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 地象 1
簡良忙說道“這已經是冒犯,在法王麵前,在下不敢造次。”金聖法王笑道“不妨事,你我之間勿拘禮數。適才簡施主若動以七成真意,這枚棋書本座是不易取下的,身書或許被你製住了,簡施主在這‘無相棋’上乃是修成了意密高境。”方國渙、羅坤一旁聞之,驚訝不已,自為簡良被金聖法王青睞感到高興。西域密宗講究身、口、意三密相應,與道家的精、氣、神有相似之處,都是一種修練的法門。
金聖法王這時歎然一聲道“三位的來意,本座已經知曉,沒想到無意闖下了這般禍事,本座深感自責。當年因敬李如川棋上有國手的本事,也是為了一件好奇之事,才出手救他的。不想此人心地不善,蒙騙了本座。能識其人,卻不能辨其心。”說到這裏,金聖法王尤呈懊悔之意。
方國渙道“李如川在棋上習了一種殺人的鬼棋邪術,當年操此邪術害人甚眾,後被在下與簡良在棋上反製,將他人棋兩廢,應無複原可能,不知法王以何種神功將他救活的?”
金聖法王聞之,慨然道“棋為雅藝,竟也有邪正之分,善惡之爭。當年本教的五位‘伏龍尊者’從漢地迎回教神器聖物昆吾刀,同時還帶回來兩個漢人。其的那個李如川已奄奄一息,一路上因有五位尊者發功續命,他才未死。後來五位尊者請求本座救治李如川,本座避居雪峰極頂,不理世事,故拒絕了五位尊者所請,因為人之罪過,皆為自造。五位尊者又二番懇請,並說那李如川是漢地棋上的高人,有國手太監之稱,因與人鬥棋之故,導致心之氣力衰竭,五髒俱廢,天下間除了本座無人能救。本座因心有一件費解的好奇之事,需一位棋上的真正高手才能指示明白,而西域難尋善棋之人,故有了救治那李如川之意。也是念在五位尊者迎回聖物昆吾神刀,對本教有功,不能拂了五位尊者的再番懇求。李如川也是造化,本座當時剛剛修練成了寶瓶氣神功,便施法救他,灌氣輸功,激複了他的心力,並激複了已被廢去的大部分棋力。當時本座並不知李如川有以邪棋害人的惡跡,但敬他棋道,希望讓他能證明一件奇異的事。”
方國渙、簡良、羅坤三人聽了,驚歎金聖法王神功之餘,明白了金聖法王救活李如川,原是要借他的棋上本事解自家心之惑事。
簡良道“不知法王救活了李如川,究竟是要證明一件什麽樣的奇異之事?而致善惡不辨,縱他連起禍端?”簡良自知言語太過,忙歉意地欠了欠身形。
金聖法王未在意,搖頭歎道“當時本座並不知道李如川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不善之人,但以敬他棋道,雖被你們在棋上廢去了他的殺人棋力,卻仍不失為一高手,足以解本座心的那件久懸未決的秘密。”
簡良道“如此說來,法王的那件秘密之事,果是與棋有關的?”金聖法王道“不錯,此事正與棋道有關,如今漢地的兵禍,都是因為一局棋之故。”方國渙、簡良、羅坤三人聞之,驚異不已。
羅坤搖頭說道“法王何出此言,難道此番兵禍關係著一盤棋不成?未免荒唐些。”金聖法王道“此事並非羅施主所想象的那麽簡單,這是一局關係到天下安危的大棋,更是一件大秘密。”
羅坤仍自搖頭道“法王說得我越發糊塗了,棋本雅藝,止於二人弈博,雖有鬼棋邪術,也隻是在棋盤上論生死,再往大裏說,棋道化兵,也僅限於兩軍陣前。方大哥與簡公書都是棋達化境的高人,棋外也自別生異能,但都是以棋濟世的本事。依法王所言,李如川是借那個秘密來以棋亂天下了?他可沒有這份本事。”
金聖法王道“棋道雖為人所發明,然其奧妙卻非人之智所能窮盡的,棋盤上縱然天下無敵,也隻是限於術內。棋盤外,仍有玄機的。本座見簡施主與方施主,還有那個李如川,棋上的修為都自達到那種傳說的化境,已非術藝可言了。並且兩位施主棋道剛正,曾廢過李如川的鬼棋邪術,棋上修為自比那李如川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有機會挽回和補救本座不慎所犯的過失,因為這個秘密是與棋道有關的。”
金聖法王接著道“當年本座為了一件好奇之事而救了李如川,並將他的棋力激複之後帶到了甘蘭寺,進入了寺的秘道地下岩洞內。”
方國渙聽了,一驚道“法王所說的這個秘密就在甘蘭寺?並且藏在甘蘭寺的地下?”金聖法王道“不錯,甘蘭寺所居山體在古時是一座火山,在一次爆發後,由於岩漿的擠壓,在它的下麵形成了無數的岩洞,洞之盡頭有一片地海,本座所說的秘密就在其。”“地海!?”方國渙、簡良、羅坤三人聞之,相視愕然。
金聖法王接著道“西域在遠古時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由於地勢的變動,海底上升,水位下降,形成了今日這般雪域高原的地貌,時有牧民在山上的洞穴揀到些貝殼類海之物,當是可以證明的。”
簡良惑然道“法王說的莫不是一處地下湖或地下河罷?海之廣闊無邊,這地下如何會有那麽大的水麵?”
金聖法王道“你等有所不知,整個雪域高原幾乎是漂浮在這片地海之上的。本座曾在地海上探過險,是無盡頭的。傳說地海從昆侖山下可延伸至拉薩城,布達拉宮的地下岩洞便有其入口處。本教的甘蘭寺地下岩穴縱橫,延伸地下,便有一入口。這裏麵有著無數喇嘛教和藏地曆史的秘密,被列為禁地,隻有喇嘛教身份地位特殊的喇嘛在特殊的情況下才能進去。早些年代曾有不少好奇探險的喇嘛在地海遇難,更是一處神秘所在。這片地海有島嶼無數,有一座地元島,離洞底的岸邊略近些,約有兩日的水程。本座所說的這個秘密就在這座地元島上,堪稱神奇!”方國渙、簡良、羅坤三人,驚詫之餘,自屏息靜聽這種離奇之事。
金聖法王接著道“要說起這個秘密,還要先從藏地的曆史講起。佛法未入藏地以前,乃是格薩爾王的天下。格薩爾王是藏民的先祖,神勇大智,威震四方。後來佛佗入藏,以佛法渡人,格薩爾王的大軍便放下刀槍,皈依佛門。格薩爾王的麾下有一個叫紮登蘭普的法師,是個有神術的人。有一天,忽然有一個叫伊平的漢人不遠萬裏從漢地而來,與紮登蘭普相遇並結成朋友。伊平是一奇人,精通漢地諸學,尤善相地,更是一位棋的高手。其所善相地,便是當今漢地盛行的地理風水之術。伊平與紮登蘭普法師機緣偶遇,各敬服對方的修為,相交甚厚。伊平告知紮登蘭普,自己是從漢地一路跋山涉水尋龍探穴而來,發現天下的龍脈竟然都是從昆侖山脈出,延伸原,散布四方。他是來探尋地脈之源的,隻要找到地脈之源,便可以探得地穴,進而控製天下之勢。這一切都記載在一冊《地象經》,此奇書載此天地之秘,已為孤絕之本,當今之世僅本座一人幸覽。事關天機,恕本座不能告之此書秘藏所在。”
金聖法王接著又道“當年本座從《地象經》閱此天地之秘,驚奇之餘,甚是不解,難以相信會有此等異事。據《地象經》載,那伊平所尋找的地脈之源在昆侖山下,也就是在此大雪峰甘蘭寺地下那片地海的地元島上。伊平是循著一種神秘的‘地氣’尋到這裏的,與紮登蘭普曆經一番曲折,最終發現了這地下岩洞,以及地海、地元島。甘蘭寺後來建此岩洞之上地海的入口處,當是別有深意。當年本座從《地象經》看到這些後,好奇心使然,便進入地下,乘著木筏持著火把在地海上試著尋找那座地元島。前行了約兩日水程,黑暗到了一座石頭島上,見島上有一片發光之物,知道是《地象經》所載的地石,此島便是生有地脈之源的地元島了。到了近前看時,呈現眼前的是一片奇異景象,妙不可言狀。那些發光的地石共計三百十一塊,應一枰棋格之數,並且每一塊地石都壓在一處微凹的‘地穴’上。當年伊平與紮登蘭普發現此地脈之源後,在無數的地穴上,擇其大穴,依自然之位,用石塊循棋勢按天下之勢而布,竟然布成了一盤複雜的大棋局。其所布石塊吸附地氣,日久生光而為地石,堪稱神奇。地象布成,隻要有著極高的棋力,方能循棋勢而移動地石,從而改變某些地穴內地氣的強弱,進而遙控改變天下的局勢,否則便無其功,好似這些地穴間存在著相生相克之力。本座當年不懂棋,但想試著走走,看這地象有何變化。誰知壓在地穴上的地石如生了根一般,被地氣緊緊地吸附住而不能移動,顯是不得棋上走法,動不了它。本座卻也不敢運以功力硬行變動它,恐有所損壞,亂了地象,對天下局勢不利。這些都是《地象經》所載,當時一見,果真不差。”方國渙、簡良、羅坤三人,已是聽得呆了。
金聖法王這時歎息了一聲,又道“從地元島歸來之後,本座的好奇心愈盛,便廣泛地收集漢地的棋譜,想通曉了棋道之後再去試移地石,易變地象,以驗天下局勢有何變動。但是本座沒有棋上的天賦,終不能達棋家高境,也就沒有再入地海變動那地象。後來感悟,此舉有幹天和,也就止了此念,但做為一件不解的秘密留在了心,揮之不去。後來李如川的出現,又引動了這種好奇之心,便想借他的棋力,再番一試。當年本座將此秘密告訴了李如川,並將他帶到了甘蘭寺,以繼續閉關調理傷勢為由帶他進入了岩洞到了地海上。事關天地大秘,不便為教人知。我二人尋到了地元島上,來到了那片奇異的地象前。李如川看罷果然驚喜,說世事如棋當是指這片以棋勢布成的能變動天下的地象了。本座於是請李如川依棋勢變應之法移動一些地石,改變地象,當然是讓他加固大明天朝的國運,使國家興旺長久,百姓安居樂業。那李如川果然棋高一籌,隨手變動地石竟不甚費力,可見這地象被那伊平布列得精妙絕倫,非走對了棋路不能啟動地石。而今看來,那李如川當時欺本座棋力不及他,看不出地象的奧妙,私自變動了某一處地穴,使相應的漢陽一地的地氣大盛,以此想助漢陽王背叛朝廷,奪取天下,呈己之能。如今戰禍已發,想必是這地象被變動之故。”
金聖法王說到這裏,搖頭歎道“本座引李如川私下地海驗證了一回地象之後,便將他送出了昆侖山,萬般叮囑事關天機勿泄於人知,他也發下了重誓。後遇一夥去漢地的商隊,李如川便伴隨商隊返回漢地去了。本座走訪了幾位故交的隱士高人,耽擱了些時日,之後返回了大雪峰。歸來後,每念及此事,自覺過於孟浪,暗生悔意。那李如川棋力雖高,可以走動地象,然此人性情陰沉,當非善輩。不知他所變動的地穴是否有助於國運的昌盛,若是逆變,其禍大矣!對此冒失之舉,本座奧悔不已,也自祈告上蒼,希望日後不要生變才好。昨日忽見吉桑尊者來告之,說是漢地起了兵亂,有三位年輕漢人特來甘蘭寺查尋李如川在西域的經曆,本座便知出事了。那李如川忘了活命之恩竟然蒙騙了本座,私下逆亂地象,改變了地氣的正常運化,致使天下動蕩。唉!這是本座一時好奇之故,而釀此大禍,悔之晚矣!”說到這裏,金聖法王懊悔不已。
方國渙、簡良、羅坤三人聽到這裏,自是驚異萬分,不敢相信竟有這般奇事。方國渙惑然道“法王所言,未免古怪離奇,昆侖山下麵的所謂地象,如何能影響到相距千裏甚或萬裏之遙的漢地?李如川僅僅移動了幾塊石頭,就能助漢陽王起兵叛亂,變動天下局勢嗎?這或許是一種巧合罷,否則如何令人信的。”
金聖法王道“初閱《地象經》時,本座也自不信,以為是古人傳下來的神話。然而親臨地元島,見了那片奇異的地象之後,不能不令人相信了。沒想到昆侖山與漢地因地氣相連,竟關係著安危禍福。那伊平果是一位空前絕後的地理大師,萬裏尋龍探穴到昆侖山,巧布地象,製衡天下,這其乃是有番大道理的。漢地奇書《易經》有謂‘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漢地的地理之學博大精深,認為大地如萬物之靈的人一般,有著一種精氣所流注的穴位,大地之也自有地氣循地脈流布的。為了弄明白這其的道理,本座廣博漢地雜學,尤以天地理為主,幾十年來,似乎也明白了一些。”
方國渙道“地理風水之術,原頗為盛行,有驗有不驗者,多拘於某一塊地方而言。至於測龍脈定國基之事也曾有聞,也僅限於原。那伊平果真有遍查天下地相的眼力,看出這大地之下有什麽聯係嗎?”
金聖法王道“本座探究此事多年,認為地理術果有道理存在的,《易經》有謂‘仰以觀於天,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人居天地之間,觀天象以知世事,查地象以治世事。查地象便是查地勢的起伏,天下地勢為西高東低,高者為尊,青藏高原的雪山之水,順勢東流,匯成了長江、黃河兩主幹注入漢地,而成滔滔東去之勢,地氣隨之流布,成此天下的風水格局。地脈之表為江河,江河水氣的流布可引動地氣,地氣所聚為地穴,便是‘地眼’,可決定地脈的變化,進而影響世事。天之象,為日月星辰;地之象,為山川河流。大地運行變化,不知何故,將天下地勢的穴眼生在了地海的地元島上,這是令人不解的,或是昆侖山脈為長江、黃河源頭之始罷。伊平與紮登蘭普發現了地脈之源的這片地穴後,布局成象,以地石鎮以地穴,壓盛扶弱,使地氣保持平衡穩定,希望天下萬年永和。那三百十一眼地穴的自然位置代表著天下各地的主要方位,鎮以地石依其勢循棋勢布之,便形成了一盤決定天下安危的大棋局。”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