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隨著包拯和展昭的離去,王鈞心頭的火氣也撒過了,冷靜了不少,衝著蘇賢道:“將文華殿百步之內清空,你也出去吧!”


  “老奴,遵旨。”蘇賢躬身道。


  看到蘇賢已經走到門口,王鈞突然開口,盜:“等等,如今貴妃有孕在身,住在仙靈府,稍後你派遣幾個宮女前去服侍,全都要今年剛入宮的可懂?”


  蘇賢一聽便明白王鈞的意思,皇宮之內亂七八糟的事情比較多,加上趙靈兒懷孕,難保一些嫉妒之人做出沒有理智的行為,會意的點頭,道:“老奴明白。”


  不一會兒,文華殿周圍全部清空,王鈞看著幾人,淡淡的道:“殷若拙已經歸順我大趙,下一步計劃便是解決南詔國的問題。


  不過開封府的事情給了朕一個提醒,那些所謂的江湖人,他們或許平日鋤強扶弱,斬奸除惡,可是並不代代表他們不會與官府做對,就像開封府盜印一事,或許他們不會在府衙盜印,但是有出現過殺官的現象。”


  王丞相和八賢王相識一眼看出對方的疑惑,立即清楚對方都不了解大趙在南詔國有什麽布局,隻怕他們兩人都是頭一次聽說頓時閉口不言。


  隻聽諸葛亮淡淡的道:“回皇上,無名已經在南詔國安頓下來,同時安排了三百黑衣衛聽他調遣。


  另一邊臣以按照皇上的旨意,秘密的把張遼將軍調去了昆州,同行的還有一萬暗夜軍,足以在南詔國事變的時候發揮作用,保證貴妃娘娘的安全。”


  王丞相和八賢王一聽滿是駭然,軍中發生了如此重大的事件,他們兩人一點風聲都沒有收到,不由的感歎王鈞所謀甚大。


  八賢王看著王鈞滿意的表情,斟酌著說道:“皇上,你這麽大的舉動,不會引起南詔國的不滿嗎?”


  王鈞搖搖頭,道:“不會,朕的一切舉動都是暗中進行的,倘若朕今日沒說,隻怕就連你們二人都不會知曉,何況目前南詔國當家作主的是拜月教主,以他的實力自信可以擊敗大軍。”


  對於南詔國的事情王丞相不知情也就算了,可是京城禁軍主將離去,現在又誰能夠代替張遼,王丞相眉頭一皺,道:“皇上,有一件事老臣不知道當說不當說?”


  王鈞眼中劃過一絲詫異,揮揮手,道:“王丞相盡管說。”


  王丞相抱拳道:“皇上,據臣了解張遼將軍是禁軍主帥,現在他離開了禁軍主帥一職,南下秘密前往昆州,那麽禁軍現在就沒有了主帥,老臣怕時間一長可能會動搖軍心。”


  王鈞若有所思的點頭,道:“你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王丞相一聽立馬搖頭,這麽多年官海生涯,他早已看出王鈞這些年秉承著文武兩分互不相管的策略,豈會在年老的時候丟了賢名,道:“請恕臣老眼昏花,不知哪位將軍才能夠接替張遼將軍的位置。”


  轉頭看向八賢王,王鈞笑道:“八王爺可有推薦的帥才?”


  說實話八賢王心目中最佳的人選便是狄青,或者王彥章二人,狄青在統帥之才上強出一頭,而王彥章個人實力較高,最主要他還是皇室宗親,不過他也明白王鈞最恨人插手軍隊。


  其他的軍隊還好說,可是拱衛京師的禁軍,那真是誰插手誰倒黴,微微低頭,道:“老臣也沒有人選推薦,還請皇上聖裁。”


  王鈞微微閉著眼睛,心道:“兩個老狐狸,就是有想法也不敢說出來,不過他們要是說了,自己反倒頭疼了,這隻禁軍將來需要鎮守京師可不能出了問題。”


  敲著桌子,緩緩地道:“朕有意讓狄青接替張遼,雖說他實力弱了一些,但指揮大軍的能力不下張遼,而且對軍陣有獨特見解,有他坐鎮禁軍的實力不會消弱。你們怎麽看?”


  王丞相和八賢王自知他們不適合搭話,因此等著諸葛亮先說,就聽諸葛亮道:“皇上聖明,此時禁軍應當求穩不宜大動幹戈,相信由狄青坐鎮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盡管八賢王在心裏最希望的人選是王彥章,不過狄青也不差,從某方麵來說還要強上王彥章一頭,躬身道:“皇上聖明。”


  王丞相更是沒有意見,他本來就沒有插手禁軍的打算,跟著道:“皇上聖明。”


  “好了,既然你們一致認可,下一任禁軍主將就由狄青接任。”王鈞點頭道。“說到這裏,朕也把範仲淹招了回來,對於他的安排你們可有意見?”


  作為文官之首的王丞相,一聽是故人的調動心裏一轉便有了注意,以前他就有推薦範仲淹的打算,可是不巧王鈞當時對範仲淹有另外的安排,未曾想到已經離開朝堂五年之久,毫無相信的範仲淹竟然要回來了,道:

  “皇上,老臣對範仲淹了解不少,過去就有推薦他為兵部侍郎的想法,不過這些年對他不慎了解,因此臣建議他先進入禦史台了解一段時間後,再具體安排。”


  八賢王搖搖頭,道:“王丞相這番話老臣不敢苟同,據臣所知近些年範仲淹在蜀川城為政一方,不僅大力發揚了商業,還提升了當地的農業,因此臣舉薦他進入戶部。”


  就聽諸葛亮笑道:“其實八賢王和王丞相的兩個建議都可行,不過臣建議讓範仲淹大人進入兵部。


  原來兵部有調動大軍,升遷將帥,不過自從皇上砍掉了這個職能,兵部實際上成為了三軍後勤,主職改成了打造兵甲,籌備軍糧,征兵等等。


  而範仲淹不止在政務上頗有建樹,對於兵法一道也有所了解,起碼可以說知兵。由他進入兵部,即不打亂其他幾部的部署,也不會擾亂兵部的章程。”


  八賢王和王丞相聽到這話不由的感到讚同,之前他們忘記了要是禦史台還無所謂,不過戶部官員已滿,要讓範仲淹進入戶部,還要踢下一個官員,齊聲道:“臣等讚同孔明大人所言。”


  “那好,等範仲淹回京就讓他去兵部上任。”王鈞拍板決定道。“繼續下一個提議,對於那幫無法無天的江湖中人,你們有什麽解決辦法?”


  王丞相立即抱拳,道:“回皇上,雖說那些江湖人沒有律法可言,但他們中的確用一部分能夠做到為國為民。


  就臣所知南武林盟主曾經多次幫助地方官員,鏟除山賊和為禍一方色妖魔鬼怪。


  還有北俠歐陽春,曾多次去往永寧關幫助邊軍抵禦鬼方族,盜取鬼方族情報,燒毀鬼方族糧草。


  還有小俠艾虎,一直以來都有幫助官府捉拿凶手,打擊罪犯的舉動。


  因此臣覺得不應該一杆子打死,對那些忠於趙國的江湖人應該讚揚,對那些違法的江湖人應該大力打擊。”


  王鈞白眼一翻,沒好氣的道:“王丞相說了這麽一大堆,你到底想說什麽?”


  王丞相嘿嘿一笑,明白王鈞有些不耐煩了,趕忙道:“回皇上,臣的建議是對這些與國有功的俠客,下一道聖旨進行封賞,可以賞賜一些財物讓天下人為之傳頌。


  同時下令各州府對那些違法亂紀的江湖俠客緝拿,並要時候可以下旨駐守州府的禁軍,調遣他們配合府衙圍剿。”


  八賢王皺皺眉頭,道:“若是平常時候王丞相你的建議非常好,不過我大趙如今正準備對南詔國采取某些行動。”


  頓了頓,悄悄指著屋頂,道:“還有那上麵動手,所以我們應當盡量不要大動幹戈,最好是平穩過渡。”


  王鈞聞言不由微微頷首,八賢王這番話的確是老謀深算,如今大趙以安穩為主,不能引起太大的動亂,問道:“諸葛亮,你有什麽想法嗎?”


  諸葛亮低頭思索了一會兒,道:“臣有個主意就是不知道可行嗎?”


  王鈞瞬間來了興趣,道:“說說看。”


  “稟皇上,要想解決那些江湖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有事可做。如今大趙多年未開武舉,不如舉辦一次武舉,讓那些江湖人有機會參與。”諸葛亮笑道。


  王丞相一聽不由的感到不解,那些江湖人根本不會什麽兵法,調兵遣將他們也不在行,讓他們參加武舉豈不是笑話,道:“孔明,並非老夫看不起他們那些人,那些江湖人士飛高竄地沒有問題,可是兵法什麽的根本是他們不會,讓他們參見武舉有什麽意義?”


  諸葛亮哈哈一笑,道:“王丞相這點我當然清楚,不過我們可以成立一個新的衙門,讓那些所謂的江湖人士踴躍參加。”


  在八賢王看來諸葛亮還是太過年輕,對那些江湖人不太了解,長歎一聲,道:“孔明你有所不知,那些江湖人視進入官府為恥辱,一般稱所有進入朝廷的江湖人為朝廷鷹犬,因此他們不可能進入朝廷的。”


  諸葛亮一聽微微搖頭,道:“這一點八賢王你說錯了,那些江湖人並非不願意進入朝廷做事,隻不過是沒有門路罷了。


  你真以為那些所謂的江湖人沒有任何願望嗎?不,他們的欲望比其他人大多了,要不然他們為什麽那麽熱衷揚名立萬,熱衷所謂的武功秘籍,熱衷所謂的財寶,他們不過是想要的更多罷了。”


  八賢王一聽不由思考起來,發現諸葛亮說的的確有道理,除了少數幾個大名鼎鼎的俠士,大部分江湖人都喜歡大口吃肉大口吃酒,喜歡金銀珠寶,美女,武功秘籍等等,而這些朝廷都有,按照諸葛亮的想法,或許真的可以,道:“孔明,繼續說說。”


  “這一次武舉分成兩種,一種正常的武舉,他們和以前一樣安入軍營充當百夫長,千夫長,都頭等武職。


  另一種則是名譽上的地位,可以賜勝者一些封號,例如天下無雙,鐵鎖橫江,刀神,神拳無敵等等,然後賞賜勝利一些金銀珠寶,武功秘籍和莊園。


  不過為了讓那些江湖人能夠積極參加武舉,還可以加一些甜頭。例如天下前百者可以見官不拜,武舉第一稱為天下第一,由皇上親自下旨冊封,另賜一座賜匾,若是願意可以入超為武官,由他建立一個新的監督江湖的六扇門。”


  王丞相不由鼓鼓掌,道:“好辦法,為了引起那些武林高手的參加,老臣建議除了願意加入朝廷的江湖人,可以給那些不願意加入朝廷的勝利者加封一些虛官,讓他們可以受到一定約束。”


  王鈞三人不由點點頭,有些人自由慣了的確不願意加入朝廷,有了那些虛官可以讓他們倍有麵子,的確能在某種程度上約束他們。


  年輕的時候八賢王曾在江湖上闖蕩過,因此對江湖人有一些好感,故此他認為對那些江湖人有一定了解,這個計劃的確很可能成功,道:“孔明這個辦法的確很好,不過以我對他們的了解,隻怕他們會製造一些混亂,最重要一點是比試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傷亡。”


  諸葛亮眼眸深處流露出一絲狠辣,竟然他們敢打朝廷的臉麵,就應該最好受罰的後果,道:“八賢王此言差矣,即使沒有我們舉辦武舉,江湖之上的比試和挑戰也從來沒有少過,到時候傷亡更大,不如讓朝廷掌控在手裏更加安全。”


  八賢王聞言不由有些遲疑,有朝廷主持的確可以減少江湖人的傷亡,而且有了朝廷的武舉,也可以吸收一些願意加入朝廷的江湖人,緩緩點頭,道:“本王讚成,不過本王還有一個問題?”


  諸葛亮驚訝的望著八賢王,問道:“敢問王爺還有什麽問題?”


  八賢王下意識看眼王鈞,遲疑的道:“我們有一些官府大員養了一些江湖門客,不知道他們可不可以參加?

  咳,咳,還有一些朝廷的客卿喜歡權勢,他們能參加嗎?”


  王鈞聞言不由思考起來,要是讓他們加入武舉豈不是更像一些,同時可以顯示出朝廷的態度想要吸收江湖人,不過要是在比武的時候死掉,隻能算他們倒黴,道:“可以。”


  八賢王一聽抱拳,道:“臣代那些客卿,門客感謝皇上。”


  “有一件事你要記清楚,不管是誰的門客和客卿隻要參加了武舉,到時候擂台之上就是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了。”王鈞深深的看著八賢王道。


  “回皇上,老臣明白了。”八賢王抱拳道。


  “明天你們就把此事提出來在朝堂上議議,你們回去準備一番吧!”王鈞揮揮手,道。


  “臣等告退。”三人抱拳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