進當前社會的科技發展:比如,讓農業生產早日用上無機化肥,讓百姓早日用上沼氣燈,讓情報傳遞變成無線電,等等。
然而,劉閃對這些隻有粗淺的了解,這就需要擁有基礎理論知識的太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探索發明,需要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前才能變成現實!因此,“技科”的太學生被劉閃寄予了厚望。
趕到科技館時,幾個太學生的遣體已被帶回,確實如向寵所說,他們全身一片焦黑,死狀十分恐怖;黃月英和二十幾個太學生圍在四周,臉上多有恐懼之色。
“黃姨,這究竟怎麽回事?昨夜暴雨傾盆,他們為何要去山頂?”劉閃奇怪地問道。
“陛下,據同行的幾個太學生所說,昨日傍晚電閃雷鳴,十幾個太學生邀約去山頂放紙鴛。因突降大雨,其他的學生提前返回,這三人卻冒雨前往。”
“現在是盛夏,早就過了放風箏……呃……放紙鴛的季節,他們怎麽像個小孩子一樣著迷?為何暴雨來臨也不返回?”
“陛下,他們……他們是想去取“電”,想把“電”引下來做試驗,所以……”
“取電?”劉閃聽到字詞,簡直哭笑不得。
“陛下,就是取電。”黃月英肯定地說道:“技科的太學教材中,“電學”這一章實在太深奧!它不同於浮力、壓強、磁力等章節,實在生澀難懂,亦無法做實驗,所以……”
黃月英說罷,太學生全都默默地點頭,劉閃沉默不語。
劉閃在編寫太學教材時,已經考慮到這個時代落後的科學認識,將很多物理和化學知識做了簡化,讓它變得既有趣味又淺顯易懂。
正如黃月英所說,教材中很多章節的知識,都能用實驗去驗證,奈何“電學”中涉及的內容太過抽象,現有的條件根本無法驗證。
就連鍾會、諸葛瞻和劉璿,甚至諸葛果、薑維和黃月英,他們這種“絕頂聰明”的人,雖然學完了技科的全部課程,卻也隻是死記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陛下,教材中說,綢布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可以吸取紙屑等小碎片,這個已經能驗證。隻是,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橡膠棒又是何物?教材中寫道,打雷的現象,是不同電荷的雲層碰撞後的放電現象,這些都無法驗證。他們去放紙鴛,就是想弄到負電荷……”
劉閃聽著黃月英的話,想到自己上學時,有電池、電流表、電燈等物件,至少也有現成的“橡膠棒”!老師和學生都能通過試驗,直觀地觀察到“電”的存在,學起來也容易得多。
可惜的是,這個時代要啥沒啥!
劉閃意識到,或許是自己太過心急:這個時代沒有工業基礎,沒有循序漸進的理論研究,自己卻硬生生地讓某些知識提前了一千多年,這並非就是好事!
是否應該刪除教材中不切實際的“電學”章節,劉閃正在琢磨著。此時,一個太學生後怕地說道:“陛下,教材中說……被水浸濕的東西都是導體,教材中提到靜電、直流電和交流電,也提到用銅線製作電磁鐵和電動機……大家都對這些很感興趣,可是……大家用了很多辦法,始終沒有弄到電……”
“想把雲層中的電引下來,已經死了三個學生,你們怕嗎?還敢去放紙鴛嗎?”
劉閃問罷,二十多個太學生先是點點頭,稍加猶豫後又搖了搖頭。
看著這些年齡不同,全都充滿了求知欲的太學生,劉閃突然發現,或許自己也被教材騙了:在自己學過的教材中,富蘭克林不就是通過風箏,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靜電沒有區別麽?他為什麽沒被電死?為何幾個太學生卻被電死?幸好自己小時候沒有在打雷時去放風箏!
“教材中沒有寫錯,雲層中確實有不同的電荷。”劉閃決定先把這些學生“帶偏”,稍稍整理思緒後說道:“不過,這些隻是靜電,不方便存儲和使用,還是直流電更有用處,要獲得直流電,這其實不難。”
劉閃說罷,這些學生全都雙眼放光,劉閃卻對黃月英說道:“黃姨,你先命人把三個學生埋了,再通知他們的家屬,給予每家兩萬銖的撫恤。”
黃月英點頭應允,她還未開口,幾個太學生已經行動起來,他們七手八腳地把三具死屍抬走,另有幾個太學生仍然圍在劉閃身旁,目光中全是期待。
劉閃也不想掃了眾人的興,取過紙筆,不到一刻鍾就畫出了獲取直流電的兩種方式。
“這是直流發電機的原理,它由兩組磁鐵,或磁石組成,原理比較複雜,朕下次有空再來講解。”劉閃說罷,又拿起另一張紙說道:“這是用電池獲取直流電的方法,中間的液體是綠礬油,左邊是銅片,右邊是鐵片、鋁片或其他金屬。隻要把它們同時浸在濃度稍低的綠礬油中,兩個金屬間就有直流電產生,也就是說,兩者間有不同的電位差。”
“陛下,綠礬油又是何物?”一個太學生弱弱地問道。
“下一冊的教材中有寫,那就是硫酸!咱們還沒學到那裏。”另一個太學生自毫地說道。
劉閃稍稍愣了片刻,這才想起自己編寫的“技科”教材實在太厚,涉及的內容太多,後來索性分成了上下兩冊,其中上冊傾向於簡單的物理知識,下冊則偏重於化學知識。
“不錯,就是硫酸,教材中確實有寫。”劉閃讚許地說道:“硫酸是煉丹術士最先發現的,它是一種粘稠的無色液體;下冊的教材中寫有通過燒煆綠礬,以此獲取綠礬油的詳細方法;不過,硫酸有一定的危險性,你們要充分了解它的性質,然後再開始試驗。”
劉閃說罷,這些太學生也不拘謹,紛紛去翻閱下冊的教材,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討論。
“陛下,聽聞馬局長已經做出蒸氣機大船,此刻正停在永安。”黃月英多有遺憾地說道:“臣婦這邊的兵器研究卻毫無進展,隻是稍加改進了床弩,用於發射燃燒彈和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