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羽半仙> 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白

  最快更新羽半仙最新章節。


  隨著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監考老師站到了講台前,威嚴地道,“全體考生同學,請放下筆,將自己的試卷卷麵向下,整齊擺在桌子上麵,等待老師收卷,繼續答卷的,試卷將按作廢處理!”


  就這一聲,考場內的考生亂哄哄地按照監考老師的要求,將自己的試卷、答題卡和作文紙分好次序,疊放整齊,然後倒扣在了桌子上麵,等待老師的收取。少數幾個仍然沒有完成的考生,因為收到監考老師的警告,在監考老師的注視之下,也隻得不甘心地停下了筆,無奈地做著同樣的動作。


  收卷的速度比發卷快多了,考生們看著自己辛苦解答了兩時的試卷,被老師斂走,一個個都帶著或是興奮、或是解脫異或是緊張的心態。當所有試卷都被收起來後,監考老師這才道,“其他同學可以離開了,章俊同學和田良德同學,請隨我到教務處!”


  大家這才收拾起了隨身的物品,有的已經開始討論起了考試內容,也有人以不知道何種的心思,又看了看被監考老師留下的二人,或快或慢地離開考場。


  初一五的考場內,有著董明班裏全部的女生,他隨意與身邊幾個同班同學打著招呼,也看到其他女生嘰嘰喳喳地講著考試的得失。


  “這統考的題目格式跟題量與以前沒多大區別,隻是覺得出題的範圍有些大,有好幾個地方都沒複習到,恐怕分數高不到哪兒去了。”班裏的一名叫許靜的女生,與左婕走在一起,兩人討論著這次試題。


  “出題範圍大嗎,你為什麽會有這種想法?”左婕問道。


  “當然有了,比如文言文閱讀,給我們看的那段兒節選自《宋史》的《張詠傳》,其中一道答題中,選擇不正確的一項,‘有夙儒張覃者未第,第:科舉考中。’這個解釋,課本肯定是沒有的,難道這不算是出範圍了嗎?”許靜是個班上語文成績不錯的女生,學習起來也非常認真,她對考試中的這一題目記憶深刻。[注]:此文言文閱讀及題目見後部分)

  “題目裏麵的這個選項,雖然課本裏沒有出現過,我知道解釋是正確的,但即便我不清楚這個選項正確與否,也不影響我們答題,我們可以直接找出答案,‘不痛繩之,繩:捆綁。’這個繩的解釋是錯誤的,不是捆綁的意思,而是製裁、懲罰的意思,你別說我們文言文課上沒有出現過這個字,但成語“繩之以法”我們都學習過,因而,你說的沒有學到過的那個字的解釋,對我們答題沒有什麽影響。”


  “我明白了,這不是超出大綱,而是他們出題太靈活了,居然文言文題目把成語都考慮了進去,這跟我們以往的題目完全不同,我們的題目跟康寧的比起來,顯得死板了許多,當初我就是這兩個選項拿不準,不過還好啦,這題被我蒙對了!咯咯……”許靜登時歡快地笑了起來。


  聽著兩人的對話,董明心裏一動,這個左婕還真是聰明,對於這個題目的解答,他與左婕采用了同樣的手段,他倒是對許靜提出的那個選項沒多少猶豫,而是另外一個選項,同樣也是超出了課本範圍。當初的董明與許靜的想法一樣,認為這個題目存在問題,但當他發現答案之後,心下馬上也就了然,從容給出了正確答案。


  像左婕與許靜這般討論試卷的人,還大有人在,不僅有他們初一五班的同學,也有高一的同學,甚至,包括與他同桌的那個明目張膽作弊的兩個。


  董明沒有與誰討論試題的願望,他還需要去做器械訓練,今天十一點考完試,收卷子又耽誤了一點時間,他來到辦公樓的北門處,已經將近十一點十分,這就比平常晚了一些。


  董明三人幾乎同時來到了匯合處,三人每人都背著書包,都是剛從考場中走出,相視之下,三人居然同時哈哈大笑了起來。


  “我們初一這次的期末考試作文題很特別,嘿嘿,真不知道出題老師怎麽想出來的,華哥你們作文是啥題目?”就在幾人向著體育局出發之後,吳歌一臉自得地開始白話了起來。


  “我們的作文題也挺奇葩,居然是讓我們寫一個讀後感!題目給我們列出了四本書,《學習的革命》《司馬遷和l;史記g;》《三國演義》《我為祖國點讚》等係列文章,哪篇文章你印象最為深刻呢?從這四篇中任選一篇,以“讀《》有感”為題寫一篇文章,這裏麵我隻聽過《三國演義》評書,隻能選擇寫它了!”汪茂華有些意興闌珊地道。


  “哈哈,我也隻知道三國,那你的讀後感寫的是哪部分,不能按照全篇去寫感想吧?那樣也太長了。”吳歌樂嗬嗬地道。


  “寫諸葛亮啊!他是我的偶像,先是劉備的三顧茅廬有了隆中對,然後赤壁之戰大破曹兵,三氣周喻、六出祁山、七擒孟獲,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不寫他寫誰?我這次作文輕鬆完成!”汪茂華得意地道。


  “你就沒想想,為啥考題裏會出現《三國演義》?這是為我們這些讀書少的人準備的,如果題目出了四本你都沒讀過的書,這作文還能咋做!寫這個,得不了高分的,你說是吧,董明。”吳歌終於抓住了機會,調侃起了汪同學。


  咋又聊到自己這裏來了,董明不喜歡與別人鬥嘴,他看了看身邊兩個好友,輕輕搖頭,“題目測試的是你們的讀後感,並不是考驗你們讀過了幾本書,我承認,寫三國讀後感的人肯定不在少數,但也不是說寫三國讀後感就得不到高分,隻要把你真實的想法能在作文中表達出來,並且能夠凝練到精神升華的高度,同樣能做出一篇不錯的文章。相應的,那些讀書多的考生,或許會選擇寫其他書目的讀後感,但如果他們做不到這點,想得高分自然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就是就是,我就說吧,三國咋了,寫的人多又能咋了,咱也不會比別人差得太多,對了,你們初一的作文是個啥題?”汪同學聽到了董明的鼓勵,立時神采飛揚起來,他也對董明他們的作文題目有些好奇,畢竟他們這次是統考。


  “我們的題目,是寫一下與某位古代名人生活的一天!跟你們有個類似的問題,就是要選好跟哪位名人生活了一天,選擇太出名的肯定寫的人多,名氣些的呢……我對他們又不熟悉,哎,董明,你寫的是誰?”


  董明回想了一下作文題目,大體意思是說曆史上有很多名人,有史學家司馬遷,有詩人陶淵明,有梟雄項羽,曹操,有帝王劉邦,有刺客荊軻,有美女劉蘭芝……請你自選一位文學人物或者作家詩人展開想象,敘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以“假如我與生活的一天”為題,寫出英雄人物的風貌和你的情感。


  聽到吳歌的話後,輕輕吐出了兩個字,“鍾繇!”


  “你說啥?就是捉鬼的那個人嗎?”吳歌幾乎給樂翻了,“這是傳說中的人物吧,你寫了他,老師能給你分數嗎?”


  “哎,歌,以後別跟人提我認識你,丟人啊,捉鬼的那是鍾馗!人家董明寫的這個鍾繇,是東漢末年的人物,政治家和軍事家,在三國裏也有出現,你還好意思說你知道三國?”汪同學笑嘻嘻地看了一眼吳歌,似乎辮子已經在他的手裏攥著一般,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對吳歌道。


  “無所謂了,董明,你寫了跟這麽一位人物生活一天,是與他一起治理國家,還是跟他一同揮刀衝向戰場?你是怎麽寫的!”吳歌臉露尷尬,馬上開始轉移了剛剛的話題。


  “鍾繇還是一位偉大的書法家,是我們國家楷書的開山鼻祖!我的內容是向他討教如何練習書法!


  鍾繇從就喜歡寫字,也很虛心地向別人請教寫字的方法。但是,據說他家裏很窮,連買紙的錢都沒有。於是,白天,他用木棒代筆,在地上不斷練字;晚上,他用手指代筆,在被子上不停地練字。怎麽寫?手指為筆,被裏為紙。日複一日,被裏都給劃破了。”董明跟吳歌介紹道。


  聽到了董明的介紹,吳歌突然哈哈地大笑了起來,重重地一巴掌拍在了董明的肩頭,“我就說嘛,還是我們兄弟有緣份,我們倆想到了一塊兒,鍾繇練字不是沒有紙嗎?我作文裏與我生活了一日的這個人,正是我們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發明者蔡倫,你看,我與蔡倫討論造紙之術,然後你就能跟鍾繇一起用紙張習字,真是絕配!”


  說完後,吳歌還興奮地對著汪茂華擠著眼睛,一副你看我們多搭調的樣子。然而,他的興奮,卻沒有引來兩人的什麽反應,汪茂華在那兒憋著笑,而董明則徹底把臉給扭了過去,根本沒搭吳歌的茬兒!

  “喂,我說你們兩個,不說兩句嗎?怎麽都沒反應呢!”見到自己的話居然被冷場,吳歌有些摸不著頭腦,繼續問道。


  噗嗤,汪茂華實在忍不住樂了出來,“我說歌,你是以啥身份跟蔡倫生活了一天呢?”


  “啥身份,朋友啊,當他朋友有啥不行的呢?”


  “蔡倫是中官,就是太監,你跟太監是朋友,你又不是女人,不可能是宮女皇後,那你豈不也是太監了?”汪同學已經笑得前仰後合,一副自求多福的樣子看著吳歌,這真是個曆史白啊!

  **************************

  附文言文閱讀及題目


  張詠,字複之,濮州鄄城人。太平興國五年,郡舉進士,議以詠首薦。有夙儒張覃者未第,詠與寇準致書郡將,薦覃為首,眾許其能讓。會李沆、宋湜、寇準連薦其才,以為荊湖北路轉運使。奏罷歸、峽二州水遞夫。就轉太常博士。太宗聞其強幹,召還。張永德為並、代州部署,有校犯法,笞之至死。詔案其罪。詠封還詔書,且言:“陛下方委永德邊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帥,臣恐下有輕上之心。”太宗不從。未幾,果有營兵脅訴軍校者,詠引前事為言,太宗改容勞之。


  出知益州,時李順構亂,王繼恩、上官正總兵攻討,頓師不進。詠以言激正,勉其親行,仍盛為供帳餞之。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裏。


  初,蜀士知向學,而不樂仕宦。詠察郡人張及、李畋、張逵者皆有學行,為鄉裏所稱;遂敦勉就舉,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勸。


  鹹平二年,夏,詠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屬歲歉,民多私鬻鹽以自給。捕獲犯者數百人,詠悉寬其罰而遣之。官屬請曰:“不痛繩之,恐無以禁。”詠曰:“錢塘十萬家,饑者八九,苟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為盜,則為患深矣。俟秋成,當仍舊法。”五年,真宗以詠前在蜀治行優異,複命知益州。會遣謝濤巡撫西蜀,上因令傳諭詠曰:“得卿在蜀,朕無西顧之憂矣。”


  詠與青州傅霖少同學。霖隱不仕。詠既顯,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來謁,閽吏白傅霖請見,詠責之曰:“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何人,敢名之!”(選自《宋史張詠傳》,有刪節)


  1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夙儒張覃者未第第:科舉考中&b推辱主帥推:追究

  不痛繩之繩:捆綁d複命知益州知:掌管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議以詠首薦斧斤以時入山林

  &b為鄉裏所稱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詠悉寬其罰而遣之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d饑者八九求人可使報秦者,不得

  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裏


  &b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裏


  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裏

  d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裏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張永德被懲辦後不久,太宗就意識到張詠的意見是對的。


  &b當李順叛亂的時候,張詠敦促上官正出兵討伐,並為之隆重餞行。


  在歉收時,張詠主張對販私鹽的人從輕處分,並建議從此後都減輕刑罰。


  d真宗對張詠在四川的表現很滿意,通過謝濤傳達了對張詠的讚賞。


  5把文z文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詠與寇準致書郡將,薦覃為首,眾許其能讓。


  ()苟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為盜,則為患深矣。


  ()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何人,敢名之!

  最快更新羽半仙最新章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