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沈明珠趁機溜了
“現在正是做臘魚的好時節,可魚越來越少了,我想找福叔幫忙買魚,你覺得如何?”夜裏,沈明珠等蔣宸從書房回來,就與他商量。
蔣宸走到桌前坐下,沈明珠立刻倒了杯茶,推到他麵前。
“你喝茶。”
蔣宸抿了口茶,擱下,問:“我記得你每天有登記從村民手中買了多少魚,我們有多少魚,你應該是計算多少活魚能曬出多少臘魚吧?”
沈明珠點頭,“是啊,我總不能再眼一抹黑,做一些虧本的生意吧。”
“那買魚做臘魚的收益如何?”
“還行吧,反正比做魚丸省事,而且,酒樓那邊咱們帶能分一成的分成。”
蔣宸點點頭,“那就找福叔買魚。”
既然有贏利,又有分成,還不是很麻煩,這生意沒有不做的理由。
“行!聽你的。”
“哪是聽我的,明明你心裏已經有了定奪。”蔣宸笑了一下,端起茶杯,“早點睡吧。”
“哦,好。”沈明珠轉身走了幾步,又返回桌前,“我想要二三百斤的豬肉,你說我是直接找屠戶買豬肉,還是買生豬自己宰殺合算?”
這個賬她真的不會算。
蔣宸暗暗計算了下,“買兩頭生豬,自己宰殺劃算一些。你要那麽多豬肉做什麽?”
“入冬之際,正是做臘肉的好時節,不僅可以做臘魚,還能做臘肉和臘腸,一年就這兩三個月合適,我當然不能錯過啊。”
沈明珠早就想過做臘味,隻是最近事情多,忘記提這事了。
“那我讓大哥找人問問,看看村裏誰家有豬。”
“好的,那我這就去睡了,你也早點睡。”沈明珠笑著揮手。
蔣宸頷首。
有錢買豬不是難事,蔣山第二天就問好了人家,以市麵生豬價賣給他們,隨時都可以上門去牽豬。福叔那邊也非常給力,通過賀東升,三天可以送一次鮮魚到蔣家,每次都有二百斤。蔣家自己每天還籠魚,這做臘魚的鮮魚也就解決了。
蔣家又是買魚,又是買生豬的,村裏人又在背後議論開了,一個個都看緊著蔣家的一舉一動。
“他們忙了幾天,院子裏曬著魚幹,還有臘肉,還以為他們要做什麽呢,原來就是曬臘味啊。隻是,他們曬這麽多臘肉,天天都整這麽多臘魚,這是要做什麽啊?”
“誰知道呢?按他們以前的做法,弄這麽多,肯定是賣啊。”
“也是!如果不是賣,他們也不是弄這麽多,有銀子也不是這樣的花的,對不對?”
村民倒是沒猜錯,沈明珠就是曬臘味賣。
村民很快也發現,沈明珠曬的臘味與他們曬的不同,人家還要燒樹枝用煙熏,那臘魚和臘肉都黑乎乎的,實在看不出哪裏好吃?
“蔣宸媳婦,你家臘魚和臘肉為什麽要用煙熏呢?這麽黑乎乎能好吃嗎?這樣會有很濃的煙熏味吧?如果好吃的話,那能不能也教我們做?”
村民又三三兩兩的上門,小心的試探著沈明珠的態度。
沈明珠直截了當的拒絕:“不行!你們也看到了,這個做法不是咱們這邊的,這是酒樓那邊委托我們做的,做法也是他們的,我們不能教旁人。我們呢,也是掙點工錢,討個生計。你們要是想試這臘味的味道,那隻能到酒樓去吃飯,點個菜嚐嚐。”
村民也沒抱什麽希望,聽到沈明珠這麽說,她們也能接受。
畢竟前有魚丸加工,現在加工臘味,也說得過去。
“蔣宸媳婦,我們瞧著酒樓每天都派人過來運一大筐一大筐的東西走,那是什麽啊?”
“哦,也是酒樓的東西,我們幫著做的。”沈明珠也不瞞著,反正推到酒樓那邊,村民就不敢貪心了,畢竟他們知道自己惹不得賀家。
村民打聽不到什麽,這麽直接走人,顯得像是專門來打聽的一樣,她們便有一句沒一句的和沈明珠閑聊起來。
書房裏傳來蔣小慶他們三人的讀書聲,村民聽到了,問:“這是小慶他們幾個在讀書?”
沈明珠點頭,“嗯,雖然我夫君在備考中,但他說小慶幾人該啟蒙了,所以,就置辦了桌椅,讓他們三個在房裏識字。”
“蔣宸親自給他們啟蒙?”
“嗯,夫子請不起,那就隻能自己來了。”沈明珠笑著自我調侃。
村民聽著一臉羨慕。
蔣家真是越來越好了,小孩子啟蒙的事,也沒落下。
“蔣宸媳婦真是謙虛,你們不是請不起夫子,而是蔣宸的學問好,自己啟蒙比找夫子更好。真好啊,以後,孩子也跟他們三叔一樣考取功名。”
蔣婆子從屋裏出來,聽到這話,心裏自是高興,但麵上是很謙虛的。
“哎喲,你們可別這麽說,我們就是想著讓孩子識點字,知點理,可沒想那麽遠。這兒孫自有兒孫福,將來是什麽造化,全都靠他們自己。”
“嬸子,你太謙虛了!”
“是啊,嬸子,你現在要開始享清福了,家裏越來越好,我們可羨慕了。”
蔣婆子陪著村民嘮嗑,沈明珠就趁機溜了。
大棚裏的菜,長勢很好。張氏和王氏,還有蔣小喬三人是費盡心思伺候著那一畝青菜,每天到棚裏三回,就算不做什麽,她們也要一壟一壟的巡看。
張氏和王氏更是有意思。
她們每天都逼著孩子和自家男人多喝水,為的就是多儲些尿水,用來澆菜。
這個朝代不像現代,田地裏的農作物靠肥料,這裏的肥料全是有機肥,靠的就是禾灰和雞屎人尿什麽的。
沈明珠不讓用糞水,她們就隻能想別的辦法。
“大嫂,二嫂。”
“三弟妹,你快來看看這些菠菜,長勢真喜人。以這個長勢,再有兩個月,肯定能吃了。現在剛入冬,兩個月後正是臘月裏,這菜啊,一定受歡迎。”
張氏笑不攏嘴。
一旁,王氏沒那麽樂觀,“馬上要天冷了,這長勢肯定就沒這麽快了,兩個月怕是還不能吃。”
沈明珠走過去,蹲在地邊看,“二嫂,天冷也不怕,我們可以把這裏變暖和,那樣就不會影響它們的長勢。臘月時,我們一定要把菜都種到能撥來吃了。”
王氏這才想起炭的事。
是啊,她們這個種法與在外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