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更惜金縷衣> 第五章臨安,我回來了

第五章臨安,我回來了

  在軍旅閑暇時刻,羅平君還饒有興致地悄悄地對我,講了一個蔣清揚的小故事。


  那還是在蔣清揚小的時候,他的父親蔣儀最喜愛竹子,他在院落內外栽了許多翠竹,還給書齋起名“竹居”。


  蔣儀還經常親自修整竹園,有時還畫上幾幅畫或對翠竹吟上幾句詩,

  他的生活中離不開竹子。同時還經常與田祥兄弟談論竹子的功用和性質,用以啟示他們做人要正直和堅強。


  一天,上完新課,麵對窗外的綠竹,蔣儀突然發問:“你們兄弟二人想想竹子都有哪些用途,看看你們誰說得最多?”


  弟弟蔣璧搶先回答:“竹子可以做筷子,編籃子,能製床,做桌子、椅子,蓋房子,紮掃帚,還可以做扇子、鬥笠……”


  田祥接著說:“弟弟說得對。但更重要的是竹子可以製筆,可做竹簡,曆史上的許多書都是寫在竹簡或刻在竹簡上的,沒有竹子,我們哪能知道古代那麽多事情啊!”


  “是的,是的,你們說的都對,竹之功用可謂大矣,而它的品性,又可謂高尚。你們能說說它的品格嗎?”父親進一步發問。


  “竹子經風雪而不凋,”弟弟蔣璧說,“別的花草一遇霜打風吹都枯死了,而竹子卻依然挺立,依然翠綠。古人稱鬆、竹、梅為歲寒三友,說的就是這種不畏嚴寒冰雪的性格。”


  “竹子無論在山地,還是在平原都能生長,它不要求很好的種植條件,”


  蔣清揚一麵望著院子裏的翠竹,一麵從容地說著,“然而竹子質地卻很堅硬,不管風吹,還是雨淋,它都保持正直,從不肯低頭彎腰!”


  父親越聽越高興,把田祥兄弟領到屋外竹林旁,指著竿竿修竹說:“我生來最喜愛竹子,原因就在這裏。竹子有那麽多的用途,而又不需要人們給予什麽,它質堅、幹直,身可焚而不可毀其節,幹可斷而不可改其直。我認為做人也需要這樣。”


  “您放心吧,我和弟弟一定像竹子那樣去做人,要為人們辦更多的好事、實事,而且遇到逆境和惡勢力,絕不低頭彎腰,絕不變節。”田祥握著拳頭,堅定地對父親說。


  一天,父親帶他縣城裏的學館去參觀本地列位先賢的畫像。


  在第二幅畫像前,蔣清揚立住了。這是位英雄,濃眉大眼,目光炯炯有神,非常威武。他懷著敬佩的心情聽父親講解著:

  “這是楊忠襄公,也就是楊邦禕,他是本朝南渡初期的忠臣。一百多年前,吳國統治者占領河北和中原後,又進犯江南,妄圖消滅宋朝。吳元帥宗弼,也就是兀術,率兵侵占了建康。楊邦禕當時正在那裏任通判官,他被俘了。為表示不肯降吳的決心,他咬破手指,用鮮血在衣襟上寫下‘寧作齊氏(齊朝皇帝姓齊)鬼,不為他邦臣’十個大字。金兀術以高官利誘他,他拒絕了;以死亡威脅他,他毫不畏懼。麵對金人,他用頭觸柱基,血流滿麵,高聲大罵,隻求速死。金兀術大怒,便殺害了他,並且殘忍地劈開他的胸膛,挖出他的心……”


  聽到這裏,蔣清揚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他咬緊牙關,默默地思索著。


  父親又將清揚領到了第三幅畫像前,對他說:“這位是胡忠簡公,也就是胡銓,同楊邦禕生活的年代差不多。當時奸臣秦輝做宰相,慫恿高宗皇帝殺嶽非,並同吳國訂立喪權辱國的和約。這時,胡銓竭力反對,上書皇帝,要求皇帝斬下秦輝、孫近、王倫等三個奸臣的頭。這篇奏章深得人心,卻觸怒了高宗和秦檜,他們把胡銓貶官到偏遠地方,直到20多年後孝宗即位,才把他召回。為了國家安危,他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多麽讓人欽佩啊!”


  “胡忠簡公真是了不起!”蔣清揚從心底發出讚歎。


  幾位名臣、誌士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蔣天祥,在學館大殿裏,他向父親說:“長大以後,我也要成為他們那樣的人,要為國家幹出一番事業來,如果我死後不能同他們那樣受人祭祀,那就不是大丈夫!”


  “說得好!”父親熱情地稱讚他,“人總是要死的,能為國家出力,能保持大節,就死得有價值,人們就會尊重他,永遠懷念他。”


  回家的路上,父子倆就人生價值的問題討論個不停。


  “你怎樣才能成為他們那樣的人呢?”父親試探地問。


  “好好讀書,長學問;練武藝,強身體。等我長大了,天下太平,我便輔佐君王治理國家,使百姓安居樂業;如果遇上戰亂,我就要領兵殺敵,保家衛國,絕不失大節。”


  父親對他幹脆利落的回答相當的滿意,並且語重心長地鼓勵清揚長大後精忠報效國家。


  從學館回來以後,蔣清揚好像更懂事了,鄉賢的畫像總浮現在他眼前,他立誌要向那些誌士學習,一生有所作為。


  也許就是從8歲瞻仰鄉賢像後,他才真正開始發奮圖強的。


  蔣清揚組織起義兵後,立刻上書朝廷,積極要求奔赴前線阻擊燕國軍隊,力圖從根本上扭轉戰局。


  但他這一正義要求卻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權臣林詩雲的阻撓,甚至還有人誣告蔣清揚的勤王軍在樂安、宜黃一帶搶劫。


  蔣清揚憤而上書抗辯,社會輿論普遍支持他,連太學生也上書抨擊投降派。


  在各方麵的壓力下,朝廷終於頒旨召蔣清揚領兵入京。


  八月,部隊開向臨安,一路秋毫無犯,蔣清揚聲望大增。


  八月底,蔣清揚所率領義軍,其中一部二萬名義軍終於進入杭州臨安府。


  回想就在五年前,在當權者麵前高唱收複失地正論的蔣清揚,由於受到吳仁杏憎恨排擠而被逐出了京城臨安。


  當時蔣清揚是滿懷失意地離去,從此仕途坎坷,幾番起伏甚至心灰意冷。


  現在蔣清揚的義軍卻大受歡迎,臨安府的民眾全都高聲地歡呼。


  呂蔣福、夏貴、黃萬石等將領們,也都接到了朝廷要求他們派兵前往臨安勤王旨令,但是他們卻都冷漠地無視旨令之存在,根本不管朝廷的安危和國家的危局。


  臨安城裏的平民百姓和達官貴人們,都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之下,感覺恐懼不已。


  就在此時,義氣風發的義軍正好大踏步地入城而來。他們帶來的不但是希望,還帶來了必勝的信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