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 爆炸式效應
這時,蹲守在外交部的記者一直未見到秦意的座駕,終於意識到她可能已經換車離開。
這不能怪他們疏忽大意,其實他們已經考慮到秦意換車的可能性,但是她要換車肯定也會換一輛好車,所以他們盡盯著出入的百萬豪車。
卻忘記了除了撐門麵的那些公車,外交部開百萬豪車的人並不多。
有記者不甘心,拐了幾道關係找到新聞司的人,終於確定秦意剛下班就走了。
“秦意這是鐵了心躲媒體,她到底什麽意思?以前一點也不怕媒體的,這次卻再三回避。”
“確實很奇怪,去年自殺直播案她都敢當麵懟記者,這次的性質其實比那次輕很多了,我們這麽多人在這裏,她都可以開記者會澄清了。”
“奇怪的不隻是她,當初她在德國身陷囹圄,外交部第一時間表態聲援,這次新聞司一直沒有公開回應。”
這話剛說完,突然有人叫起來:“新聞司公開回應了!”
記者們連忙拿出手機電腦,動作熟練的找到了新聞司的官方聲明,“#關於容思雨實名舉報秦意的回應#就今日新聞司前成員容思雨實名舉報我司新聞事務處處長秦意濫用職權一事,現做出如下回應:1,容思雨離職為其主動申請,離職原因為個人發展需要,不存在任何人逼迫;2,根據相關規定,外交人員不得與外籍人士結婚,容思雨在兩國磋商期間與美國大使館成員保持親密關係,並且無視秦意多次告誡,出於保密考慮,故在其提出離職申請時予以特批。上述事實接受社會各界查證,歡迎媒體和民眾監督。”
下麵附了容思雨的離職申請,在離職原因那一欄寫得很清楚:因個人發展需要,經慎重考慮決定申請離職。
這個回應一出,立即引起熱議。
“我去!大反轉啊!容思雨說秦意跟美國人交往過密,原來她自己也跟美國人有密切關係,我看她是故意汙蔑秦意的吧!”
“漲姿勢了,我現在才知道原來外交人員不能跟外國人結婚,所以容思雨是因為跟外國人交往,對方還是美國大使館的人才被迫離職的?而且還是在兩國代表團磋商期間,這妥妥的踩在雷區上啊!”
“嗬嗬,新聞司早就淪為秦意的走狗了,憋了這麽久終於為自己的主子開口洗白了,也就你們這些腦殘粉才相信秦意還是多純潔的盛世白蓮。”
“樓上的去死去死,我意有能力有後台,新聞司幫說話怎麽了?”
“這些腦殘粉怎麽還在蹦躂?秦意也不管管,以前對她是路人粉,因為這些腦殘粉徹底路人轉黑了。”
一時間輿論再掀高峰。
“秦意,新聞司已經了公開回應,你到底是怎麽打算的?新聞司的公信力雖然很強,但是這一則聲明太官方太單薄,根本無法消弭謠言對你的負麵影響。”衛哲一直在關注事態發展,新聞司的回應剛發出來便知道了,見秦意仍然沒有行動,不由有些著急。
“對啊,現在你公眾人物,不能有汙點,你還有什麽證據就快拿出來反駁那個容思雨吧,如果你需要水軍的話,我現在就可以幫你帶節奏。”元悅然跟著說道。
秦意看了眼旁邊的周牧澤,周牧澤沒說話,給了她一個信任的眼神。
他知道,他的女孩不會坐以待斃。
秦意心頭微暖,看著他們,“我手上確實有可以自證清白的證據,包括容思雨跟羅根在一起的照片,他們在歡迎美國代表團的酒會上就認識了,以及後來她和羅根共同進出的視頻片段,羅根就是那個美國大使館的人。”元悅然不知道羅根是誰,她特地解釋了一句。“這些東西固然能證明容思雨才是真正跟美國人交往過密的人,但是如果我全部發出去,你們覺得外界會有什麽反應?”
衛哲和元悅然同時陷入沉思。
秦意用的是反證方式,容思雨說她跟美國人交往過密,但一旦證明是容思雨跟美國人交往過密,她的話便不可信,秦意也不用過多解釋自己的緋聞。
所以這些證據發出去,秦意毫無疑問會得以清白,而被容思雨欺騙的網友會反過來攻擊她,但是,這些證據的來路不正規。
除了酒會上的照片,其他照片和視頻都來自不可明說的途徑。
秦意不是司法機關,不能隨意調查別人的隱私。
一旦她將這些證據發出去,民眾在相信她清白的同時,未免會覺得她不擇手段,手段不光彩,這對於她的個人形象也是一個打擊。
但是,僅憑酒會的照片無法證明容思雨跟羅根有染。
“所以你打算用其他方式曝光這些證據?”衛哲一語中的。
秦意點頭,“而且我現在一個人也就一張嘴,現在輿論對我的看法很不樂觀,從我這裏放出的話天然打了折扣,既然大家不相信我說的話,那就讓別人來幫我說好啦。”
“別人?我們?”元悅然有點迷糊。
衛哲覺得她呆頭呆腦的模樣可愛極了,頓時有點手癢,想摸她的臉。
他勉強收斂自己的眼神,笑道:“我想秦意應該是請了信任且有一定影響力的媒體。”
“bingo!”
秦意打了個響指,“衛叔叔真聰明。”
衛哲的臉一下子垮了,“誇我就別叫我衛叔叔。”
“你那麽在意一個稱呼幹什麽?”秦意覺得他越來越奇怪,他現在似乎特別在意叔叔這個稱呼,難道是年紀大了,叔叔這種稱呼成了雷區,或者更年期提前來了?
衛哲被她看得發毛,“你接著說。”
“哦,其實我也跟沈依學的,她不是先鋪墊了我跟布蘭頓的緋聞嗎?這種緋聞說出來基本沒有人信,但是會有熱度,接著容思雨實名舉報,把熱度直接推上頂峰,不可能的緋聞也變得有了依據,這樣層層推高,比容思雨直接舉報我要更有可信度。”
衛哲瞬間就明白了,“所以新聞司的公開回應是第一步,隻是預熱,後麵層層推告,最後你再親自澄清,這樣可信度疊加,呈現爆炸式效應,讓輿論徹底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