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蘇折壓根就不想要這個孩子
沈嫻望著頭頂的暖帳,還久久無睡意。
今晚的一幕幕重新浮現在她腦海裏,她伸手不自覺地撫上自己的鎖骨處。那裏的痕跡猶還隱隱發燙。
旁邊的小腿睡得很熟。
沈嫻鬼使神差地起身,走到妝台前,將那抹肌膚呈現在銅鏡裏。她可以清晰地看見那吻痕,紅豔醴麗如梅花。
沈嫻以為,玉硯鬧別扭,等過兩天就好了,以前在池春苑也是這樣。沒想到這次玉硯卻去而複返。
玉硯站在門外,沒有推門進來,而是在門外問:“公主睡了嗎?”
沈嫻方才沒忽略玉硯臉上複雜的表情,那不是她一個小丫鬟該有的神色。今夜若是她有話憋著不說,怕是一晚上都無法安眠了吧。
沈嫻隨手拿了屏風上的一件外衣披上,道:“進來吧。”
玉硯進來,憂憂望著沈嫻,道:“奴婢有話說,怕吵到小腿,請公主移步到外間來。”
沈嫻回頭看了一眼,小腿沒醒。她便撚著衣裳,走到外間。
不想玉硯在她麵前,卻噗通跪了下去。
沈嫻眉頭一跳,道:“玉硯,你這是作甚。”
“奴婢有話說,請公主聽奴婢一言,等奴婢說完以後,如若公主還堅定不移地認準了他,那奴婢往後再無話可說,定不會再像之前和今夜這般百加阻撓公主和他在一起。”
沈嫻看了看她,隨後在外間的椅上落座,輕聲道:“你心裏有疙瘩,以前問你的時候你不肯說,如今倒是願意主動說了。也罷,今晚索性說清楚吧,我聽著。”
“以前奴婢不肯說,是因為奴婢心生糾結,二娘對公主和小腿都很好,奴婢是親眼所見,奴婢不忍公主與二娘鬧翻了去。橫豎那都不是二娘的錯,奴婢不是不明事理的人。”玉硯含淚道。
沈嫻道:“你起來好好說,別哭。”
玉硯擦了一把眼淚,道:“不,這事沒法好好說,這也一直是奴婢心頭的一根刺。”
沈嫻隱隱皺了皺眉,不知為何,感覺玉硯接下來所說的話,並不是她想聽到的。
玉硯道:“以前他是公主從小到大的老師,公主一直憎他,因為他背棄先帝,投靠新朝廷。如若公主能放下前朝往事,便罷了,奴婢沒什麽好說,隻希望公主能過得快樂。”
那些事早就已經不是秘密,現在的沈嫻和以前的沈嫻不一樣,以前的沈嫻迷失在那場宮變重創裏,所以看不清形勢;
而現在的沈嫻想來,那時的舊朝大勢已去,蘇折如不那麽做,朝堂重臣都無法保全,而他更無法保全沈嫻。
可那些,終歸是發生在以前的沈嫻身上的事。即便是蘇折做錯了,與現在的她沒有牽扯,她也根本不在乎。
她不曾參與過那些過去。
沈嫻輕聲道:“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
玉硯道:“隻要公主能放下,奴婢當然對蘇大人沒有什麽成見,即使蘇大人是公主的老師,公主也執意要愛上他。”
玉硯哽了哽聲,又道:“打從公主從邊境回來,奴婢就開始阻撓,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小腿。”
她含淚望著沈嫻,問:“公主還記得連公子嗎?”
“連青舟,我怎麽能忘。”隻是沈嫻從回京以來,就沒再見過他。不知道他去了什麽地方,也這麽久沒收到過他的音信。
玉硯道:“奴婢清楚地記得,公主離京的時候吩咐,若是宮裏有人來,奴婢就和二娘帶著小腿去找連公子幫忙。”
“連公子是個好人,他一定會出手相助的。那個時候他尚且還沒有離京。連公子是在小腿進宮以後才離京的。”玉硯絮絮道,
“在那之前,府裏的管家也早派了人仔細留意著宮裏,要是宮裏一有人過來,還能盡快知道,這樣也好護送小腿提前離開。”
“公主和將軍都不在京裏,要是小腿被帶進了宮,奴婢實在不知道他在宮裏會怎麽樣。我們本來是能夠走的……可是二娘她……”
沈嫻手扶著椅把,指尖有些泛涼。
她從不曾聽玉硯或者崔氏提起過這其中的細節。
沈嫻問:“可是二娘她怎麽?”
玉硯道:“二娘故意拖延時間,磨蹭到宮裏人來。我們沒能走掉,隻能眼睜睜看著宮裏人把小腿帶走。”
玉硯說著又哭了,道:“二娘平時裏那麽疼愛小腿的,怎麽就偏偏在那個時候出差錯,奴婢不相信她是想害小腿。奴婢問過為什麽,可二娘不肯說。”
“二娘始終是蘇大人的人,在她難以開口解釋的時候奴婢就明白了,如若不是蘇大人要求她那麽做的,她怎麽會忍心把小腿送進宮裏。”
“是蘇大人不想要小腿,所以不讓二娘去找連公子求助。是他不想要這個孩子,所以就算最後公主失去了小腿,他也不會覺得可惜!”
玉硯淚流滿麵,“公主,他這樣的人,真的值得托付終身嗎?”
沈嫻在椅上坐了良久,身子有些涼,從腳心涼到了頭頂。
她腦中響起了一句話——原來,蘇折壓根就不想要這個孩子。
就在她幾乎確定蘇折就是孩子的親生父親時,才發現了這一點。
聽起來是有些可笑。
沈嫻失神地看著玉硯,輕聲道:“玉硯,你在逗我嗎?”
玉硯道:“奴婢若有半句假話,就天打雷劈。公主不信,可以把二娘叫過來當麵對質。”
蘇折指使二娘不去求助於連青舟,這樣二娘無法帶著小腿離開,後來又讓連青舟離京,這都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她不顧一切要回京,為救小腿兜兜轉轉,在他看來其實就是多此一舉,白忙活一場?
原本這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
還意味著是他和她一起離京,再雙手把小腿奉送進宮,一開始就沒打算讓她回去,而小腿在他手裏注定是個犧牲品。
可惜最終他低估了她的決心,才使得他們陷入了如今的僵局。
要是沒有小腿,要是沒有她執意回京,恐怕此時的大楚,應該已經戰火連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