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凶手何人?
宮裏,臨安公主接了聖旨之後顯得很平靜,隻趙太妃頗有點強顏歡笑的意思。
等送走了前來傳旨的陶任之,母女兩個回到殿內,趙太妃扶著小幾坐在了美人榻上,左思右想,印象裏卻好像根本沒有鄭秉文這個人,又不免憂慮的歎了口氣:“鄭家才剛搬來京城沒幾個月,除夕那天,下午在太後宮裏似是聽她與那鄭夫人閑聊談起,那天鄭家二郎染了風寒,並不曾進宮,這人本宮也沒見過……一點小風寒就病下了,別是個身子骨兒不大好的吧?”
本也是憂心之餘隨口一說,可話一出口又想到聖旨已下,橫豎木已成舟,怕女兒心裏有了什麽,便又改口道:“你也別多想,回頭本宮叫人出宮去仔細打聽打聽。”
臨安公主微笑了下,神色之間顯得淡淡的道:“女兒知道母妃您是擔心女兒將來的日子不好過,不過我瞧著事情或許也沒那麽糟。鄭夫人母妃您也見過的,隻是格外疼兒女些,也不像是個大凶大惡之人。再說了,我就算嫁過去,與他們鄭家也是份屬君臣的,凡事他們也得看宮裏的麵子,您還擔心他們會欺負了我去不成?”
公主下嫁,還是有好處的。
隻要夫家不是那種功高蓋主,又膽大妄為,不分輕重的人家,都不至於過的太糟糕。
而且自從臘八節那天在宮裏見過之後,臨安公主和鄭蘭衿之間是偶有往來的,閑聊時也偶爾聽她調侃自己的二哥兩句,說他就是個書呆子。
讀書人臨安公主又不是沒見過,那些朝臣裏麵走科舉路上來的大有人在,時常也會聽後宮議論臣子們的家事。
嫁人而已,隻要不是嫁了個品行特別卑劣的男人,也就那麽回事。
隻是有關鄭秉文的事,她也不方便當麵和趙太妃說。
趙太妃見她一副心如止水的模樣,心中卻怎麽都不是滋味兒。
也不是他們母女非要在武青林這棵樹上吊死了,並且前麵連著幾次被武家明裏暗裏的拒絕,趙太妃心中也不是沒有怨懟和隔閡的,而實在是單從這個女婿人選上看——
鄭家那位二公子和年紀輕輕已經封侯襲爵的武青林確實是沒法比的。
隻不過麽……
她上回被蕭樾拐彎抹角的警告了一次,那大病一場之後是真的徹底歇了對武家的心思。
不僅不敢再抱著念想結親了,甚至連記仇都不敢。
那個蕭樾——
吃裏扒外,胳膊肘都拐到大腿根去了,她可不想步了慶陽兩母女的後塵。
趙太妃心裏思緒千回百轉,糾結半天,最後也隻是重重的歎了口氣。
臨安公主挪過去,坐到她旁邊握住了她的手,安撫道:“這樣不是挺好的麽?女兒不用遠嫁,就在這京城裏,而且陛下有意抬舉鄭家,將鄭家培養成心腹,我若嫁過去,為了麵子上好看,母妃也可以在宮中安度餘年了,咱們母女還能時常的見麵、團聚。”
蕭植駕崩之後,他的嬪妃,除了薑太後之外,宮裏住著的就隻有趙太妃一個了。
這麽一看,臨安嫁去鄭家,也算是她們母女麵前擺著的最好的一條路了。
趙太妃心裏雖然還是別扭,可畢竟賜婚的聖旨已經下來了,臨安就必然是要成為鄭家的媳婦的,為了小皇帝和鄭家的臉麵,還有臨安將來的前程日子,別的出格的話便再也不能說了。
於是,她便隻是拍了拍女兒的手背,緊緊的握住了女兒的手。
鄭家這邊,鄭修被重新派遣了差事,一家人自是喜氣洋洋的,因為小皇帝要求的急,鄭夫人接了聖旨就帶著大兒媳一並替丈夫打點行裝,一直忙到天黑才回了房。
鄭修因為次日就要啟程離京,今天下午就又被小皇帝叫進宮裏去,說是踐行,實際上是為了囑咐和交代一些話。
鄭夫人回到房裏,想到那道賜婚的聖旨,就也是捏著眉心一籌莫展。
崔媽媽站在身後給她捏肩,見狀就道:“夫人是在想宮裏賜婚的那門親事麽?奴婢聽說前兩回進宮大小姐和那位公主殿下處的不錯,好像……年節的時候兩人還互送了禮物,夫人要實在是心裏不安生,不如叫大小姐過來問問?”
鄭夫人唉聲歎氣:“宮裏聖旨賜的婚,我這也是瞎愁。”
但也終究是兒子的終身大事,想了想,家還是讓崔媽媽去叫了鄭蘭衿來。
鄭蘭衿一進門,看見自己母親的這個神色表情就知道是為了什麽事,忍俊不禁的勾了勾唇,便就故意屈膝行了個大禮笑嘻嘻的調侃:“女兒是不是得提前恭喜父親母親就要做翁婆了?”
鄭夫人一愣,隨後就白了她一眼:“沒規矩!”
鄭蘭衿含笑起身,蹭到她身邊坐下。
鄭夫人倒了杯水推到她手邊,歎氣道:“這門婚事,說起來是我們鄭家高攀了,我也挑不出什麽毛病來,原是無甚可說的,可……公主是金枝玉葉,你哥哥你又是那麽個優柔的性子,他攀了這麽高的親事,我這心裏總是不踏實的。”
鄭蘭衿端起杯子喝水,麵上倒是一副輕鬆愉悅的表情:“母親既然都知道咱們是高攀了,那還有什麽可憂愁的?”
“可是……”鄭夫人張了張嘴,又不能說天家的不是,最後就欲言又止的打住了。
鄭蘭衿側目給崔媽媽使了個眼色。
崔媽媽退出去之後,鄭蘭衿才放下杯子,握住母親的手整肅了神情道:“母親,咱們母女私下說說知心話。是,公主貴為天家骨肉,嫁到哪家都得被好生侍奉的,京城裏有出息的世家子弟甚至是避之唯恐不及,因為尚公主之後,在朝中就不能擔任要職,是要毀前程的。可那也是對有著極出色的家世和人品才幹的子弟而言。我二哥哥是您的親生兒子,他有多少斤兩您還不清楚麽?雖說踏實刻苦,可畢竟資質普通,舉人都是考了兩次才中的,他是一心想走科舉路的,可這一次中第的希望本就渺茫,就算考上了,能不能入翰林還難說。是,二哥哥心性平穩,並非急功近利之輩,也不是非要高官厚祿不可的,可是結了公主的這門親,與他並無妨礙啊。別人家那是因為子弟出息,能登高位才對公主避之唯恐不及,可是母親你平心而論,這門親事於我二哥而言,難道不是利大於弊麽?”
鄭秉文資質一般,雖然讀書刻苦,自己也有韌性慢慢地考,慢慢地熬……
可如果結了臨安公主這門親,小皇帝又是有意抬舉提攜他們鄭家的,下一次科舉,怎麽都能點他個進士了。
按照祖製,駙馬隻是不能領要職,鄭秉文若是尚了公主,無論是進翰林,還是其他的差事清閑些的衙門,都可水到渠成。
這門親結下來,他們鄭家沒有任何的損失,還解決了鄭秉文後麵的仕途問題,鄭家還一躍成為皇親。
小皇帝給鄭家指了這麽一門婚,確實是用心良苦,是實打實的在抬舉他們。
“我也知道你二哥資質平庸……”這些道理,鄭夫人多少也是懂的,別的不說,隻說兒子的仕途——
就算不尚公主,憑著自己的努力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建樹,反而是結了這門親之後,混的絕對會比自力更生要好些。
隻是麽——
想想要招個公主做媳婦,她也依然是頭大,於是趕忙定了定神,又拉著鄭蘭衿的手問:“對了,我找你過來就是要問你,你不是和那個臨安公主多有往來麽?她的為人心性如何?好不好相處。”
說白了,高攀了這樣的婚事,終究還是擔心兒子將來要受氣。
鄭蘭衿對自己的母親也頗有些無奈——
她就是太疼兒女了,可這世上哪有那麽多的好事兒?便宜被你占了,還半點委屈也不受的?
隻不過因為是自己的母親,她也不便多言,就隻安撫道:“公主殿下的為人還是很隨和的,女兒與她接觸過幾次,看著應該心性不錯,應該不會是個跋扈的。”
“這樣就好!”鄭夫人聽她這樣說,總算是稍微放心了些。
至於以前聽過的趙太妃曾中意武青林做女婿的事,母女倆就默契的誰也沒再提。
橫豎是已經指婚了,再提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閑話,不是給自己心上添堵找不自在的麽?
鄭蘭衿因為想要跟隨鄭修一並南下,急著回去打點行李,就沒在鄭夫人這多留,又說了幾句就先走了。
鄭修離京之後,鄭家和臨安公主的婚事又很被權貴圈子裏熱議了一段時間,不過就是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沒幾天也就消停了。
與此同時,南梁的朝中這陣子每天上朝的氣氛可不怎麽好。
他朝中朝臣分成了幾派,有人嚷嚷著梁元軒父子生了不臣之心,大逆不道,一定要嚴懲,也有人振臂高呼,太子被人陷害,讓梁帝捉拿凶手,還太子公道;有人喊,北境戰事失利,乃奇恥大辱,陛下應當重振聲威,立刻征兵北上,奪回失地,也有人猜疑北境駐軍一向剛硬強勢,此敗甚是蹊蹺,請求皇帝要先查明是否有人暗通敵軍,叛國求榮……
總之老皇帝每天上朝都要聽他們吵上一吵,塞了滿耳朵的慷慨激昂之詞才能得解脫。
對於這些人奏請的事,他卻始終沒有明確的表態,這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心裏就一直憋著一口氣,暗搓搓的等著北邊那位洪大人的消息。
本來一月底他是收到了洪大人的密信,說是已經順利進了大胤境內。
然後再後麵就石沉大海,一直也沒得到那件事進一步的進展。
梁帝心神不寧,這天剛下朝回了禦書房,卻發現他派去護送洪大人的朱校尉竟然無聲無息的回來了,正跪在了禦書房裏等著他來好請罪。
梁帝一看他孤身一人回來,心裏就先涼了半截,立刻意識到事情可能不順利,待到仔細詢問過之後,登時就暴跳如雷,將禦案上所有的東西都一股腦兒砸在了地上,並且在禦書房裏像是被人踩住了尾巴一樣轉著圈的大罵:“簡直狂妄!豎子小兒,口出狂言!”
他這半截入土的人了,一生風光,高高在上,權威不容侵犯,可這一次——
算是被蕭樾這麽個毛頭小子把臉麵給踩到腳底下損了。
丟失了大批價值不菲的金銀財物還是其次,那小子——
居然敢威脅他?
明明是他大胤朝中出了叛臣和天大的醜事,那小子居然沒事人一樣,還反過來威脅他?
簡直豈有此理!
老皇帝將禦書房裏的東西砸得劈裏啪啦,剛好過來的梁元旭聽見裏麵的動靜也是直皺眉。
“王爺!”門口的內官連忙快走兩步迎上來,陪著笑臉提醒,“陛下心情這會兒不大好,您的事若是不太要緊,要麽……下午再過來?”
梁元軒如今病歪歪的,隻剩下半條命,宮裏這些人自然看著風向倒,加上梁元旭趁機打點,如今這禦書房內外都有他的一兩個心腹了。
梁元旭使了個眼色:“出什麽事了?”
那內官猶豫了一下,梁元旭解了腰間荷包塞給他,他就忙是神情惶恐起來,一邊尷尬的將東西收了,一邊低聲道:“前陣子陛下派了詹士府的洪連洪大人往北邊去了一趟,今兒個同去的朱校尉回來了,似是……事情沒辦妥。”
這件事,梁元旭並不知情。
但現在他既然想趁虛而入,取代梁元軒在老皇帝麵前的地位,這就是機會,不容回避的,於是就隻對那內官道:“進去替本王通傳一聲。”
若在以往,老皇帝必然不會在這樣的時機傳召他進去說話。
可現在梁元軒已經不得用了,老皇帝身邊沒有個得力的心腹之人商量大事,他這個做兒子的就成了最好的人選。
果然——
那內官進去稟報了不一會兒就又出來請了他進去。
“兒臣見過父皇!”梁元旭進去給老皇帝行禮,卻發現裏麵砸了一地的東西,尤其是內殿,幾乎就沒地方落腳。
這老皇帝一向都是個城府深的,今天會這樣暴跳如雷,必是出了什麽大事了。
梁元旭心中不由的警惕。
老皇帝這會兒已經又坐回了案後,冷聲道:“你來求見,是有何事?”
梁元旭連忙收攝心神,從袖子裏掏出一份奏折和一份圖紙雙手奉上:“是兒臣與兵部諸位大人以及在京的幾位將軍商定之後先擬好的北境邊防駐防方案,邊境有失,兒臣知道父皇痛心,可既然事已至此,就還是隻能向前看的,大胤人如今正在得意之時,咱們還是應該重新在邊境布軍防守,穩定了局麵才好圖謀後效。”
老皇帝接了兩樣東西過去翻看,看過之後又看了梁元旭一眼,倒是頗有幾分讚許之色:“你能想到這些,朕心甚慰。”
然後,就也沒了後話了。
“兒臣資質平庸,若在以往,這樣的事也沒有兒臣插嘴的份兒,而實在是如今內憂外患,想替父皇出一份心力。”梁元旭謙卑說道,頓了一下,又補充,“兒臣昨日曾經過府去探望兄長,兄長的病情如今也差不多穩住了,還請父皇放寬心些。”
提起這件事,老皇帝就一肚子火。
給梁元軒下毒的真凶至今也沒查出來,隻有他府上一個侍奉茶水的婢女在事發當天就畏罪自裁了。
一開始他也以為可能是梁元軒的苦肉計,可一出苦肉計能這點分寸都沒有,差點把自己毒死麽?
老皇帝臉色又再陰沉下來,挑眉問他:“刑部和大理寺呢,最近還有新的進展麽?”
梁元旭也是一籌莫展:“線索斷了……”
說起這件事,他可是比老皇帝更鬱悶的——
老皇帝這會兒心裏八成還懷疑他,他才是真的啞巴吃黃連,也是納悶的很這事情到底是誰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