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兩個會識字的人幫忙, 招工的進度快了不少,短短三天時間,就招到了一百多人。
安西把三十人分為一組, 其中有三組是重勞動力, 另外一組是婦女,幫忙打下手,做一些整理打掃或者做飯的活。
一組負責修繕縣衙, 二組負責清理縣城大道和其他公共地方的垃圾, 三組負責在安西劃分出來的主街道兩邊修建房屋。
原本扈縣縣城隻有三千來人居住,也就是差不多六百多戶人家, 但是這裏地盤比較大,因此大家都住的比較鬆散,看起來不像一個縣城,而是大型的村子。
關係好的就集聚在一起, 其他人零零散散地住著。
有賴於位置偏僻閉塞, 這裏的人對於其他人家是什麽情況,都一清二楚, 反倒少了小偷小摸之流, 在以前還算安穩。
在縣衙的前麵有一條主幹道, 但也隻是小街而已,不長,封三六九會有人來這裏擺攤做一點小買賣。
大部分時候縣裏就隻有極少的幾家店鋪開張,藥店, 糧店,布店等一些基本的, 其他一概沒有, 可見這個縣窮到什麽地步。
百姓們日常收入還是種地, 別看這裏是縣城,但大部分也都是農民,他們的田就在不遠處的山腳下。
因為住的空曠,他們還能在家裏前後重傷蔬菜瓜果。
因此整個縣城,就是一個地盤比較大,人口多一點的農村而已。
安西直接把主幹道劃分了出來,讓三組的人按一樣的規格在兩邊修建房子,都是前麵做店鋪,後麵帶一進院子的格局。
至於原本有在上麵建房子的人家,安西按照現代的拆遷戶來的,反正也不多,隻不過六家而已。
他們要是願意要房子,那等修建好了,分他們家一套就是了,要是不願意要,安西也可以用錢和糧食抵。
那幾戶人家也是人精,和三組組長打聽後,知道安西是打算用青磚建房,每一戶都會帶著一個後院,比他們原來的,好得太多,自然是萬分願意,還積極的加入招工幫忙建設。
三組人招滿之後,安西又開始安排招其他人,比如四組建窯廠燒磚,五組上山砍樹等等。
工人開始上工之後,由各自的組長看顧監督,下工之前,組長去王文那裏報賬領今天的糧食,分給組裏的成員。
五組的糧食都有王文統一分配,另外安西還招了一個婦女主任,專門管著一幫子女人。
婦女們分成兩組,一組負責打下手,一組負責做飯送飯等活計。
打下手的比較累,但也掙的多,和男工拿的一樣的工錢,一天兩斤糧食,而做飯的就少點,一天一斤二兩。
婦女主任也要向王文報賬,並領取當天中午需要的糧食,下午負責把婦女們的糧食領回去分配。
這邊由賬房王文管著,安西轉了一圈發現沒問題,就去了招工的地方。
李老頭兢兢業業的寫著,這會兒填好的表格已經放在了一邊。
安西走過去拿起來,發現寫的非常詳細,還分門別類整理好了,可見李老頭對於誰將去幹什麽,心裏是有點道道的。
既然他能分得清,又能安排的不錯,安西自然就全權交給他負責,“磚窯和建房那裏都需要人,另外南邊那山上的破廟也需要人修繕。人員分配你看著辦,之後就交給你負責了。”
李老頭見安西願意信任自己,連連點頭,表示自己記清楚了。
安西又翻了翻那些表格,點出幾個人,“這些人可當組長副組長,如果做得不好,之後再換,目前就先這樣。”
李老頭看了那幾頁紙,有些疑惑安西選人的標準,但也沒說什麽,安西怎麽說,他就怎麽做。
安西想了想,“另外你再招一些家裏沒有壯勞力的老弱婦孺,讓他們去清理田裏的雜物,找幾個有力氣的帶著,工錢就按一天一斤糧食算吧。”
不是安西不願意多給點,而是給的多了,就怕有人偷奸耍滑,也想要去幹清理的輕省活。
李老頭有點疑惑,不知道這安公子到底是什麽人,怎麽會花糧食找人去清理田地?
那些田地都是有主的,等洪水完全退去,人家自然會清理,然後馬上種上新的,安西這麽做不是白白浪費糧食嗎?
對於安西來說,這自然不是浪費。
他可是縣令,原本賑災就是他的任務,勞動力可以安排去做活,然後換取糧食。可那些沒有力氣的人該怎麽辦?
免費放糧是絕對不行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旦有人可以吃到免費的糧食,其他人就不願意幹活了。
因此安西即便想要讓所有人有糧食吃,也不得不先給他們找點事做,讓他們以勞動換取。即使這些事對於安西來說,毫無意義!
不過清理田地的事,也不算沒有用處,至少幫百姓們省事了不是,能讓他們更快的進行農耕。
怕李老頭不明白原由,事情辦不好,安西還悄悄拿出縣令的官印給他看。
李老頭嚇的立馬要跪下來磕頭,被安西一把攔住,“我目前不予讓人知道,你隻辦好你的事就是,盡量把每一個人都安排好工作,要是人招滿了,就來和我說。”
李老頭連連點頭,看著安西的眼神,恭敬了不少。
安西沒亮出身份,也是有自己的考慮。
他是想等到百姓們都受過自己的恩惠,拿過自己的糧食之後,完全聽自己的話了,才會公開縣令的身份。
因此現在他用以付工錢的糧食都是自己的,而不是太平倉裏的。
扈縣原本就很少有縣令管著,日常的事物應該都是由主簿和文書負責,現在他們都走了,整個縣就猶如一盤散沙。
如果他亮出縣令的身份,首先就不說這些流民會不會聽,即使聽了,心裏也可能存在不該有的希望。
比如,希望朝堂能負責賑災,給他們發放救濟糧!
而代表縣令的安西就會承擔他們所有的奢望,希望他能開倉放糧,希望他能提供種子等等。
這些是沒錯,原本也該是朝堂負責的,但現在的情況是,府城不管,朝廷更不會管,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安西自己操持。
既然是自己做了好事,安西也不會把好處推給朝廷,至少要在百姓們心中確立權威之後,才讓他們知道,自己是縣令。
並且告訴他們,他這麽做完全是一片好心,不忍心治下的百姓遭難,而不是朝廷的命令,用來救濟他們的糧食都是他私人掏的腰包。
至於為什麽不用太平倉的糧食,他這個縣令是有資格取用的不是嗎?
很簡單,他來上任的時候,縣衙已經沒人了,沒有人能幫他置辦上任文書,因此他到現在都還名不正言不順,自然沒資格動用太平倉。
而且初來乍到,他也不知道太平倉在哪啊,要怪就怪那些主簿們走的一幹二淨。
這樣一來,未來不管主簿他們還會不會回來,都無法動搖安西的地位。
有道是吃人嘴軟,這樣過後,整個扈縣必將牢牢掌握在安西手裏,縣衙的人他也是想換就換,不管是主簿,還是其他人,隻要他高興。
他也可以趁現在提拔自己的人手,直接架空那些人的權利。
到時,扈縣就真的是他安西的一言堂了。
在亂世,也算有一份安身立命之所。
解決完目前人員調度的問題,安西又開始思考下一步的計劃。
做工換糧隻是暫時的,百姓們的首要任務還是種地,但現在的月份,無論種什麽都來不及了。
他得看看有什麽作物是能過冬的,至少要讓百姓們撐到明年夏天收獲才行。
安西看過縣誌,知道這裏的氣候特點,地處南北的交接處,本身該是冬冷夏熱的,可是扈縣的地理位置特殊,三處環山,還是高山,正好把北邊過來的冷空氣阻擋住了。
再加上南邊靠海,有著海洋氣候的調節,冬天的氣溫還是蠻暖和的,適合種植冬小麥。
唯一麻煩的是,這裏以種稻為主,而春季稻一般在清明前播種,也就是2,3月的樣子,可冬小麥收割要過了4月,也就是說,中間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是重合的。
安西找到縣裏一些有經驗的老農,向他們打聽,在扈縣,晚一兩個月種植水稻會不會有問題。
老農們一聽連忙擺手說,“不行,絕對不行,我們這裏祖祖輩輩都是這樣做的,絕對不能晚的,晚了就收獲不了了。”
安西點頭,繼續問道,“那你們什麽時候插秧?”
“插秧?什麽插秧?”老農們疑惑不解。
安西一頓,難道這裏還沒有插秧技術?
他細細問了一遍,這裏果然沒有。
農民們種植一般都是在2,3月把種子撒下去,為了能讓稻穀有空間生長,他們還會撒的很小心很均勻,一般都是一粒一粒的來。
安西心中有了想法,立馬回去查資料,原本春季稻播種是2,3月,但插秧卻要到4,5月的時候。
播種不需要用到所有的田地,隻要留出一部分就行。
也就是說,隻要他把插秧的技術拿出來,時間完全夠。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他要怎麽說服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