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一雙拳套
虎臣當時為了完成任務,所組成的超級大組中,除了胡一飛之外,還有另一個其他小隊的成員,叫做杜鹹,他同樣也得到了屬於自己的機緣,但是他這個機緣卻是有一些特殊。
他也遇到了一塊石碑,但是卻沒有碑文,而是從石碑中,直接掉出了一雙黑黑的鐵拳套。
當杜鹹將這一雙拳套戴在手上的時候,拳套卻驟然消失,他的雙手卻變得漆黑一片,仿佛變成了一雙鐵手。
“學拳如修道,不知門徑,難達彼岸。”
杜鹹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套拳法,而這拳法卻並非凡俗之中的肉身格鬥之法,卻是與那修煉之術,與法術綜合於一起,可稱法武之拳技。
此拳名為守洞塵技,拳藝極簡,理卻有些深,外表之勢不難得,難就難在是否得其內涵和細則。
這套拳有龍、虎、熊、馬、猴、雞、燕、鷹、鷂、蛇十形練勢,但最根本的卻是六勢,即雞腿、龍腰、熊膀、鷹捉、虎抱頭、雷聲。
為拳藝習練,運用萬變的綱要,講究六勢合為一體。
“勢勢不離虎撲,把把不離鷹捉,步步不離雞腿”這簡單三句話,就是此拳精義。
並且說“拳法取藝,乃鷹、熊兩勢”。
鷹在長,熊在束,為拳法攻守之勢,陰陽之法,萬源之根,即是此拳之魂。
出現在杜鹹腦中的內容說,習拳若能體會到心意動隨,渾身俱動,拳法之藝則有成了。
初練此拳,要先通過練靜勢來培養鍛煉丹田之氣,“氣為力之本,有形者姿勢,無形者內功,二者必備,否則無用。”
這練靜勢,外形上要合規矩,從意念中練氣。稍待丹田初步有功後,身體各部位也基本上動作規範,再行下步練習。
檢驗此拳練的如何的標準,是看習者腹部丹田氣團大小,內氣足不足,氣團大說明內氣足,勁力大,基礎功夫練好了,反之,腹內空空,隻是練了空架子。
此拳要求心定神寧,神寧心安,清靜無物,無物氣行,氣行絕象,絕象則覺明,覺明神氣相通,萬象規根。
人有三節,即梢節、中節、根節,三節又分為九節,九節合而為一,也叫“和合一氣”。
氣貫一致於各節,精神貫一。
此外,還要掌握九節中的九竅,九竅分為梢三竅、中三竅、根三竅。
上竅練手法,中竅練身法,根竅練步法。
身法三竅為主竅,是總管全身之三竅,練功時,由意發動,通過相關各節,氣即隨之而到,骨節放開,氣即通行,如此反複運轉,勁力越練越大。
而在行拳中則要牢記“起、隨、追”,即“梢起、中隨、根追”。
而此拳最重要的則是十大真形。
“雞有奮鬥之勇?”
杜鹹口中默念,心中也有些好奇。
據腦海中獲得的內容,雞是一種好鬥、善鬥的禽類,雞在搏鬥之時,往往必以翅彈,以爪撲,以嗉撞,以喙啄,機敏勇武,鬥誌昂揚,不至鮮血淋漓,決不罷休。
此拳法其“勇”,不屈不撓,窮追猛打,勢在必取。
勁力上宗一個“抖”字,梢節要抖,中節要抖,根節更要抖,振動丹田,一抖而發,一動無處不動。
“雞形”煉就,發長勁可插手擊敵於尋丈之外,發短勁能震傷內腑,透勁得矣。
此為“渾元抖絕”之勁。
蛇有撥草之能,蛇係軟骨爬行動物,身軟如綿,盤繞自如,每於亂草之中轉瞬間分草而去。心意拳法取其分草之意,盤繞之能,謂之“蛇形”。
此拳法其技藝,與人交手之時,施以引手撥手,開門進擊,似蛇之吐信,用以伺敵、誘敵。
宗其“顧打”之法,手似蛇行,盤旋纏繞,往複分撥,其用在於接引敵之勁力,封製對手變化,並將其勁力引化偏離,正如蛇之分草。
其次“蛇形”腰法練的是盤旋擰轉以發出分撥之勁,關健在於腰胯鬆沉,含胸拔背,以腰帶手,勁整氣合。
且蛇體軟而勁韌,首尾一貫,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中則首尾俱應。
故“蛇形”精義即為周身一家,無所不到,無所不顧,上下左右,內外前後,均須協調呼應,麵麵俱到,此即“六合”。
鷹有捉拿之精,鷹是一種猛禽,嘴爪極其銳利,如同鋒刃,行動又極為靈敏迅疾,俯衝而下,勢若閃電,心意拳宗法鷹之搏食、鑽天、疾翅、翻展乃成鷹形,。
所謂“鷹熊競誌,取法為拳,守之象熊,進取象鷹,越此二勢,拳失其真”。
鷹形於兩儀之中,法象陽儀,稟陽剛之氣,主乾健之德,為進取之勢。其迅疾暴烈,撲擊撕抓,衝天而去,俯擊如刺,好似長虹貫日,正是鷹形精義。
所謂“把把不離鷹捉”,“鷹捉”的勁力主要表現在“劈、壓、拽、捉”四個方麵。
“鷹捉”的技法則在於“抓、拿、捋、帶、撕、擰”六字,其起勢高渺,落勢淩厲,出手不空回。
熊有沉穩之態,熊是一種看似敦厚笨拙,實則精靈沉穩的動物,其力大絕倫,穩靜時固然安馴,然其一旦發怒則十分駭人,揮掌可碎頑石,揚掌能劈大樹。
山林中有“一熊二豬三兔虎”之說,可為其證。
熊形於兩儀之中,法象陰儀,稟陰柔之氣,主坤順之德,為蓄守之勢,如引弦之弓,含而不露,蓄勢而待發,心沉意靜,體態從容,此拳即取其“蓄守之勢”。
自然之中,熊與百獸相鬥總是後發製人,交手之際,必先以顧法封製其來勢,沉著而精靈,輕鬆地將對方牢牢地控製在我掌握之中,形成敵背我順之有利態勢,自然收發從心,擊之必敗也。
“熊形”勁法,雄渾深厚,內涵於中,雖不顯鋒芒,卻十分篤實,仿似洪濤暗流,悄然湧動,令人莫測高深。
其勁力不沾則已,一旦入手,對方就如深陷泥潭,舉動維艱,又似身穿鐵甲,渾身倍覺沉重,變化極難,勁若未發,則無懈可擊,勁若發動,則如巨浪排空,大山崩裂而至,實無法與之抗衡,且斂丹田,真氣充於五內,即可不畏擊打。
龍有搜骨之法,龍善飛空走霧,“神龍見首不見尾”。
宗法龍之善於變化,顯隱莫測,故拳法必以剛柔相濟,融匯貫通,神用無方為旨歸。
而“龍形”之法主宰於腰,仿效龍之九曲三折,身法盤旋擰轉,其發勁就在於腰的極力旋擰而掙出“裹勁”,龍形練的就是此一“裹勁”。
所謂“裹勁”就是要在搏戰之中裹其手足、裹其身形、裹其來勢、裹其變化,真如狂風卷葉,拔樹走石一般,將對方卷入我之控製之下,使其打不能打,防不能防,進退兩難,欲罷不行,手足無措,欲敗其敵,隻在心意一動之間也。
虎有撲戰之猛,虎乃百獸之王,其威勢氣概,震懾山林。
“虎形”講究的是一把撲勁,其勁訣在一“決字”,此勁一發,尤如山崩海嘯,長河決口一般,一發而不可收,直瀉千裏,縱是高山峻險,亦不可阻其奔騰之勢。其勁渾如鐵澆銅鑄,沉重無比,往往頭、肩、肘、膝、足並舉齊發,攻勢極為猛烈。
“好拳!”
杜鹹一麵在腦中,通讀領悟拳法中的真意,一邊在這個手上拳套的指引下練習,隻覺得按照這篇拳法練習,身體中的力量如大江長河般,源源不息。
比起他平日裏修行的時候,竟然更加牽動真氣,可想而知,這種拳法要是真的練成,那麽一出手,即可近身搏人,也可以遠處以真氣鬥法。
這個是真正的法武雙修的拳法,其威力絕對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