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三國新天子> 第383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了

第383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了

  前世苦逼大齡光棍的劉協,午夜夢回的時候,也曾想過有個溫暖的小家。對成家立業這一人生規劃,有著平淡而熾烈的渴望。


  剛來到三國的初期,他不可避免地帶著幾分前世對愛情婚姻失望的情緒,與大多數穿越者一樣都想著馭名將、收謀臣,當然,娶名女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當他終於娶到了大漢王朝的皇後時,才漸漸發現,原來,有了家,感覺真的是不一樣的。


  河內幾番鬥智鬥勇下,他每夜不自然便想到了伏壽的身影,才可以安然睡去。然後,再以充足的精力應對白日的刀光劍影、陰謀詭計。心中有了寄托,他做起事來,才會有種莫名的底氣。


  就如此刻,一進宣室殿,劉協便感到有些地方變得不一樣。但具體哪裏不一樣,卻一時也說不出來。等看到案幾上的飯食後,劉協才忽然有些感覺。


  案幾上的飯食十分豐盛且貼心,主食有蒸小米飯、胡餅、蔬菜粥;菜是雞、鴨、魚、肉等一應俱全,還有冒著熱氣的炒菜;水果有桃、柿、葡萄、核桃等;飲品則是梅漿、羊乳、蜜水、葡萄酒……這一切,都是劉協平日喜歡吃的。


  宣誓殿裏的東西沒變,但因為有了伏壽,那氛圍卻變了。多了一層溫和柔美的亮色,讓人心頭不由一暖。


  果然是有了女人照顧的男人啊。


  劉協大咧咧的一屁股坐了下來,盛裝明豔的伏壽則盈盈淺笑著為劉協執壺。早些時候,伏壽是十分不願穿這些繁瑣宮裝的。但隨著與劉協夫妻時日久後,她便發現劉協十分喜歡看自己穿著漢朝盛服的模樣。於是,這一次,她再準備好飯食後,又精心換上了這套其實令身體很不舒服的漢服。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冰涼的葡萄酒入喉,劉協不禁愜意地讚歎了一聲:“人生得意如此,夫複何求?”


  伏壽甜甜一笑,覷了劉協一眼,卻也同樣忍不住欣喜不已,開口道:“陛下此番出兵河內,又是一番兵不血刃,奏歌凱旋。您不知道,長安如今的百姓們,都因為這件事兒心氣高著呢。幾家新開的酒樓,都因此事打出了為您慶功的噱頭,借此招攬賓客呢。”


  劉協一愣,三國時期酒家不是很多,酒樓就更少。大戶人家喜歡在自己家裏吃,窮人又吃不起,經商的有錢卻被人看不起,國家不重視商業,到了晚上還宵禁,種種因素,餐飲業很難發展起來。再加上漢末大亂,好多地方都達到人相食的地步。


  可如今聽伏壽說長安竟還有新開的酒樓,可見關中的經濟的確漸漸發展了起來。隻不過,整個大漢,或許也隻有關中這一片地方,可以這般好似脫離了亂世般過著盛世民驕的生活。


  不過,這總算是一個好的兆頭。


  劉協得意地夾了一筷子酸辣土豆絲送入口中,顧盼驕矜道:“那是自然,也不看看你嫁了一個怎樣的好夫君。”


  “是,臣妾命好。嫁的這個夫君不僅可上馬征戰,又可下馬理民,殊為難得的是,指點江山之餘更不乏風流本色……”


  劉協麵容一虛,與伏壽生活了這麽長時間,他早已不是不知女人心思的直男。此刻,從伏壽那看似淡然卻欲蓋彌彰的神情,以及這微微上挑的語調,他察覺到一絲不祥的意味,小心翼翼地回道:“壽兒何出此言?”


  “臣妾可是聽說了,在河內郡中,陛下巧施妙計佯裝被俘。大堂酒宴上,一代名姬舍身相救,陛下衝冠一怒為紅顏,漢室龍威震懾群宵……”


  聽著伏壽這一腔明褒暗怨的語調,劉協有些懊惱地捂了捂自己的額頭:這事兒真的算劉協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河內一戰歸來前,他便讓人將期間戰事編為了評書,在大街小巷四處傳頌。


  毫無疑問,劉協這樣做完全出於政治緣故。但他同時也知道,百姓們可大多不會去、也懶得去理解此番宣傳的用意。在枯燥無聊的漢代生活中,他們更願聽一些戰場殺伐果斷、君王佳人共赴凶險這等噱頭十足的故事。


  也由此,當劉協回到長安後,便發現長安市井坊間對於自己河內一戰的故事,已然不下幾十種版本。而最吃香、也最流行的,就是‘天子與貂蟬不得不說二三事’這一版本。


  眼看著伏壽看似哀怨、實則隱怒的俏臉,劉協忽然覺得眼前豐盛的飯食一下沒了味道。他尷尬一笑,轉開話題道:“莫要聽外麵人亂講,這都是些子虛烏有的事兒。對了,朕這些時日不在,長安可有什麽趣聞?”


  “長安的趣聞倒不曾有,臣妾倒是聽說舊都雒陽當中,有番外沙門康孟詳譯佛經《四諦經》為漢文。其先後所譯者,又有《太子本起瑞應經》、《興起行經》、《梵網經》、《舍利弗目連遊四衢經》、《報福經》等多種。百姓信者多達萬人,供經默誦……”伏壽看起來有些心不在焉,沒察覺劉協顧左右而言他,順著劉協的話便說出了此事。


  身為皇帝的直覺,劉協第一時間便皺了下眉頭:佛教自漢明帝時期,兩位天竺僧人帶著一尊佛像,四十二章佛經,用白馬馱到白馬寺後,便已然開始在大漢紮根生長。不過,佛教的傳播並不順利,外來意識麵對著高度發達的中國文明,必須按照中國傳統意識形態調整自己的麵貌。


  然而,趕在天下大亂這一特定時期,佛教當中‘自度度人’的教義,還是很能吸引亂世中漢室百姓的。伏壽向劉協說這些時,語氣不自然帶上幾分擔憂。畢竟,黃巾起義覆轍還殷血未冷,大漢皇後自然生怕佛教再成為第二個禍亂天下的教派。


  不過,從前世穿越過來的劉協,緊皺了一下眉頭後旋又釋然了。因為他知道,佛教在中華文明的土壤上,是掀不起什麽風浪的。


  外國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但在劉協看來,反而是一件好事。這恰恰證明國人都十分聰明且包容性特強,我們不論道教、佛教、基督什麽教都信,一旦發現這些信仰不能給自己帶來實際利益後,就隻會當做一種修行或興趣而不會沉湎其中。


  麵對這樣功利的華夏文明,佛教在中國犧牲部分主張後,隻留下了“自度度人”的弘通理想。這一點對漢代百姓來講,反倒是有益的。就算是魏晉時期的‘毀滅佛法’時期,其實根本矛盾也不是佛教教義,而是因為僧人可不納稅、不參加徭役的特權動搖了封建統治的基礎。


  隻要不給予佛教僧人這等特權,本著不提倡也不阻止的態度,任由佛教自行發展。劉協覺得,雒陽那邊譯佛信佛之事,便會消弭於無形。


  果然是有了女人的幸福男人啊,自己女人心裏想的,還是家裏的這一攤子。


  想到這些,劉協心中不免升起濃濃的歉意,輕輕拉過伏壽的手,歎道:“壽兒,真是苦了你了,想你當初也是心比天高的奇女子。可嫁給朕後,便隻能這般守著皇宮,如三姑六婆般探聽點外界的消息……”


  劉協不說這話還好,話一出口,伏壽當即感傷起來:“是啊,外人看來,臣妾乃堂堂大漢皇後,上麵也無太後管縛,夫君更是萬中無一的人中龍鳳,本該是天底下最好命的女人了。可他們卻哪裏知道,偌大的皇宮,你一不在,臣妾就成了籠中的鳥雀。”


  劉協憮然不語,不由更摟緊伏壽一分。伏壽輕輕靠在劉協肩頭後,又好似自言自語般開口道:“陛下,臣妾在這宮中確實苦悶,連個聊天的人都沒有。當初您拒絕了董承女兒立為妃子之事,朝中已然有人傳出臣妾不賢善妒的言語。臣妾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您再立一妃子為好……琰姐姐方方麵麵都挺不錯的,隻可惜,她有過婚約……”


  劉協聽著不由全身一怔,喜不自勝地看著自己的皇後:這幸福,來得也太突然了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