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北海孔融的攪局
“唔,這則戰報倒是有趣,看來朕這位心腹愛將,終於懂得不少政治關竅了。”劉協嘴角噙著淡淡的笑容,對於馬超能有如此高的覺悟,感到十分欣慰。
雖然他不知道當時馬超看著自己的殺父仇敵,就那樣淡淡地離去,胸中會是怎麽樣一番矛盾痛楚的情愫。但從整個漢室利益來看,馬超沒有輕易跟韓遂開戰,卻是十分顧全大局的舉動。
單從這一舉動來看,馬超已然不是曆史上那個馬超了。雖然劉協的穿越,沒有改變馬超喪父之痛,但卻可以篤定馬超不會再度遭受喪門之禍,更不會跟曆史一樣,在四十七歲那年就因心情鬱結而早逝。
“陛下慧眼識才,馬將軍雄姿勇烈,更絕非鼠目寸光之人。加之在陛下身邊多時,早已耳濡目染習得這大局關竅。此番馬將軍能有這般表現,皆乃陛下教諭之功。”荀攸適時拍了一下劉協的馬屁,他知道,這位天子最吃這一套。
聽聞荀攸的稱讚後,劉協的眉眼果然便彎了起來,心中那一點小小的不快,盡數煙消雲散,擺擺手道:“公達過譽了,朕不過閑暇之餘與孟起聊了聊,他能有今日之覺悟,都是因為他自己有慧根啊。”
劉協的謙虛,那是告訴這些人,自己還的承受還沒有到極限。你們還可以拚命得誇,反正朕臉皮厚,有多少讚美,都能hold得住。鍾繇、魯肅等一些心腹謀臣都知道劉協的德行,或有興趣就再吹捧劉協一下,或淡然一笑。
而如法正、孟達、陳群這些,目前都還是隻是掾屬曹吏一般的低級官員。就算孟達心傲、法正睚眥必報、陳群刻板守禮,他們即便看不過眼,也隻會在心中腹誹一番,斷然不會初來乍到就去觸劉協的黴頭。怎麽著,也會等手中有些功績,摸清劉協的性子後再規諫。
這事兒眼看就要這樣過去了,可想不到,門外忽然一人怒發衝冠而入,不及向劉協行禮,便振振有詞訓斥道:“天下洶洶,正是君臣戮力一心,光複漢室之時。臣曾聞陛下與尚書台諸位運籌帷幄,謀定天下,心甚慕之。卻不想今日一見,漢室黎庶仍在水火當中,而君臣卻在此自吹自擂,洋洋自得,若叫天下百姓得知,該如何痛心疾首!”
劉協穿越後當了將近四年皇帝,按說就屬現在最如日中天。畢竟,四世三公的嫡子、曾經討董聯盟的南線群雄之首袁術僭越稱帝,卻在劉協的厚積薄發的征伐當中冰消瓦解,一舉使得天下之人對漢室一統信心大振。頂著這樣的光芒,劉協已然敢在朝堂之上跟那些老臣大吵大鬧、儼然有了分庭抗禮的趨勢。
劉協自問,他做了這些之後,也並未有過誌得意滿、不思進取的心思。雖說納了呂玲綺為美人,但也那是之前就水到渠成的事。此番他不過與自己的親近之臣隨意玩笑兩句,便得來這樣的責備,這是他已經半年多沒遇到的事兒,自然凜眉一怒,向門口看了過去。
可當看到那人之後,劉協的臉色立刻變得極為晦澀,帶著一種無奈的厭惡。因為那個人,他還真的有些惹不起。不是因為那人的身份如何,而是因為那人的名聲可與他一較高下,甚至,從某一方麵來講,那人的聲名還在他之上。
那人,名叫孔融。目前在漢室,官拜太中大夫,秩比千石。
一說起孔融的官職,劉協就恨不得先抽自己兩嘴巴。因為這個太中大夫的職責,就是主掌論議,相應的,孔融也就有了斥責劉協和尚書台臣子們的權力。
之所以劉協會犯下這樣的錯,就是因為他乃穿越人士的緣故。孔融當初為北海相的時候,跟劉協幾乎沒有半毛錢關係,後來曹操挾持天子入了許縣,要拉一些名士來充門麵,孔融這位海內大儒自然入選。
劉協知道,起初曹操給孔融的官職,叫做匠作大將。這個官職乃列卿之一,掌修作宗廟、宮室、陵園。容易出政績,一般作為升遷的過渡。可見,曹操之前對孔融還是抱有極大希望的。可很快,這個孔融就被調任成了負責管皇家小金庫的少府。
少府這個職責,看起來也不低。但不要忘了,那時候曹操已經挾持了漢獻帝,是曹操供給著皇家的用度。這樣的安排,顯然因為曹操煩透了孔融,期望孔融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以後有點眼力。
但接著,孔融職位又被降到了太中大夫,這個職位對於孔聖人的後人來說,幾乎算是侮辱了。因為曹操擺明了讓孔融破罐子破摔,就在朝廷當中混吃等死算了。
這個時空當中,曹操與劉備交接了徐州之後,曹操所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將已經投奔徐州的孔融,舉薦給了劉協。劉協那時便有不祥的預感,畢竟早先因為盧植之事,他與孔融隔空便有過交鋒。後來孔融肆意哄抬劉備,完全不給漢室麵子的舉動,也令劉協甚為不喜。
由此,匠作大將這個職位直接就免了,少府那是人家魯肅以後的官職,自然也不能給孔融。劉協臉皮也夠厚,索性直接讓孔融當上了他的太中大夫,也根本沒想著跟孔融照麵。
可想不到,劉協不在意孔融。孔融今日卻專門找到了尚書台,再加上還陰差陽錯還得了一個太中大夫的職位,自然對劉協不滿——這倒是不是說孔融貪戀權利,而是因為作為有著一位孜孜以求複興周禮先祖的後裔,這樣的官職對於孔融來說,無疑就是一種侮辱。
即便,孔融不認為劉協辱沒了聖賢儒術,他覺得世人也會如此誤解。
孔融入門這一番話,登時將整個尚書台裏的所有人都得罪了。劉協尚未開口,一側始終淡然含笑的陳宮,便驀然臉色一厭,起身回道:“孔大夫倒是克己複禮,然北海一戰,被袁逆之子殺的大敗而歸,一郡百姓生靈塗炭。此刻幡然一變,便不守臣子之禮出言訓斥掃滅僭越稱帝的天子,當真剛正敢言!”
不怪陳宮對孔融有如此的仇怨,兩人在真正見麵之前,還有過書信往來,算是神交之友。可自從陳宮火燒泰安城後,孔融當即視陳宮為陰毒禍國之人,言鋒鑿鑿將陳宮罵了個狗血淋頭。
兩人若就這樣絕交倒也罷了,可偏偏孔融被袁譚擊敗後,跑到了泰山郡。隨後陳宮與臧霸擊敗袁譚後,劉備便向賣袁紹一分薄麵,孔融便大言不慚地充當了講事人,硬生生地放歸了袁譚那數千殘兵敗將。此事之後,陳宮深覺孔融是個大話炎炎的腐儒,不堪與謀。
可孔融麵對陳宮這一譏諷,卻振臂一怒,再度叱喝道:“河北袁紹,乃北方群雄之首,爾等不知兵法大義,亂動刀兵,豈非壞了劉皇叔大計?若非老夫從中調和,又哪有後來劉皇叔長驅直入,威逼壽春之舉?老夫不精兵法之事也屬實,然術業有專攻,老夫之敗非戰之罪。反倒是爾這等縱火燒城、喪心病狂之徒,還敢在此大放厥詞,還不速速退下!”
聽聞孔融這等名士的舌辯鋒芒,劉協忽然就在心底歎了一口氣。因為這時候,他已然知道,曹操後來為何會忍不住要殺了孔融了。
孔融這種人,他的出身注定了他不會是一個好臣子。他所侍奉的君主,是心中根深蒂固的儒術,是全天下的百姓,而絕不會是特定的漢室朝廷。當曹操這等權臣挾持天子的時候,他會奉溯正統,但當劉協可以自主行使大權的時候,這個孔融就會化身成為衛道士,無可遏製地要成為漢室的監督者,將自己的儒術仁德等理念牢牢綁架在漢室上。
由此,劉協隻是淡淡開口:“孔大夫,朕即便有過在先,你這君前失儀之罪該當如何?”
這話孔融無法辯駁,他入室之後,畢竟還未向劉協施禮,再怎麽舌燦蓮花,也不敢在這禮製上逞能。當即拜伏在地道:“臣一時激憤,望陛下恕罪。”
“哦,朕恕你無罪。”劉協起身,剛有的好心情就此消失無蹤,帶著冷壽光便離開了尚書台。
而低俯著身子的孔融,卻在半天沒有等到回應後,才疑惑地抬起了頭。環顧一眼尚書台,卻發現非但天子不見了蹤影,就連荀攸、鍾繇、魯肅、陳宮等人也人去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