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建北幕府
還有軍隊的醫療問題,我的意見是設立專門的醫療隊,經由醫學學堂培訓出來的大量醫學人才,充實到各個鎮標中去,讓他們在戰爭時期和和平時期,都能夠發揮出救死扶傷的重要作用,讓我們的軍隊隨時都能夠保持旺盛的戰鬥力。
這一點是比較重要的環節,我也責成高夢鶴去牽頭處理相關的細節問題。
關於武器的研發和製作,這個環節早就有趙時賞在處理,這個根本就不用我來操心,我隻想他能夠幫我將各類大小機械也帶動研發起來,機械學堂的事就讓他去操心,至於具體怎麽操作,我就完全放手讓他去傷腦筋了。
趙時賞的能力是相當強的,這一點我是完全放心的,能夠讓他在這個領域內發揮他的所長,他也是樂於成事的。到時等到李秀清和李明瑞伯伯回歸後,軍事學堂的主要工作就將由他們來分擔,那也是最恰當的人選。嗬嗬,人盡其用嘛。
關於農業問題,商業問題,工業問題,這就是比較傷腦筋的大問題了。說實在的,我在前世對於這些都是比較頭痛的問題,平素根本就很少涉及到這些方麵,更不要說有些什麽專業技能方麵的知識了。
但是,這些也是必須解決的最迫切的問題啊。
無農不穩,不工不行,無商不通。如果這幾個最基本的問題不能夠解決的話,其它的幾個環節將會收效甚微,或者會功敗垂成也說不定。在這個時代,工業的發展幾乎是一片空白,商業已經略有雛形,農業當然是以自然農業為主,主要是靠天吃飯,這些都需要一個極有雄才大略的人來具體規劃和處理。
目前這樣的一個人,我還沒有找到啊。真是苦惱啊!這個問題隻能暫時擱置起來,稍候再想辦法了。到時如果實在沒有好的人選,我也隻能趕鴨子上架,勉強自己去處理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了。
哦,對了,還有一個蔣冰潔,我怎麽就把她給遺忘了呢?好歹她前世也是學習商業管理的,那些令我感到頭痛的商業規則,不正是她的強項麽?特別行動隊的指揮工作可以暫時轉交給她的副手劉小娥處理也行啊。畢竟她已經快速地成熟了起來,處理起許多工作來,相當讓人刮目相看的。
設立工匠場,按分冶煉場、鑄造場、鍛造場、工械場、木工場等若幹,按專長分工匠於各場,按技藝高低分工匠有一至十級,按等級每月領糧絹月薪,再統計每月加工製作多少工件再領津貼。更設豐厚獎金數等,獎勵發明創新和功績卓著的工匠。
另外就是關於征兵的製度問題和土地和管理問題,這個就交給劉文歡去傷腦筋吧。我讓智囊團的精英們,在十天之內給我一個具體的方案出來,我什麽提示和設想都沒有告訴他們,讓他們自己去發揮,看看能不能有什麽好的方案出來。
這些籌備幕府的準備工作,就這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關於人事任命問題,這個留待開府前的聯合各方協商後再定。多半會以百勝軍現有的框架為骨幹,適當地補充一些寧德地區和南平地區的行政事務人員進入幕府。這是有待討價還價的。
這些重要的工作有了合適的人選,我就放下了大半的心了,隻要我的設想和規劃能夠具體地實施開來,我可以說,不出兩三年,我們幕府的力量將達到一個可怕的程度。不管是軍事力量、富裕程度、或者是其它什麽方麵的力量對比。問題的關鍵是,北燕的軍隊,他們會給我們以兩到三年的時間麽?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既然我們不能指望他們給我們時間,那麽我們就自己主動去爭取時間。我們不能被動地等待他們攻上門來,被動地防禦。經過和智囊團的精英們商討後,我們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策,那就是放火策略。
什麽是放火策略,就是我們機動性地派出若幹個標的人馬,到敵占區去進行騷擾和襲擊,也不同他們戀戰。
隻是對他們各個地方進行小規模的騷擾和襲擊,東一榔頭,西一錘子,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這樣就讓他們抓不到也摸不著,牽著他們的鼻子走,讓他們疲於奔命,根本就無法集中力量來對付我們。就這樣同他們蘑菇個兩三年不成問題,我們需要的休養生息的時間,就會這樣爭取回來了。
當各方的代表都到達了邵武以後,建北幕府的開府事宜終於上到了台麵上來討論了。
在目前大敵當前的形勢下,對局勢都深有了解的各方代表,都沒有過多地糾纏於細節的處理問題,大家很快地就統一了意見,達成了建立建北幕府的初步協議。
關於幕府的行政事務和人員任命等關鍵問題,也在大家互諒互讓的原則下,得到了妥善的處理和解決。
當年的八月,我宣布正式在邵武開府,設立建北大將軍府和建北公府兩座官邸,進行軍政分屬管理。
我宣布,以後凡是所有的軍令,都由建北大將軍府發出公布署印方為有效,所有的政令,則由建北公府發出公布署印方為有效。
建北大將軍府設建北大將軍一名,則由我當仁不讓地出任大將軍職位。下麵分別設立左右司馬各一名,分別由李秀清、羅平君兩人擔任擔任,下屬則再分設樞密司,步軍司、騎軍司、侍衛軍司、水軍司,特勤司、軍器監、情報司等各部門。
新設立的樞密司負責軍情分析參謀,由李明瑞主持負責;
步軍司、騎軍司、侍衛軍司、水軍司四司專職管理百勝軍中步、騎、水和侍衛軍將士等等的將士名籍,負責百勝軍具體的的管理、訓練、賞罰和招募遣員,但是這些部門對所百勝軍並無調遣之權具體人員安排為步軍司由王靖明負責,騎軍司由燕慶福負責,侍衛司由柳承信負責,水軍司暫時由劉子俊代理署任;
特勤司則負責特別行動隊的平時日常管理事務,招募與訓練事務,也無具體的調遣之權,由劉小娥負責;
軍器監負責百勝軍中所有使用兵器的研發、監製和采購工作,由趙時賞負責;情報司則負責各類情報的打探、傳送、分類整理和匯總工作,直接由吳麗蓉負責。
以上各司的相關工作都由左右司馬分別統領監管,而所有調遣兵馬的命令,直接由建北大將軍發出。
新建立的建北公府,設立大都督一名,也由我出任。下屬則分別設立左右長史,分別由寧德的林海和南平的孫懷遠擔任,分領度支司、工務司、勸農司、理市司、鹽鐵司、督學司、民務司等各相關事務部門。
其中的度支司,專門負責建北公府裏掌管錢財支出審計工作,由蔣冰潔負責;勸農司則負責掌握如何授予農民的口糧田畝和勸喻農民抓緊節令種田植桑,由魏彬負責;
工務司則負責掌握各地橋梁、道路、水利修建和礦山開采等,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部門,由前麵負責太平銀場和建寧金場運轉的楊英負責;轉運司則負責處理水陸交通轉運,則由寧德地區的吳歡負責;
理市司則掌管商貿集市管理,由原智囊團成員胡國昌負責;鹽鐵司專門管理鹽、鐵、銅、兵器等官府專管物資的買賣,這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部門,則由原智囊團成員陳經濟負責;
督學司是掌管所有學校的開辦和督導勸學的教育管理機構,由原智囊團成員筆杆子楊明清負責,其它如民務司主要掌管戶籍、賑宅救孤等和關稅署、巡捕署、采訪觀風署等官署都安排了恰當的人選。
至於在地方官製上,我還準備將建北治下分郡、縣、鄉三級,分別設立郡守、縣令、鄉正三級行政官員,掌地方治理,主要負責地方各項行政事務。
另外還設郡都尉、縣尉,則負責組織當地民兵的日常訓練及管理,協助靖理地方治安管理工作。
設若幹名提刑巡視官,勘察刑名、接訟斷案、監察巡防等司法工作。
各方期待已經的建北幕府,終於開始了它的正常運轉。當然,我的稱謂也由之前的欽差大人、總統領轉換為現在的建北大將軍和建北公府大都督。
在當前殘齊政權已經幾乎完全消亡的情況下,實際上我也相當於一方土皇帝的身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