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黃忠魏延
“愛情?愛情是你對我好,我對你好。互相開心,所以就在一起了。”蔡琰對待愛情的看法還是太膚淺了。
“嗬嗬,我認為愛情是愛情,婚姻是婚姻,愛情可以開開心心,但是婚姻卻充滿了艱辛。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有了愛情的婚姻兩個人才能真心的替對方考慮,為對方付出。才能在彼此產生爭執的時候不那麽堅持原則而願意適當的讓步。婚姻不隻是開心,還會有爭吵,有分歧。兩個人的最終目的就是和組成人字的那一撇一抐一樣,互相依靠在一起走完自己和彼此的人生。”
“武哥哥。。”聽到衛武的這份評論,蔡琰的眼睛一下子亮了,這樣的衛武豈能不讓她喜歡,可是她心裏又有著最原始的那份執著與堅持,何去何從,她真的左右為難了。她對衛仲道的喜歡可以一點一滴的說出來,可是對衛武卻是一種由衷的崇拜與愛慕,可以說她喜歡的是衛仲道為她所作的事情,而喜歡衛武的卻是這個實實在在的人。而且十年了,衛仲道對待她又是什麽樣的態度,蔡琰自己的心裏也沒有底。或許衛仲道一開始隻是將她當成妹妹一樣對待,或許衛仲道早就忘記當初的事情,或許衛仲道根本就沒有喜歡過她呢。想到這裏,蔡琰的心裏竟然沒有難過,反而很輕鬆,或許她也期待著衛仲道忘記她、不喜歡她吧。
“我喜歡你,從見到你的那一刻就喜歡上你了。我先向你表白。搶占一下先機。嗬嗬。”衛武將求愛這種尷尬的事情很隨意的說了出來。
可是蔡琰卻知道衛武其實是在掩蓋自己的尷尬,就憑借他的身份地位來向她這樣一個平凡的女孩表白,這就是對她的重視,對她的尊重,對她的愛慕。蔡琰如何不感動呢?可是她能夠答應嗎?她願意放棄自己堅持了十年的想法嗎?她又能夠放棄嗎?
“武哥哥,對不起,我不能答應你。我要去找仲道哥哥。對不起。”說完,蔡琰轉身走回了自己的房間。
意料之中,意料之中。衛武自我安慰道。這樣才有征服感。“妍妹妹等一等。”
“武哥哥。。。”蔡琰猶豫的站在原地卻沒有回頭,難道是他生氣了嗎?他要用強的嗎?那我該怎麽辦?繼續拒絕嗎?
蔡琰正在做心裏鬥爭的時候就聽見衛武說到:“蔡大俠,我教你練劍吧,要不然你這大俠的身份就名不副實了啊。”
哦,原來是這樣啊,蔡琰長出了一口氣,轉過身來,“好啊!”她高興地說道,因為剛才衛武的表白以及蔡琰的拒絕,他倆再次見麵就會很尷尬,至少蔡琰會很尷尬,可是就此不再與衛武見麵,她心裏又不願意,這樣兩個人不再提情啊、愛啊的,改成在一起學習劍術這樣具體的事情,就要輕鬆多了。
“我這把劍給你,你先適應一下,明天咱們正式開始。”衛武隨手解下自己的佩劍遞給蔡琰。
“嗯。”蔡琰猶豫了一下,還是接了過來。這是師父贈送的武器,不能拒絕。她在心裏給自己找了一個理由。
蔣欽,周泰帶著九江鄉勇壓著那十幾條船上的水賊跟著他們返回老巢。將剩下的水賊全部收編,把他們搶劫的錢財全部搬空,不但為民除了害,還獲得了一批水軍苗子和大量的錢財。一舉三得!
他們繼續上路。過了襄陽以後轉向北進入淆水,這一路上,衛武每天都和蔡琰演練劍術。雖然衛武不是什麽武術大家,但是他的劍術可是從戰場上學來的,雖然架勢不好看,但都是非常實用的殺招。
到了南陽郡地界。衛武讓徐福帶著五十名士兵先下船,騎馬先行,在南陽宛城附近打聽黃忠的消息。
入秋的時候衛武的船隊到了宛城,水路也到頭了,他們需要轉陸路,乘馬車向北直奔陳留。
這天徐福傳回來消息:找到黃忠了。
今年的黃忠已經三十六歲了,獨自帶著一個小男孩居住在自己祖墳旁的茅草屋裏。守著幾分田地,偶爾上山打獵,所有的收入除了吃穿,全部換成了酒喝進了肚子了。說不上整日醉生夢死,但是也頹廢到了極致。
從四周鄉鄰中打聽到的消息:以前的黃忠積極上進,勇猛無比,四裏五鄉的人們在他的庇護下過的很安寧,甚至在黃巾之亂的時候也是他組織鄉民護著大家。可是後來他羸弱的兒子黃旭終於熬不住死去了,他的妻子承受不住喪子之痛,憂鬱成疾也死了,隻剩下黃忠守著妻兒的埋身之地來安慰自己的這份思念,雖然活著,可是心已經死了。
那個小男孩叫魏延,是黃巾之亂時他們一家收留的一個孤兒,也正是因為魏延的存在,黃忠才沒有真正的死去。他需要對魏延負責,既然收留了他就要保證他健康的成年。
“唉,好頭疼啊,如何才能喚醒一個心死的人呢?”衛武苦惱的嘀咕著。功名利祿這些對黃忠來說都是浮雲,沒有一絲一毫的價值。他最在意的是自己的妻兒,而他們已經去世了,黃忠活在世上的動力沒有了。
“奉孝,你有什麽主意能夠將一個心死的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守著精通人性心理的郭嘉,衛武豈能不用。
“那得看他經曆了什麽。”郭嘉問道。
衛武隨即將徐福傳回來的消息告訴了郭嘉。
“嗯,讓我想想。”郭嘉一手托著下巴,開始原地轉圈圈。“有了,請將不如激將!”
第二天衛武和典韋,許褚,周泰,郭嘉晃晃悠悠的就向黃忠居住的地方走去。蔣欽隻好帶著李通隻好留下來照看軍隊和家屬。
“你們是誰?”麵對不請自來的衛武等人,黃忠疑惑的問道。
“在下常山國丞衛武,這些都是我的兄弟,我們在經過這裏的時候聽人們說起過你,知道你是一個勇猛無敵,大仁大義的人物,想要征你入伍,為國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