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的糜爛超出了想象, 而三皇子為了做出成績,也是下了狠心,居然真的一查到底, 誰也沒放過。
一時間,朝堂內外人心惶惶。
搞出這麽大的動靜,許多人都坐不住了, 彈劾三皇子的折子如雨後春筍,幾乎堆滿了皇上的禦書房。
興德帝接到這些奏折後,大發雷霆, 當著幾個心腹的麵。說那些上折的人,肯定心裏有鬼, 不然為什麽害怕清查?
皇帝的態度很明顯,就是支持三皇子查下去,並且要一查到底。
聽到消息的三皇子信心倍增,覺得這是興德帝在為他撐腰,再加上手下謀士們的鼓吹,“皇上這是看中王爺您的能力。”
“沒錯, 也許皇上還有考驗您的意思, 如果這事做的好, 說不定在皇上心裏,您就是最好的繼承人了。”
“沒錯,這可是一件大事,如果做的好了, 王爺你還可以得到軍中士兵的支持。”
諸如此類的話語,吹得三皇子得意忘形, 查到一點問題, 就死咬著不放, 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當然,這不是說三皇子身份就沒有聰明人,看不到這其中的危機,隻不過這件事,在各方勢力的加持下,也符合他們的利益而已。
對於三皇子而言,這是他獲得巨大功勞的好機會。
而對於其他皇子來說,也不全是壞事,要知道軍隊的糜爛,但凡有一點見識的皇子都知道,已經到了不得不整頓的地步。
如果再讓它持續發展下去,那等他們登基,也將麵臨爛攤子。
要知道大楚可不是沒敵人,雖然多年沒打仗,可是北邊的胡人,西邊的鮮卑,以及南方的蠻人,都是大楚的威脅。
四皇子是個有見識的,知道整頓軍隊是一件好事,哪怕這事最後會成就老三,也還是決定推一把。
對於八皇子來說,這本身就是他‘算計’的不是?
而最可能反對的,就是大皇子了,但他什麽也沒幹,不是真的高風亮節,也不是不惱恨三皇子的揭底,隻是他已經有了其他打算,不想把精力浪費在這些扯皮的事上。
這最終的結果,也不過是他挨一頓皇帝的責罵而已,甚至都比不上齊家出事,讓他來的傷筋動骨。
安西就不用說了,他才是幕後策劃者一切的人。
所以在多方推動下,三皇子的差事辦的格外順利,每天都有一大批的武官落馬,也每天都能查到更多的消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三皇子越查越多,越查越深入,幾乎一半的武官都卷入其中,這不禁讓所有人目瞪口呆,也膽戰心驚。
要知道這些可都是武官啊,一半人被革職查辦,要是他們心裏不服,來個反抗,那大楚就要亂了。
就連興德帝,臉色都不好看了,甚至隱隱有後悔的跡象。
安西看事情進行得差不多了,立刻讓報紙全方位報道,並且把主題扣在為百姓好,為底層士兵好上麵。
報紙主題鮮明,這次軍隊整治,是為了大家好。好幾期的報紙,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麵給百姓們分析了哪裏好。
看的多了,聽的多了,百姓們基本就認定了,這絕對是一件大好事。
於是每個人都在說皇帝和三皇子的好話,認為他們愛民如子,嫉惡如仇,是不可多得的明君和賢良皇子。
而在軍中,那些士兵們開始仇視那些貪汙的官員,甚至還有人主動檢舉。
輿論,就是有這個能力,一場還沒有開始的風波就消失於無形。
興德帝在知道自己大受讚譽之後,非常高興,原本想要到此為止的心思也停歇了,任由三皇子深挖下去。
而三皇子果然不負眾望,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越挖越深,不僅把兵部的許多官員查了出來,還牽扯出了一大批的勳貴。
這些勳貴可不是吃素的,他們一直聯絡有親,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團體。雖然這些年下來,在朝中任高管的基本沒有,但所掌握的勢力也不容小覷。
三皇子的動作,是真的觸到了他們的底線,於是就迎來了瘋狂的反擊。
首先曝出三皇子後院烏糟事一大堆,三皇子自己寵妾滅妻,後院管理不善,女人們鬥得像烏雞眼一樣。
其實,三皇子自己也不是多幹淨的人,收了不少孝敬,十年來不下於百萬兩。
再接著就是三皇子的身邊人,以及手下官員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被找出了不少汙點,被人彈劾。
興德帝知道,不能再繼續了,這些勳貴們發起瘋來,大楚必將迎來一場大動蕩,要是弄得國家動亂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他緊急叫停,不再往更深的查了,隻懲治現在已經查到的。
不過這已經算是一場大換血了,軍隊查出了一半的武將,兵部少了三分之一的人,而勳貴,也推出了幾家送死,其他牽扯到的人家,也被降了爵位。
為了盡快平息這一場動蕩,皇上甚至沒來得及斥責大皇子一句,就讓兵部剩下的人組織武舉,好選拔新的武官。
以及之前選好的,立刻培訓上崗。
另外勳貴那邊,他們推薦人的權利不變,在這一次的風波中,補貼每家一個名額,這才是他們不再追究的原因。
朝中一時間忙亂不堪,三皇子和錦衣衛,三司收拾後續。其他人的目光全盯著武官考核,以及眾位勳貴手上的名額。
是的,名額。
大皇子打的就是這個主意,他因為母家出生勳貴的原因,和勳貴一向交好,雖然之前齊家落敗了,但不代表他就要和勳貴拉開關係。
要知道大皇子妃還是勳貴出身呢,甚至他身邊幾個側妃侍妾,也不乏勳貴家的姑娘。
被皇帝罵幾句怎麽了,如果能在事過之後,拿到勳貴們手上的名額,他就能在軍隊安插自己的人手,而不會像之前一樣,雖然在兵部任職,但也僅限兵部,和實際上的軍隊關係不大。
甚至因為兵部和五軍都督隱隱對立的關係,而在軍隊討不了好。
可謂不迫不立,在打掉了軍隊半管血之後,他也能衝入自己的新鮮血液了。
這才是大皇子臉色難看,卻不阻撓三皇子的原因。
大皇子走了勳貴的路子,而四皇子就要走正統的武舉方法了,既然是武舉,那誰都可以參加,隻要身家清白,不管你身後站著是誰。
這些年四皇子也培養了一些人,其中武力值不錯的也不少,現在正是這些人出頭的好機會。
至於他們能不能在武舉上出彩,那沒關係,四皇子有辦法讓他們進入決賽。
要知道武舉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比賽,比賽是一定要分出個輸贏的。武舉不一樣,隻要考核通過了,都可以上。
武舉一共分三輪,首先就是武藝考核,騎馬射箭槍法.……一共十幾項武術考核,在每一項考核中,拿到前二十的好成績,就可以進入下一輪。
第二輪是比試,所有人一起上台,最後留下的五十人勝出。在這一輪裏,你可以和人聯合抱團,也可以單打獨鬥,最終目的是淘汰對手,自己留在台上。
這也是四皇子能做手腳的一輪,隻要他多幾個人達到第二輪,然後報團取暖,或者犧牲幾個人,成就其他人,也能達到留下一部分人的目的。
而這是陽謀,甚至連鑽考試的漏洞都算不上,因為別人也是這麽幹的。隻不過他們少了四皇子的資源,能多培養一些人出來,提供消耗而已。
而第三輪,就是比試了,招武官不是說武藝精通就行,還得懂謀略通兵法,蠻力打仗是行不通的。
在比試中能拿到及格分的,就算徹底通過武舉,可以被委任官職了。
如果是以前,也就是個六品,武狀元也不過是從五品,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一次下去那麽多武官,就算有以前培養的人和勳貴重新推薦的人填,依然空缺了許多位置。
所以如果考得好的話,五品都是有可能的,這就是一步登天了。
四皇子就是打的這個主意,他培養的人,當然會讓人教兵法,比那些光會武藝的人強出太多,所以隻要順利過了第一輪,其他兩輪,對於四皇子的人而言,就容易多了。
大皇子的路和四皇子的路都不錯,八皇子都想走,不過現實給了他狠狠一擊。
首先,勳貴那裏,大皇子雖然和他們關係好,但也是要付錢的,八皇子沒錢。
而四皇子這邊,人才哪裏是一時半會兒能培養好的,至少八皇子對於張士德給的那份名單裏的人,就不怎麽了解,不知道他們到底能不能通過武舉。
張士德建議他,“您可以直接向皇帝舉薦,如果去參加的話,難免有被刷下來的可能,而且會得罪四皇子。”
八皇子想了想覺得有道理,四皇子讓自己的人去參加,肯定看上的是比較好的位置,比如五品或者六品的武官。
自己也看上了這些啊,如果兩人掙搶說不定兩敗俱傷,反而便宜大皇子拿到更多的好位置。
這就像一場博弈,雖然空出來的武官位置多,但好的也就那麽幾個,如果我能上的人少了,其他人就變多了。
對於推薦能不能被皇帝接受,八皇子還有點疑慮,不過張士德給了他信心,“這也是試探皇上的好機會,如果皇上私心裏真的看中你,也就不會拒絕您的推薦。”
八皇子一聽,心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