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羽半仙最新章節。
箱養魚在董家溝子村並不是新鮮事兒,但也不算普及,說起來隻有兩戶人家做著這個營生,分別是村長董泰平還有那位榮二哥董榮的家。
董榮開始箱養魚的時間最早,甚至可以追朔至數年前,但那個時候的董榮使用箱這種東西,隻是為了自己用魚方便,因為他的家建有一處農家院,大量鮮魚的消耗,使得他不得不在水庫邊上,自製了一個不大的箱。
不過後來,為了降低成本,他不但增大了箱的體積,而且從成年魚圈養,改為投放魚苗,這樣他在董家溝子村就成了箱養魚的先行者。
後來,村長董泰平也發現了箱養魚的好處,董家溝子村就在齊河水庫的邊上,水麵寬廣,他也在水庫裏麵投放了兩隻箱。
然而,董泰平發現了一個問題,在箱養魚之時,如果投放的是自製餌料,魚生長得並不算好,最終從董榮那裏取了經,了解到人家的餌料都來自外購,使用這種外購的餌料才能讓魚生長得更肥更快。
然而,外購餌料好是好,就是價格有些高,一個周期整體算下賬來,經濟效益幾乎與使用自製餌料差別不大。使用外購餌料雖然魚生長得好、產量高,但扣除掉購買餌料的資金後,收成幾乎沒有明顯的區別,因而覺得這種外購餌料非常雞肋。
不過,董泰平家裏還有一個人卻不這麽看,這個人就是董泰平的兒子董廣祿,也是董新陽與董新中的父親。董廣祿在采石峪政府混了十多年,一直沒混出來個樣子,他早就不願意繼續在那裏給人跑腿兒,再說,他這年齡整天聽一些年輕的使喚,也著實覺得無趣。
他就在家裏的箱養魚上動了心思,為啥外購的餌料比自製的餌料效果好呢?如果自家也能製造這種餌料,那麽,以後自家的箱養魚,不就有利可圖了嗎!
董廣祿在采石峪政府沒混出個樣子,並不是說他能力不行,而是他不擅於交際,雖然他父親董泰平給他鋪的路不錯,但這條路卻並不適合於他,這個箱養魚,就為他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董廣祿也是個有決斷的人,他毅然從鎮政府離開了,回到了家,悶頭研究起了那些外購來的餌料。說起來,這種外購的餌料,成分也並不複雜,他悶頭鼓搗了一個多月,又查資料又谘詢別人的,還別說,真被他鼓搗出了一種餌料。
這種自製餌料比以往自製的餌料成本高了近一倍,但卻比外購來的餌料便宜了一半,並且使用的效果,居然還不錯,從此,他就開始在家裏專門經營自家的箱。
原本村長董泰平家的生活節奏應該這樣繼續下去,但最近出現了一些變數,就是齊山縣幹部大下政策,特別是那位前來董家溝子村的周天山,剛一到村裏,就開始挨門挨戶地推廣食用菌養殖技術。
周天山的這個推廣行動,倒是給董泰平提了個醒,咦,為什麽箱養魚不能推廣一下呢?這樣一來,不僅自己的政績有了,問題是誰家想要養魚的話,需要的餌料數量,可不是一般的大!隻要箱養魚一推廣,自家不就可以出售餌料了嗎?自家的餌料價格比外來的優勢明顯,到時候,村民們肯定知道如何選擇。
餌料的利潤很高,現在董榮家的那一箱魚,用的也是他家的餌料,董泰平曾經算過,這一箱的飼料利潤,幾乎相當於半箱魚的利潤,如果村裏多幾戶人家養魚,以後他根本不需要自己經營箱。
箱養魚的推廣並不容易,製造一個箱的成本其實不高,關鍵是一個周期下來,包括魚苗、餌料的成本算下來,是不的一筆開支,這對於貧困的董家溝子村村民來說,接受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但董泰平在董家溝子村的號召力不是蓋的,他可不是外來戶周天山,村民們對村長的信賴度很高,雖然這個項目的投入較高,但仍有幾戶人家參與到了箱養魚行列。
董明的家裏,當然知道村長在推廣箱養魚,但這麽高的投入,一個箱子一周期下來投入就需要近萬塊錢,董明的爺爺哪能接受得了?哪怕這個項目的收益再高,他也不願意摻和,養平茹的收入雖然不高,但勝在穩定。
食用菌項目他參與了,完全是因為這個項目,隻需要一點零花錢就足夠打發,到頭來成不成的也不會傷筋動骨。聽到董明大嬸的話,知道她八成動起了箱養魚的念頭,董明爺爺的警惕性一下子提了起來。
“我家裏有兩個兒子,老大董柏都快到了結婚的年紀,我這當(媽)的不替他操心誰替他操心呢?現在結婚的彩禮錢又那麽高,如果到時候拿不出,你想看著你這兩個孫子打光棍兒嗎?我想弄箱,完全是在為他們考慮,再說了,你看,村長家這兩年養魚的收益多好,誰看著不眼紅,現在他把這項技術教給我們,如果不抓住的話,家裏還能有啥進項呢?”大嬸也是苦口婆心,一臉委曲地道。
“沒說不讓你找尋進項,我看這食用菌就不錯,你家裏人少,如果拿出一間屋子,在整個炕上搭個培養箱,養上幾百個菌棒都不成問題,收入雖然比不上箱,但好在成熟一批能賣掉一批,可這養魚就不一樣了,萬一賠了這不是錢!”爺爺仍然不為所動,繼續規勸道。
“咋會賠呢,廣祿都說了,開始時他會一步步教我們怎麽去弄,到了後麵,有什麽問題,他也能隨時幫忙,你見過啥時候他家的魚沒長好嗎?”
“這個事兒多少還是有點冒險,我覺得吧,你跟雙國還是多核計核計再說,這可不是個項目。”爺爺仍然沒認可大嬸的意見。
“我們商量好多天了,都覺得這事情可以做,我知道,您要不願意借給我們錢,我們到別處去借,總歸,這事情我們做定了!”見到爺爺油鹽不進的樣子,大嬸又恢複到了以前的那副樣子,說起話也難聽了起來。
“我說他大嬸,你這麽說就不對了,你看看,家裏哪次用錢的時候,你爸還有你兄弟沒幫襯你們呢?你說說看,做這個箱,還有多少缺口,大家湊一湊,也就能解決了。”奶奶終歸還是心軟,雖然大嬸說話不好聽,但大伯一家的日子也確實不好過,固定收入少不說,兩個兒子又都出了點兒狀況,家裏的那點兒積蓄早就見了底兒!
“我們算過,箱和魚苗的錢,加上第一個月餌料的錢,大概要三千來塊,這錢我們擠一擠也就有了,後續大約還需要五千多的餌料錢,我們算了一下,栗子下來後,也有進項,估計最後還差兩千多的樣子。”見到奶奶鬆口,大嬸的語氣再次好轉了起來,一臉笑顏地道。
“這大冬天的,水庫裏還凍著冰,離養魚早著了,現在著啥急呢?”爺爺對於奶奶的鬆口也感覺無奈,但他猛然想到了現在就著手,是不是有些太急切了呢!
“冬天放箱子有冬天的好,我們的箱子不大,現在擺到冰麵上後,放好浮子,再用繩子固定好,冰化掉後,箱子自然就沉下去了,廣祿說這樣安放起來更省事呢。”大嬸嘿嘿笑道。
餌料現在就賣了一個月的量出去,董廣祿真是好算計,董明心裏暗罵,這樣一來,上了箱這趟車的人,就不容易下來了。至於箱養魚這事情到底靠不靠譜,董明並不清楚,不過他也知道,榮二哥家的魚養得不錯,村長家養得想來也不會差,就是不知道這事情讓大伯大嬸兩口子去做,最終會做成個啥樣子。
“你爸說得也是,現在不是還沒到時候麽,也不是急於這一天兩天的,真到了你家的魚需要餌料的時候,媽也不能看著你家的魚沒吃的,媽隻是希望你跟雙國兩個人,好好幹,既然做了這個項目,就要把它做好,知道了嗎?”奶奶見到大嬸死心要做這個事情,知道攔不下了,也就順水推舟同意了下來。
大嬸滿意地離去了,董明的家人也都各自休息,今天最辛苦的是母親和妹子,兩人從玉城趕回村裏,幾乎折騰了一天,誰都沒有聚在一起繼續聊下去的心思。
轉過天來,董明晨跑過後,剛吃過早飯,大喇子已經出現在了他家的門口,放下了馬上就去做專項訓練的心思,董明把大喇子拽進了自己的屋。
“後天就過年了,我們是年前聚一下,還是放在年後呢?”大喇子笑嗬嗬地,沒心沒肺地道。
聚會自然就是大喇子、董明及董淑芬三人,估計也會加上他們的董開河老師,上次的聚會,就是董明的爺爺和老爸陪董開河喝酒,他們幾個的在邊上嘀嘀咕咕。董明想了想,覺得這事兒早點兒晚點兒關係也不大,就開口道,“要不,我們去董老師家問一聲,啥時候都行,你看呢?”
“好,那我們這就過去?”大喇子有些興奮地道,他們在董家溝子同屆的同學就四人,除了一個董新陽跟大夥兒都不算親近,餘下這三人倒能玩兒在一起。
董明也沒猶豫,跟母親打了聲招呼之後,就與大喇子兩人跑到了董開河家。兩家的距離實在是近得可以,幾分鍾的路,說到就到,董老師家的門是敞開的,大喇子站在門口,對著裏麵就喊上了,“董老師在家嗎?”
兩人稍等了片刻,就聽到了董開河回應的聲音,然後,不多時,董老師從屋裏推門走了出來,“就猜是你們兩個,快點兒進屋吧!”
當董明與大喇子進到屋裏之後,卻沒有發現董淑芬的身影,董明心裏一突,馬上就想到了什麽,他能想到,但大喇子卻猜不出,還沒等董明開口,大喇子就問了起來,“咦,董老師,淑芬沒在家嗎?”
“她出去走親戚去了,明天就回來!”董開河懶懶地道,同時,眼神有意無意地瞟向了董明。
最快更新羽半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