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兩人的交流,當時的情景也不難推想,無非是販子搭訕到了這位年輕人,提出了手中擁有古玉,然後,年輕人表現出了一定的興趣,販子對其展示了自己的物件。
然而,年輕人眼力很強,一眼便辨認出販子手中所謂的古玉,實則是出自豫南的劣質玉器,豫南玉,別說它不是古玉了,甚至連粵廣玉都不如,於是,他怒了。
粵廣與豫南是國內兩大玉石加工的集散地,在人們的通常理解之中,粵廣玉的質量明顯高於豫南,事實也是如此,但並非說豫南無好玉,隻是普遍現象如此。
見到被年輕人看出問題,這單生意肯定做不成了,販子便準備抽身離開,然而,年輕人卻因氣憤,拉著販子與其理論。
“誰告訴你我沒有古玉的,你確定要看嗎?”販子不屑地道。
“這不廢話嗎,如果不是聽你說有老物件,誰沒事兒跟你在這兒瞎耽誤功夫?”
販子發現,如果再繼續跟這小子墨跡下去,搞不好會被人圍上,還好,這邊不是藝術市場,人流量不如那邊大,但即便如此,仍然有被圍觀的危險,他咬了咬牙,有了決定。
隻見販子從貼身位置,取出了一隻小盒,盒子沒有什麽特別的,也就是平常裝鐲子的那種小盒,硬紙做成,外麵敷著一層紅綢。
盒子打開後,裏麵是淺黃色內襯,在中央凹槽處,躺著一隻素色魚形玉佩,大約四厘米長,三厘米寬。
玉佩表麵沒有任何雕琢痕跡,魚眼與魚尾處,各開有一隻小孔,而看玉佩的外形,卻有些怪異,它呈弧麵,好似一塊椰殼,一麵鼓起,另一麵凹陷。
然而,當董明的目光落到玉佩上後,心中卻猛地一跳,他的心跳倒不是這件玉佩的材質與外形,而是玉佩上透露出來那刺眼的暗紅沁色!
沁色是指玉器在環境中,長期與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質相接觸,自然產生的水或礦物質風化侵蝕玉體,雜質緩慢地侵入玉器,使其部分或整體的顏色發生變化的自然現象。
如此明顯的沁色,說明了它如果不是人為作假,那就一定是“土貨”,多數帶沁的玉器出現在隨葬品中,如此說來,販子手裏的這件玉器,來路就不好說了。
這種土貨與傳世玉器差別巨大,傳世玉器沒有埋土經曆,幾乎不可能形成沁色,有些因經常被人把玩,甚至會在玉器表麵形成一種包漿。
“土貨你也好意思往外掏?這種東西誰敢收藏?”
“誰告訴你它是土貨,別以為有沁就是土貨,也許它是其他原因埋土的呢?”販子顯然清楚自家玉佩的來曆,但仍然嘴硬不承認道。
“哈哈,如果我沒看錯的話,你的這塊玉佩,應該是九竅玉中的眼玉,你跟我說說,九竅玉是幹啥使的?”年輕人露出了冷笑,指著那隻魚形玉佩道。
所謂九竅玉,它的用途就隻有一個,便是在下葬之時,放置於屍體的九竅之處,所謂九竅,是指除去五官七竅,再加上人的下ti處兩竅,一共九竅,既然它是九竅玉,那定是隨葬品無疑。
“你說它是眼玉就是眼玉了,我還說它隻是一塊普通玉佩呢!你不想要沒關係,別在那兒東拉西扯!”販子猶自不認賬道。
這兩人,年輕人見到對方的玉器不對,不準備繼續出手,而販子則是被對方點明了根腳,急於脫身,這段不算友善的交流很快就宣告結束,兩人各自散去。
對於兩人口中所述九竅玉,無論董明還是湯老師,聽起來都是一臉懵逼,以他們那點可憐的玉器知識,他們既不懂,又沒處去打聽,索性沒再理會。
古玩城的地攤集中在南側藝術市場,董明與湯老師二人出了珍寶閣後,再次進入藝術市場,去繼續逛古玩城的地攤。
現在對董明來說,再繼續逛地攤,已經抱了聊勝於無的心態,他知道自己需要的黃翡古玉,不是那麽容易碰到,可是,讓他就這麽直接離開,卻又有些不甘心,因此,仍然堅持著要將這裏的地攤一家家逛完。
董明在逛地攤兒的時候,也遇到了一些有趣的東西,比如,他看到了一副象棋,做工精美,裝在一隻精致的木盒裏麵,端在手裏沉澱澱的。
董明記得爺爺和老爸,抽空的時候會殺上一盤,因此,便準備將這副象棋買下,帶給他們,然而,當他問了價格,聽到了六千塊的天價之後,嚇得連忙將東西放回了攤位。
後來湯老師告訴董明,這副象棋的材料看起來像紫檀,如果猜測為真的話,這個價格就不算貴了。
還比如,董明看到了一款手串,這款手串好像把十來個小核桃串到了一起,每一隻小核桃的直徑大概一厘米多些,看起來煞是好看。
董明看到這東西的第一眼,就想到了董梅,他覺得,快半年沒見到妹子了,應該給她帶件東西回去。
結果一問價格,再次讓董明不得不將東西放了回去,因為這件手串的價格,比剛剛的象棋還貴了一千。
湯老師也被這個價格雷到,覺得隻是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手串,怎麽會那麽貴,因而,她在董明的耳邊還輕聲嘟囔了一聲。
湯老師的嘟囔引起了攤主的白眼,“我的東西你們還嫌貴,不信到那邊店裏看看,最起碼比我貴了一倍!這不是普通手串,它是多瓣金剛!”
董明不理解何謂多瓣金剛,在他眼中隻是一串小核桃,不過他知道自己買不起地是真的,隻得歎息離去。
兩人又在地攤轉悠了一陣,總算將藝術市場的地攤逛了個遍,這一下午,董明沒有找到想要的東西,卻被凍得夠嗆,最後不得不準備打道回府。
兩人出了藝術市場,穿過那處牌匾處出了古玩城,準備搭車返回趙州體校。
可是,就在兩人等車的瞬間,董明感覺不遠處晃過了一道熟悉的人影,他定了定神,這才發現,剛剛在古玩城裏遇到兩次的那個販子,竟然從路邊的一處鋪子溜了出去。
董明的舉動,自然引起了湯老師的注意,並且,湯老師同樣認出了販子。
看著販子離去的背影,湯老師卻突然道,“董明,老師記得那個販子身上是有古玉的,你說,他去那家店幹嘛了?”
“聚寶齋!他剛從聚寶齋離開,您說他是去賣東西?”
“說不準,要不,我們到那家店裏看看,或許裏麵會有些有趣的東西呢?”
“可是,劉老板不是說過,最好不要碰古玩城外麵的鋪子嘛?”
“他說的情況那是在哏兒都,我們這裏是趙州,再說了,我們多看不說,又能有什麽問題?”
董明想了想,也沒有找到反駁的理由,不再繼續反對,便與湯老師一道,走向了聚寶齋。
剛一進店,董明有一種來錯地方的感覺,為什麽這麽說呢,這家店鋪麵積極小,寬度不足兩米,進深到是有四米多的樣子,一隻櫃台,從門口縱向擺到最裏端,左側是商品,右側是狹窄的顧客區。
店鋪麵積小不是問題,櫃台擺放的方式董明也可以接受,問題是無論櫃台裏、還是櫃台後貨架上的商品擺放,隻突出了一個字,“亂”!董明甚至感覺自己走進了一家土產店。
店裏大大小小的東西倒是不少,種類也是奇多,大到陳舊的水缸、老舊的唱機、破馬鞍,小一些的舊收音機、搪瓷缸子、頭盔,再小的就更多了,當然也有董明想看的玉器,總之,全部亂糟糟地堆著,董明暗暗腹誹,就這,居然也敢叫聚寶齋?
櫃台後麵,坐著一個五旬左右的大媽,妝很濃,眉毛像用墨汁畫過,嘴唇塗得猩紅,配合她發黑的膚色,整個就是一張鬼臉!
鬼臉大媽坐在一隻躺椅上麵,手裏拿了一本不知名的書,正在那兒津津有味地看著,見到董明與湯老師二人進來後,沒精打采地道,“隨便看吧,有看中的就說一聲!”
董明與湯老師相視苦笑,貨櫃裏麵的東西舊是舊了,可是怎麽看,都不像有啥值得一看的東西,這個店鋪,在他兩人的眼中,顯然就是一個雜貨鋪。
況且,東西堆在櫃台裏麵,不讓董明去親身感受一下的話,他又怎麽判斷玉石裏是否含有靈氣,因此,兩人都生出了要馬上離開的衝動。
不過,那位鬼臉大媽接下來一句話,讓董明打消了離開的想法,“到裏邊看也是可以的,拿東西時注意輕拿輕放!”
得到了許可,兩人想都沒想就殺向了櫃台內區域,不過董明湊近了玉器之後,發現這處聚寶齋的玉石品相,與藝術市場的地攤貨沒多大差別,不僅種水差,就是雕功也不敢恭維。
翡翠堆裏,董明倒是發現了幾樣黃翡,隻不過,在檢查之後,無一例外沒有靈氣,當然,這也在他的預料之中。
就在董明準備離開之時,忽然間,他的手竟然無意間,感受到了一點淡淡的靈力波動,這股波動,讓董明精神馬上專注了起來。董明很奇怪,這些玉器,無論哪一件,都經曆了他的仔細查驗,明明沒有發現靈氣,可是,剛剛的波動又來自哪裏?
這其實也不能怪董明,隻能怪這處雜貨鋪裏的東西擺放得實在雜亂,與其說是擺放在這裏,倒不如說是堆在了一起。
既然發現了靈力波動,董明當然不可能放過,他必須要找到靈氣波動的源頭!
董明先細致地察看了一下產生靈氣波動的區域,發現這裏混雜著玉器與一些體型較小的瓷器,於是,董明再次將這片區域的玉器,逐一檢測,萬萬不能漏掉一件。
結果,檢測結果讓董明失望,剛剛的那股靈氣,卻如同消失了一般,再也尋不到半點蹤跡。
靈氣不可能無端消失,那麽,他會不會被瓷器擋住了視線?
想到此處,董明開始一件件將這些瓷器移開,尋找那件可能漏掉的玉器。
不過,就在董明正在移開一件瓷器的時候,這股靈氣再次突然顯現,他驚愕地看了看手裏,發現靈氣的源頭,居然是一隻小水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