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三國新天子> 第414章 荀攸歸鄉

第414章 荀攸歸鄉

  “叔祖,我們終於回來了。”


  看著眼前這熟悉的山水平疇,荀攸不由得發出一聲感歎。回首一望,身後全身素白的壯士抬著一樽巨大的靈柩。


  天高雲淡,涼風拂麵。潁水在前方靜靜的流淌,如一條飄動的白色綢帶,一頭連著隱隱的嵩山。一頭探入無盡的田疇之中。岸邊的野草仍舊青翠,但已有暮秋之色。微風吹來,野草隨水波輕輕搖拽。水流清可見底,細小如手指的魚兒在白沙上遊動,忽見人影,一下子向深水裏鑽去。


  小時侯的荀攸,就無數次在這河邊遊戲,釣魚捉蝦挖泥鰍。回家被老人責問,說不象是大家主兒的子弟,失了規矩方圓……


  自束發讀書,荀攸便以聰明聞名於世,二十七歲,就被大將軍何進征召入京,當上一個黃門侍郎。他那時一身白衣。前往京城,滿腔心思打算做出一番天大的事業來,到今日整整十年,回首如同一夢。


  當過大將軍府地座上客,也當過廷尉的階下囚,吃過山珍海味,也啃過牢中餿飯,曾經名動天下,也曾孤苦無依,眼見得城頭變幻大王旗。曾經不可一世的太後,外戚,宦官,一個接一個地倒了,董卓上來了,董卓被殺了。王允掌權了,王允失勢了……


  一直到那個時候,他都沒有將密謀誅除董卓的叔祖荀爽遺體,帶回故裏。而一切的改變,就在那一次廷尉的牢獄當中。


  那個時候,他不是第一次見天子。但那一次,卻是他對天子最有改觀的一次。


  三杯茶,天子向他說出了兵不血刃取蠻夷和董卓身後之事。如今看來,這些事都已然成了真。


  漢室的炒茶通過匈奴那個親漢的繼任單於劉豹渠道,已然開始傳入北地匈奴部落當中,為大漢贏會不少珠寶玉器。天子僅僅憑借著一部《茶經》和一些稀奇古怪的茶具、茶品、茶儀弄出來的茶文化,便已然讓匈奴貴胄乖乖跟隨在漢室的背後。想必不久之後,天子就會讓那個劉豹重歸匈奴舊地,恢複大漢王朝對匈奴的統治。


  至於董卓一事,更不用提。荀攸心中清楚,他那時其實已給自己定下了一個誓言,誰能為他了卻叔祖的意願,他便一生追隨那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在這其中,他仍舊沒有過了自己名士那一關,但隨著王允終究自尋死路後,他便心甘情願成為了天子的心腹私臣。


  隻是,這君臣合謀之後,漢庭雖然一天天好轉起來,威信也一年年重揚起來。但自己還是沒有將叔祖的遺體送回潁川,雖然,荀攸後來也覺得,叔祖葬在長安‘英魂塚’也無所不可。但這畢竟違背了叔祖的遺願,也讓潁川的宗族有所不滿。


  好在,天子是個包容開放之人,他既可讓忠臣英魂葬入英魂塚,也可讓遺體落葉歸根。不過,英魂塚那裏還是要留下一些忠臣生前朝服的,表示漢室永不會忘記這位忠臣。並且,選擇落葉歸根的遺體,還要在故裏立碑刻字、以彰其忠。


  這樣兼容並蓄的手段,非但沒有使英魂塚掉價,反而使一些人更加傾慕起來。畢竟,落葉歸根誰都有機會,但葬入英魂塚就不見得你有那資格了。如今白發蒼蒼的老太尉啥都不愁,逢人就念叨自己想入英魂塚一事,著魔得就連死那事兒都不忌諱了……


  “叔祖,您當初遺言說自己不想葬入長安,恐怕是不忍看到長安淪為鐵蹄翻飛、屍骨成堆的慘景吧?”荀攸將從潁水勾起的思緒收回來,目光又回到了靈柩上:

  “可您怎麽也沒想到,蒼天護佑我大漢,給了漢朝這樣一位中興之主。如今長安並沒有淪為血淚斑駁的慘地,反而還扛過了天災,成了天下人人矚目震驚的都城……不過,回到故鄉也好,因為大漢很快就要將潁川變為第二個長安了。”


  此次來潁川,荀攸便是奉了劉協之命,來打通豫州至兗州的道路。畢竟,天子定下的軍略,是南北夾擊兗州。北有世之虓虎呂布兵鋒直指,南麵也得有漢室大軍勇猛突進,如此方可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令曹操後悔終生。


  汝南那個地方,賈詡已經弄得差不多了。有天子親派的端木正朔錦衣衛,再加上賈詡的手段,不搞掂簡直都有愧賈詡的名頭了。雖然袁氏故吏門生根基仍在,但卻都已經如寒冬鵪鶉般躲入了樹洞當中,生怕被錦衣衛查出什麽,進而成為汝南其他大族爭相幹掉的目標。


  汝南的北方,就是潁川。可汝南那裏初見起色,但潁川這裏卻是賈詡不容易搞定的。賈詡最厲害的武器,不是朝廷給予的官職,而是他本身的名氣。可潁川之地文風鼎盛,士族大閥聲焰滔天,賈詡雖天下共知,但他區區一涼州名士要想說服潁川,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潁川此地,以發源於嵩山的潁水流經此地而得名,地近雒陽,人才鼎盛,世家眾多。自古以來,就以人傑地靈著稱於世。比如秦始皇那位不清不楚的爹呂不韋,戰國末法家思想代表韓非子,一代謀主張良等,都是出於此地。


  前朝往事過眼雲煙也就罷了,偏偏如今潁川非但沒有沒落,反而愈加興盛起來。


  當今之世,潁川最為出名的是四大家族,分別是潁陰荀氏,長社鍾氏,許縣陳氏,舞陽韓氏,其代表人物荀淑、鍾皓、陳寔、韓韶並稱為‘潁川四長’,為天下士人所仰慕。


  荀淑品行高潔,學識淵博,鄉裏稱其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遷升當塗長,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為師,後出為朗陵侯相。荀淑辦事明理,人稱為‘神君’。他的八個兒子,並有才名,人稱‘荀氏八龍’。


  不錯,這一大族,就是荀攸的宗族,也是劉協不惜令荀攸出長安的根本原因所在。


  許縣陳家,比荀家也不遑多讓。陳家是楚國宰相陳軫地後代,其十世孫陳寔初為縣吏,曾入太學就讀,後任太丘長。黨錮之禍起被株連,其他人都逃避求免,他卻自請囚禁,以換其他人不被誅連。遇赦出獄後。大將軍何進、司徒袁隗曾多次請他出山為官,都被他拒絕了。


  陳寔後來隱居荊山,設館授徒,遠近的士人都以他為宗師。北海人管寧、平原華歆、同縣邴原,荀川、荀爽、賈偉節、李元禮、韓元長、太原王烈,都師出陳太丘,陳寔陳太丘去世時,海內赴者三萬餘人,製衰麻者以百數。


  陳寔如今還健在,他的兒子陳紀陳元方得父教導,已然一副大儒的風範。而陳紀之子陳群。也是三國時期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後來的九品中正製就是他提出來的。


  舞陽韓氏也很牛,韓韶,少仕郡,辟司徒府。兒子韓融,聲名甚盛,五府並辟。韓融此人事跡已然說過,董卓禍國時,他奉命與少府陰修、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脩、越騎校尉王緓等五人出使關東。但關東群雄並不買賬,袁紹讓王匡殺了胡母班、吳脩和王緓三人,袁術殺了陰修,隻有韓融因為名聲較大免於一死。雖然此舉是一樁悲劇,但由此可見韓融的聲望。


  最後這位長社鍾氏,鍾皓以詩律教授門徒千餘人,德行高尚、學識淵博,影響廣泛。鍾瑜就是鍾皓的兒子,他雖然沒在曆史上留下什麽名氣。但人家的侄子牛啊,鍾繇,未來的魏國太尉,如今的大漢光祿大夫。鍾繇的兒子鍾會,耳熟吧?與鄧艾分兵滅蜀的就是人家。


  上麵這四家,還是漢末三國時期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士族。除此之外,潁陰還有灌氏;陽翟有薛氏,原氏,褚氏,趙氏,李氏,郭氏;潁陽王氏,祭氏;長社郟氏,申氏等等。這些大小士族通過婚嫁、門吏的關係紐帶,早就形成盤根錯節的脈絡,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要破除這等複雜難纏的關係網,賈詡或許也會有辦法,但絕不能一蹴而就。唯一快刀斬亂麻的手段,就是本身這個體係當中的人站出來振臂一呼,才可能令風雲攪動,繼而扯清派係,對症下藥。


  而要對付這樣的狀況,自然就要撿最有代表、最典型的家族。也由此,荀家自然就成了首選:誰都知道,荀家可是三麵開花,漢室、袁紹、曹操那裏可都有他們家的子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