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虛假的道境
修行之人不畏皇權,但麵對一國之主,該有的禮節也應當要有,隻是方平沒想到他居然如此不顧身份,像個孩子一樣拉他坐下後,隻顧著盯著流雲之精看個不停,根本不給他任何行禮的機會。
這樣,也挺好。
方平一笑,道:“這確實是流雲之精。”
“哦!”秦弘和轉過頭來,“快給朕說說,它究竟是一種什麽樣的存在,又如何產生的。”
“此物似氣非水,似水非水,看似有形,實則無形。”
方平在兩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之時,一把移開琉璃罩,上方的阻礙消失,流雲之精當即迅速的飛向高空,秦無咎反應過來,迅速的伸出手,卻抓了個空。
“糟了!”秦弘和道。
“陛下莫急。”
方平自信一笑,伸指在虛空一點,一股神念探出,化作一道繩索,輕而易舉地抓住已經升至半空的流雲之精,而後緩緩地拉了回來。
“你是怎麽做到的。”秦無咎立即問。
他剛才可以明確的肯定自己已經碰到它,然而卻什麽也沒抓住。
“神念。”方平解釋道:“以無形製無形。”
“原來如此。”
秦無咎恍然,同樣伸出一股神念,果然感覺到流雲之精真實的觸感。
“陛下可用手摸摸看。”
方平道。
秦弘和慢慢伸出手,看似已經碰觸到,手指卻如穿過無形的空氣一般,從流雲之精的中央滑過,什麽都沒有感覺到。
“太神奇了。”秦弘和連連搖頭,讚歎不已。
隨後,他又感到一絲異樣,輕輕撚著指尖,感受淡淡的麻痹之感。
方平注意到這一幕,“有點麻,是不是?”
“什麽原因?”秦弘和問道。
“陛下請看。”方平指著流雲之精的邊緣,秦弘和認真望過去。
流雲之精邊緣,並沒有清晰的界限,漸變的轉化,像是筆鋒提起時的殘留,似又白雪邊緣,模糊不定。
“這是殘餘的雷霆。”方平解釋道:“流雲之精,不是人間之物,是道境修行者渡雷劫的產物。一般情況下,極難以出現,雷劫降臨之時,百裏方圓的高空內,空無一物,隻有偶然的機緣,才有可能存在一朵尚未散去的白雲,在九天神雷之下,轉化為流雲之精,遺落人間。”
秦弘和聽得似懂非懂,暗暗點頭。
然而此時秦無咎卻突然皺緊眉頭,嘴裏念叨著兩個字:雷劫?
方平不解的望過去,“王爺?”
秦無咎回過神來,臉上的皺紋擠得更緊,似是有著天大的疑問,麵對方平的目光,他遲疑的開口,“道境要渡雷劫?”
方平愣了愣,反問道:“難道不是?”
秦無咎猶豫不決,道:“為何我……從未聽說過!”
“什麽?”
方平道:“怎麽可能!”
秦無咎沒再說話,撫著額頭想了很久,終於緩緩開口,道:“我確定,我從未聽說過,道境需要渡雷劫一說。就算是劉彥白……”
提到這個名字,他的臉色忽然有些不自然,他望了望秦弘和,對方也同樣露出了不悅的神色,卻也沒什麽太大的反應,秦無咎繼續道:“他是在上京入的道境,那一天是……”
秦弘和突然插進來,“九月初三。”
秦無咎胡子一抖,又道:“那一天,我和劉承澤守在門外,他在房內。從早上到夜裏,整整一天閉門不出。剛過子時,他忽然打開門,告訴我們他已入道境。”
方平問道:“毫無動靜?”
“毫無動靜。”秦弘和道:“那天萬裏無雲,烈陽高照,父皇同樣在摘星樓等了一整天。”
方平心裏有些亂。
道境渡雷劫而生,在輪回之中,簡單就是修行的基礎,可為什麽到這裏就變得不一樣了?
沒有經曆雷劫的道境,又怎麽能算是道境呢?
“如果沒有經曆雷劫,會怎麽樣?”
秦無咎似乎想到什麽,問道:“天語樓所說的修行前路斷絕,會不會與此有關。”
“極有可能!”
方平忽的起身,在花園中來回走動。
“道境三步,悟道,入道,合道。”
他將第一世的修行經驗,緩緩說了出來,“每一步晉升都會有雷劫降臨,其作用有三,一為警示,天境以下,人還是凡胎,逃脫不了生老病死的範疇,而道境,可稱之為半仙,就算肉身消亡,神魂也可存於世間,天地以為警。”
方平走幾步,繼續道:“二為懲罰,修行是逆天而行,跳出輪回苦海,於天道有違,所以天降雷霆,度過了就是魚躍龍門,從此逍遙自在,度不過,由化為灰灰,不存於世。”
說到這裏,方平又有些不解。
第一世中,他就已經合道而入,距離再上的傳說中的境界,也隻餘臨門一腳,按理就算身死,也可以存於世間,而且還會有肉身修複的一天,然而他卻在被殺後墜入輪回。
而且他的輪回似乎跟別人又有些不一樣。
這一點,不是現在所能明白的,隻有未來某一天,重新回到那一界,找到衛青衣當麵問清楚,或者才能知道答案。
方平搖搖頭,不再去想,繼續道:“同時還有天地道韻存在神雷之中,這是天地的賞賜,也是修行的機緣,吸收之後的才能再進一步。”
最後,他看向認真傾聽的兩人,“如果沒有經曆過雷劫,這天下的道境,都是虛假的道境,空有道行,而無道韻,飛升,簡單是癡心妄想。”
兩人齊齊一震。
方平話裏意義,影響不可謂不大,然而他們卻沒想到,方
平居然現在僅僅是人階,居然對道境有如此的了解。
秦無咎的反應相對好一些,他已經見識過方平的不凡。
對於秦弘和,就完全不一樣了,他望著方平,心想著或許用不了多久,大周就能出現第二個道境來。
隻是……
希望你不是第二個劉彥白,而我也不會重蹈覆轍。
世間對劉彥白消失於大周,有很多猜測,有真有假,多數是坊間傳言,然而隻有他才最清楚,劉彥白確實背叛了大周。
在他入道境後三天,他就親自入了皇宮。
“大周已經容不下我劉彥白,我劉彥白也無愧於大周。今夜我將離開,從此永不再見,告辭。”
這是他親口所講,先皇秦無淩親筆血書記下。
恨意幾乎填滿每一道筆劃。
大周憑無數資源供應的結果,隻是換來“告辭”二字。
寫者恨意滿滿,看者亦是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