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李二又被李愔打臉了
三人接著又聊了一會兒,外麵便有太監來報。
“陛下!孫真人來了!”
“讓他進來吧!”
李世民坐了下來。
接著便從外麵走入了一個鶴發童顏的老人。
此人已經有七十來歲了,但他的臉色極好,他便是孫思邈是也。
孫思邈精通內、外、婦、兒、五官、針灸各科。
有二十四項成果開創了醫藥學史上的先河,他終身不仕,隱於山林。
親自采製藥物,為人治病,後世尊其為“藥王”。
而在貞觀年間,曾被李世民召集過來長安城中替長孫皇後治病。
孫思邈一來,便與李世民與長孫皇後二人行了個禮。
“老夫見過陛下、皇後!”
完後又與程咬金點了點頭。
他可謂是禮節十分到位。
李世民說:“孫真人,不必多禮!來人,賜坐!”
完後有人送上了椅子交給了孫思邈坐。
這是對他的禮遇,別人都是站的著,但他不一樣。
孫思邈也沒有客氣,直接坐了下來。
“不知陛下此次讓老夫過來是為何事?”
要知,剛才孫思邈正在宮中研究著一些藥物。
到了關鍵之處,竟然讓李世民叫了過來。
說什麽,也有些不舒服。
但他也沒有表現出來,隻是有些鬱悶的說。
李世民連忙說道:“前幾日,讓孫真人研究關於皇後病情一事,卻是沒能有一個結果!不知道今天成果怎麽樣?”
孫思邈有些不好意思的說:
“陛下,此事老夫正在研究,也快到了關鍵之處。正好陛下讓老夫前來……”
這明擺著在怪李世民了。
意思,剛才還在研究著,都到了關鍵之處了,為什麽就讓李世民叫來了。
如果再多給自己一些時間的話,一定可以弄好的。
李世民怎麽能聽不明白?
“孫真人,是這樣的,我得到了一張方子,關於治療皇後的病的方子,可否請你我朕看看?”
李世民沒有任何隱瞞,直接就這麽說道。
孫思邈聽了,當然不舒服啦。
你讓我入宮研究皇後的方子,又去四處尋找方子?
你這麽做讓我非常難過!這是不信任我嗎?
同時,他的語氣變得極差。
“陛下是在看不起老夫?如是這樣的話,也不必讓老夫入宮來!民間需要,老夫可以現在就離開!”
這話說得讓李世民十分難受。
隻是讓他來看看,又沒有其他意思。
此人又不能得罪。
倒是程咬金開口道:“孫真人,陛下也是因為皇後的病一直在尋找著方子能治。這是因為十分在乎皇後,若是您夫人,當然,我沒有冒犯的意思,隻是說如果。
如果她也是有了小傷小痛的,您不會心疼嗎?這是一個丈夫對於妻子的關心!”
不得不說程咬金十分了解李世民。
這麽一說,似乎沒有錯。
“孫真人,陛下也是為了本宮的病,求盡天下名醫,他沒有冒犯的意思,隻是想驗證一下方子是否能治,若是不能治的話,自然是要有勞於孫真人了。”
長孫皇後開口道。
她的話更能讓人信服。
孫思邈一聽,似乎情有可願。
人家李世民也是為了自己老婆。
當然是四下求醫啦。
可是語氣還是有些堅硬。
“拿來讓老夫看看。是否能治病!”
孫思邈一說,大家大喜。
這麽一來,真的能驗證一下李愔的方子是否正確。
真是可以的話,那麽對於長孫皇後,那就是一個巨大的好處。
以後根治了,也說不定。
如果讓李愔知道了,非得氣死不可。
老子給你們方子,你們卻是懷疑我?
他是知道未來的人,這些人真是讓人感覺到無語。
幸虧他不知道。
否則下次要求他的時候,就變得難了。
“知節!”
李世民叫道。
程咬金立即接過了方子,交給了孫思邈。
孫思邈有些漫不經心的看了看。
長孫皇後的病不是普通病,他也沒有治好過幾例,加上她身體不好,需要調理,藥也不能用太猛。
對於這種方子,他顯得十分不在意。
隨意一瞟。
但是看了之後,直接大驚!卻是發出讚歎。
“嗯,寫這方子的人字體不錯!”
大家皆暈,不看方子,先看起了字體?
還有比他更不專心的人嗎?
當然,到達他這個程度的人,一多半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在。
那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感覺自己強大,別人的方子不過如此之類的。
這是醫者的自信。
“孫真人,那方子的內容?”
長孫皇後問道。
她可不想再遭遇一次差點窒息的感覺了。希望自己可以被治好。
所以,特別想知道,這方子是否真的那麽傳神。
“老夫正在看,不急不急!”
孫思邈仔細的看了起來。
大家的心都被他調了起來。
“嗯……這方子……”
孫思邈說話有些吞吐起來了。
接著臉上變得極為精彩。
他從頭看了幾遍,依然沒有放下的意思。
看樣子是被這方子給震驚到了。
李世民他們哪裏知道,這孫思邈在幹什麽?
他們隻能在一邊著急著。
一直到孫思邈開口道:“這方子從何而來?”
這種問題讓人覺得有些意外。
不是應該說方子有用沒用,怎麽會問方子從何而來呢?
“孫真人,你便說這方子能不能治好皇後的病,然後我們再告訴你方子從何而來?”
程咬金說道。
在他們心中有一種奇妙的預感。
或許,這個方子真的能治好長孫皇後的病也說不定。
孫思邈喃喃道:
“能寫出此方者,定是一個老手,他至少從醫六十年以上!這一味味的中藥搭配實在是讓人震驚啊,也讓我茅塞頓開了,之前怎麽沒有想到要這和搭配呢!?此人一定是一大神醫也!”
這下大家都震驚到了。
李世民也被打了臉,這麽說的話,那方子真的有用嗎?
不然孫思邈不會給出這麽高的評價。
在孫思邈認為,寫這方子的人,可能年紀與之差不多了。
但在大家看來,那隻不過是一個十來歲的少年啊。
怎麽也不像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啊。
“孫真人?那這方子真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