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所地合作公司
王新回到北京後,楊晚生已經回去了。
劉瑋已經通過學位論文答辯,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分配入所。入所後他的工作崗位仍然在王新的研究室。
“要知道,畢業隻是學習的告一段落。以後在工作中不但有艱巨的工作任務,同時還有更艱巨的學習任務。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一定要多動腦,善用腦,學會思考,善於思考,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思考,決定人生的命運!思考,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我衷心地希望你在科技領域,這個艱苦而光榮的道路上走得比我遠,站得比我高。”王新對劉瑋語重心長地說。
“好的!老師!我聽您的。”劉瑋說完後,趕緊又說:“我正要和您說呢!聽所招生辦的老師說,咱們所剛被批準為博士學位定點培養單位,今年冬季就要招第一批,我想報考朱慶初院士的在職博士。”
“好啊!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理論隨時聯係實際,這樣進步的更快。”
這天,王新接到李永林的電話,說下周要到北京出差。
“太好了!我倆又可以見麵了!”王新高興地說。說完後問道:“這次是來辦什麽事呢?需要幫忙嗎?”
“不用!這次沒有什麽硬任務。我們主要是向相關單位取經、學習。”李永林說。
“我們?不是就你自己呀?”
“不是!這次是廳長帶著廠長們來的!”
“你現在是廠長啦?”王新高興地問。
“是呀!老廠長退了。”
“上任多長時間了?”
“半年了。”
“來北京後你一定要來我家呀!咱哥倆再喝幾口!”
“不喝了!這次別看沒有硬任務,但時間卻很緊,所以就不去你家了。但又很想見到你,所以麻煩你到賓館吧!”
“也行!那你來了入住後給我打電話吧!”
幾天後,李永林給王新打來電話。
“我已經到北京,住在海西賓館。好像離你家不遠吧!”
“不遠。”
“你周三晚上來我這裏吧!我住116房間。”
剛掛上李永林的電話,王新就看到呼機裏顯示著一個電話信息。一看是蘭麗華的,他趕緊用電話打了回去。
“蘭麗華嗎?我是王新!你剛才呼我啦?”
“是呀!我剛才給你打電話時你占線,就呼你了。”蘭麗華說:“我到北京了!”
“真的呀!好久不見了!來我家吧!”王新高興地邀請道。
“這次就不去了!你來賓館吧!”蘭麗華說:“我住海西賓館。”
“你也住海西賓館?”王新好奇地問。
“是呀!”
“噢!對了!你是不是也向相關單位取經、學習來了?”王新問。他已經想到蘭麗華和李永林是一起來的了。
“是呀!”蘭麗華說完後,奇怪地問:“哎!你——是怎麽知道的呢?”
“聽和你一起來的李永林廠長說的!剛才占線就是我倆在通話,他也約我去海西賓館呢!”
“你們認識呀?”
“是呀!我們不但認識,還是好朋友呢!”
“他對你說我也來取經、學習了?”
“他沒有說,是我猜的。”王新說:“因為你倆來的目的和住地都一樣,所以我就想到你倆是一起的。”
“那咱們就一起見麵吧!”
“好啊!那就周三晚上吧!我和他已經約好那個時間了。”
“可以!”
星期三晚上,王新來到海西賓館時,李永林和蘭麗華已經在116房間等他了。
“沒有想到能同時與兩個好朋友在北京一起見麵,太高興了!”王新喜悅道。
“剛才老李也說了,你倆在咱們考大學的那年就認識了!”蘭麗華笑著對王新說。
“是呀!那次如果沒有李大哥的幫助,我可能就耽誤了考試,很可能就上不了大學了!”
“看來你有今天,老李功不可沒呀!”
“絕對是!”
“請不要那麽說!換了你們也會那樣做的。”李永林客氣完後,又說:“剛才聽蘭廳長說你倆是中學同學!”
“哦!原來——你——就就是那個帶隊的廳長呀!”王新恍然大悟地說。他一直以為蘭麗華也是做為廠長來參加取經交流活動的。
“是呀!”蘭麗華笑了笑說。
“什麽時候上任的呀!你去年來北京時還在化工廠任廠長呢!”王新問。
“蘭廳長是今年剛上任的!”李永林說:“這不是一上任就帶著我們來首都取經來了嘛!”
“不錯呀!你這新官一上任,就——”
“就三把火,對吧!”還沒有等王新說完,蘭麗華就笑著接話說。
“不是!我是說你一上任,就隻爭朝夕!”王新趕緊說。
“是呀!不抓緊不行呀!改革開放的浪潮,突飛猛進。我們不能再做井底之蛙了!要有新思路才行!”蘭麗華說。
“對!開闊視野!把別人的改革經驗借鑒過來!我們所長也經常帶著我們到處和相關單位搞交流呢!”王新說。
“是的!企業改製隻是改革的基礎,必須還得有新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法才行。”李永林說。
“你們科研單位,有什麽好的改革經驗,不妨讓我們也借鑒一下!”蘭麗華乘機對王新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王新把科研單位近來的一些改革新思路和新舉措簡單介紹了一下後,說:“總的來說,就是為了提高科研經費的有效利用,避免科研項目的重複研究,科研單位首先要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點,根據學科分類,凝聚目標,明確自己的定位。然後在定位的基礎上,一方麵集中力量,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另一方麵,瞄準世界科學前沿,開展科研文化和知識創新建設,力爭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爭取占據領先地位!”
“這個思路完全可以應用在企業的發展思路上!”李永林說。
“無論是搞科研,還是做企業,理念和創新比市場更重要。”王新說。
“是的!幾天來,我們通過與一些知名的先進企業交流,學到了經驗,提高了認識,取得了共識。大家都認為,對於我們企業來說,既不能脫離市場,也不能被市場盲目地牽著鼻子走。要在國家的宏觀框架下,揚長避短,不斷創新,發揮自身優勢,做好長期打算與規劃,創造出自己過硬的品牌。”蘭麗華說。
“在發展中,創新是動力源泉,質量是發展與生存之本,沒有創新就沒有市場。”李永林說。
他們三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熱烈討論起來,把朋友會麵變成了深入改革的經驗交流會。
“聽說你的科研成果獲得了部委三等獎?”在聊天中,蘭麗華問王新說。
“不是我的!是我們團隊的。”王新趕緊糾正說。
“別謙虛了,不管怎麽著,課題負責人應該是第一功勳吧!”蘭麗華說。
“應該是第一責任人!”王新笑著說。
“越說你越謙虛了!”蘭麗華說。
“對了!蘭廳長!那你和蔣桂菲也是同學啦!”李永林突然想到這裏後,問蘭麗華說。
“你說的是高二班的蔣桂菲嗎?”蘭麗華想了想問。
“是!李大哥是她的姐夫!”王新接話說。
“是嘛!看來我們越來越近乎了!哎!蔣桂菲現在在哪裏呀?中學畢業後一直沒見!”蘭麗華問。
“到美國了!”李永林說。
“怎麽去的呀?”蘭麗華問。
“他老公是美籍華人,在美國有自己的公司,所以她跟著定居美國了。對了!我們有機會也可以和他們交流一下!”王新說。
“好啊!各行業之間和不同國家的管理理念之間交流,可以起到異曲同工的作用呀!”蘭麗華說。
“最近幾年,一些留學人員逐步回國,尤其是你們科研單位居多,他們帶回了國外的一些先進理念和經驗,所以你們科研部門在改革發展中,走得可能會更快點。”李永林說。
“是!你們有機會也應該吸引一些海外實業人才回來或和他們合作!”王新提議說。
“你說的對!”蘭麗華說:“我們正策劃召開一個全省在海外留學和工作人員的聯誼會呢!把他們召集回來,讓他們給家鄉的科技事業和各方麵發展出謀劃策,有可能的話讓他們把已有的技術帶回省,做技術合作或投資創業。”
“這個思路很好!”王新說:“但海外人才回來後,要給他們創造一個既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比較寬鬆的工作環境。同時也要防止他們生搬硬套資本主義的那一套,畢竟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是集體所有製。”
“這很重要!”蘭麗華說。
“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不知道二位感不感興趣?”王新想了想說:“剛才麗華說到技術合作時,我就想到了。”
“你快說!”李永林說。
“我和我的一個學生剛申請到了一個技術發明專利。內容是在熱機運行過程中,在保證ss值有效控製的基礎上,怎樣提高燃燒效率。這個專利和我的獲獎項目非常關聯。由於經費問題,目前還不能實施。如果李大哥的廠願意合作的話,我們可以成立一個聯合開發公司,機構設在你們廠,我們出科研技術人員,你們出經費和輔助人員,你們為大股東,占多少股再商量。”王新說。
“我看可行!現在所地合作是方向。公司成立後,我可以考慮配套貸給你們一部分省開發經費。”蘭麗華說完後問:“老李你說呢?”
“如果省裏能支持部分經費,我們就更願意幹了。”李永林高興地說。
接著,王新具體講了一下專利技術特點,並一起討論了合作細節。
“好!”討論完後,蘭麗華對王新說:“我看有基礎。我們回去後請示一下省有關領導和部門,我估計批下來的問題不大。你們先把相關文件、細則和合同起草一下。”
“好!我也回頭向所裏請示一下,和我的學生溝通一下,具體的科研技術問題讓他來負責。”
在聊天中,王新少不了問候方國英。
當王新和蘭麗華勸說李永林再找一個伴侶時,他的頭搖得像波拉鼓似的。
這天他們一直聊得很晚。
王新從老家回北京後,對老母一直放心不下,隔三岔五,總要打電話詢問母親的病情。老家的回答不是“見好”就是“穩定”。但從老家人的口氣中,感覺老人還是一天天在不好,讓他很是擔心。
就在他想著再抽空回去看看老母時,他的外甥劉永旺打來電話,說他姥姥在當天早晨去世了。
對著話筒,王新大哭一場。雖然他已有思想準備,但還是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
和當年父親去世時一樣,母親走的時候,王新又遺憾地沒有在身邊。也許這就是所說的忠孝不能兩全吧!
當他和任瑩瑩匆匆趕回老家後,母親已經冷冰冰地躺在棺材裏,就像睡著一樣,是那樣的安詳。聽家裏人說,那天老人和平時一樣,到點就睡了,隻是第二天早上到點後還沒有醒來。一看,才知道已經沒有了呼吸。
看到再也呼喚不醒的老母,王新頓時淚如泉湧,在靈前訴說著對父母的思念。
三人在北京會麵後不久,王新提議的公司就正式成立。公司取名為“並新熱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並陽化工廠也入股加入。李永林任董事長,王新兼任副董事長和科技顧問,劉瑋兼任技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