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螳臂> 第十九章 神龍變化

第十九章 神龍變化

  慈沾對於七說:“善和,你可要受些苦了。”言罷,舉起一桶滾燙的開水兜頭向於七澆來,頓時,於七變得麵目全非,啊的一聲,載倒在地。


  慈沾把於七搬到禪床上,拿一張破席子給於七蓋上,然後走到院門前,打開了大門,高誦一聲:阿彌陀佛。


  門突然打開,清兵嚇了一跳,紛紛後退。待定睛一看,原來是個須發皆白的老僧,便又圍了上來,喝問:“於七可在裏邊?”


  慈沾說:“佛門清靜之地,哪有什麽於七於八?”


  清兵將領說:“少廢話,給我進去搜。”清兵蜂擁而入。


  搜到禪房的清兵大喊起來:這裏有個人。


  清兵將領聞言,厲聲問慈沾:“老和尚,裏麵是什麽人?”


  慈沾說:“是老衲的弟子善和,得了天花,活不了幾天了。”


  清兵將領命人進去看看,一個清兵小心翼翼走了進去,拉開破席子一看,一個豬頭樣的人躺在那裏,隻有進的氣,沒有出的氣。嚇得趕緊跑出來,說:“不是於七。是個活死人。”


  清兵撤走後,慈沾立刻用藥把於七全身抹了個遍。於七在慈沾的調理下,慢慢複原。


  經過這場浩劫,於七遁入空門,潛心修行。不知何時,華嚴寺的香火慢慢興盛起來,寺中的和尚也越來越多。慈沾見弟子眾多,便挑選些資質好的年輕和尚,教授少林拳法。


  白天於七看著和尚們練習少林拳,晚上止不住心癢,便找慈沾去討論拳法,慈沾和於七在禪房內比比劃劃,兩人的功夫都大有長進。慈沾說,這是以武入禪,是很好的修行。


  有一天,於七在院子裏休息,偶然間發現眼前一隻螳螂和一隻蟬正鬥得不可開交,於七來了興致,抓了幾隻放到自己房間,仔細觀察螳螂捕蟬的每一個動作,將它們進行分化研究,竟然悟出其中的五大訣竅:輕、快、遠、準、狠。他將螳螂的技擊手法揉進於家通備拳之中,不禁有豁然開朗之感。


  借鑒螳螂的進攻技術,於七的技擊手法一下子豐富起來,他把這些手法總結為:勾、樓、采、掛、黏、沾、貼、靠、刁、進、崩、打十二字訣。以這十二字訣為統領,於七演化出一套別出心裁的螳螂拳。螳螂拳與原有的通備拳相比,更富於連續進攻性,所謂“不刁不打,一刁就打,一打幾下”就是講的連環進攻,用連環緊扣的手法直逼對方,使敵無喘息機會。同時,其講究正迎側擊、虛實相互、長短兼備、剛柔相濟、手腳並用,更是使人難以捉摸,防不勝防。


  於七琢磨出這套拳法後,與慈沾試手,慈沾難以應付,大驚,問:“這是什麽拳法?”於七大笑說:“就算是螳螂拳吧。”慈沾大喜,遂與於七終日研磨,又將其中的一些招式做了修改,使之更適合實戰的需要。


  拳法成型後,於七便在寺內教和尚們練習。因和尚們都有少林功夫,於七便在少林功夫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形成了華嚴寺外家風格的螳螂拳。所以,華嚴寺所傳的螳螂拳,其外功是鐵砂掌,內功是羅漢功。而於七自己所練的螳螂拳,則是以通備拳為底子的螳螂拳,也就是虞浩東家傳拳譜所記載的通備螳螂拳。


  聽到這裏,程虞恍然大悟,原來於七就是自己的祖師爺。他問虞浩東,既然於七在華嚴寺出家,而於家的幸存者在虞姬寨,這拳譜又是如何傳到虞姬寨的呢?


  虞浩東繼續講了下去。


  當年於德福和戚老夫人、七嫂、於守經逃到虞姬寨後,七嫂等身上本就帶了些細軟銀兩,加上於德福善於農耕,一家人生活倒也無憂。於德福給老夫人買了一個丫鬟,減輕了七嫂的負擔。於守經則在私塾讀書,雖然戚老夫人說了,於家子孫決不到清朝為官,但書還是要好好讀的,漢家的文脈不能丟了。本來,這於守經就長得文弱,不像他父兄喜歡舞槍弄棒,卻好舞文弄墨,所以於七並不甚喜歡這個小兒子。但經曆這場血的洗禮,戚老夫人和七嫂都覺得,反而是守經這樣的書生能夠平安一生,所以,逃到虞姬寨後,便讓守經一心隻讀聖賢書了。又過了幾年,在七嫂的張羅下,於德福也娶了媳婦,虞姬寨漸現出興旺景象。


  隻有戚老夫人,一直臥病在床。


  這年中秋,戚老夫人正躺在床上和七嫂閑話,互聽院子裏丫鬟在大聲吵嚷:“你這和尚,都給你吃飽了,還不走開,卻坐在這裏作甚?”


  戚老夫人對七嫂說:“這丫頭喊啥呢,媳婦你到窗戶前看看。”七嫂到窗戶前看了看,說:“娘,是個僧人,坐在咱門廳裏,不知為啥,小丫鬟要往外推他。”


  戚老夫人說:“他不走,可能還需要些施舍,看看廚房裏還有沒有饅頭了,再施舍些饅頭給他吧。”


  七嫂對守經喊道:“守經啊,你到廚房看看,拿些饅頭給那僧人。”


  守經正在對麵房間讀書,聽見七嫂喊他,便答應到:“好啊,娘。”


  這時,小丫鬟突然發現,和尚的眼睛濕潤了。和尚站起來,從身上解下一個包袱,低聲說:把這個包袱給你主母。說罷,頭也不回地走了。


  小丫鬟喊道:“誰要你的破包袱,快拿走!”用手去拎包袱,卻重得拎不起來。


  戚老夫人支楞起耳朵,對七嫂說:“我怎麽聽著像你男人呢?”七嫂也覺疑惑,趕忙跑出屋來,那和尚卻已不見蹤影。


  這時,守經也拿著饅頭出來了。小丫鬟說:“這是那和尚給的包袱,不知裏麵什麽東西,死沉死沉的。”


  七嫂和守經打開包袱,驚呆了,包袱裏是一錠錠黃金,另有一本線裝書,上寫:通備螳螂拳譜。


  七嫂一看,這不是於七的筆跡嗎?於是大喊:“娘,是守經他爹回來了。”邊喊邊瘋了一樣衝出院門。


  七嫂順著村路一直跑到河邊的獨木橋頭,但見獨木自橫,流水悠悠,哪裏有於七的半點影子。


  七嫂一屁股坐到地上,嚎啕大哭。


  等七嫂回到家裏,又驚呆了,臥床多年的老夫人,竟然站在了大門口。


  老夫人就這樣神奇地康複了。


  那個和尚確實是於七。此時,慈沾已經圓寂,於七做了住持。慈沾臨終前對於七說:“善和,你塵緣未了。這些拿去,把塵緣了了吧。”說罷,從床下拿出一包金子,放在桌上。然後沐浴更衣,當夜坐化西去。


  這才有於七潛回虞姬寨的往事。


  於七了了塵緣,再無掛礙,潛心佛法,一直活到百餘歲方才坐化。至今,嶗山華嚴寺西側塔院仍在,塔院四周環築圍牆,是寺中曆代住持的藏骨。院中的一座七級磚塔埋葬著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師,兩株蒼鬆緊繞塔身,虯曲多姿,名“鬆抱塔”。與磚塔相鄰的一座石塔,就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圓寂塔。


  這就是通備螳螂拳譜傳到虞姬寨的經過。虞浩東說,通備螳螂拳得以在虞姬寨流傳下來,主要靠於德福的傳承。因為於守經不好武術,戚老夫人便把拳譜給了於德福,讓於德福照譜演練。於德福本就跟於七學了於家通備拳,加上天生穎悟,很快便掌握了通備螳螂的奧秘。通備螳螂拳就這樣在虞姬寨傳了下來。


  “程虞,以前你學的都是於家的通備拳。從今天起,我就教你通備螳螂拳,你是通備螳螂拳的第十一代傳人。跪下,接拳譜。”虞浩東雙手托起拳譜對程虞說道。


  程虞忙跪下,對著於七的畫像磕了三個頭,雙手接過拳譜。


  此後一連幾天,程虞就住在虞浩東家裏,跟虞浩東學習通備螳螂拳,越學越覺得奧妙無窮。


  似乎成了習慣,每天臨睡前,程虞都小心翼翼地翻開那本發黃的拳譜,認真研讀。特別是第一頁祖師爺寫的致弟子書,每看一次,程虞都有諸多感悟。


  祖師爺寫道:凡吾弟子,務須認真領悟隱忍二字。忍者,能忍天下難忍之事,方為真丈夫也。誠然,能忍則忍,不可忍時亦不必強忍。忍乃為守正,而非屈曲。因堂堂正正自有正氣凜然,邪不敢侵。隱者,神龍見首不見尾也。能忍,而又善於隱,武者自修之道。然,終日習武,僅為老死於駢櫪之間乎?古人所雲俠以武犯禁,固不足道也;修養一身正氣,扶弱除惡而又合乎法度,乃為武者大道!

  看著看著,程虞眼前不禁出現祖師爺揮舞大刀馳騁疆場的形象。於七在聽到母親、妻兒熟悉的聲音後,眼含熱淚離開虞姬寨的情形也反複在程虞腦海出現。男兒有淚不輕彈,程虞可以想象,祖師爺在寫完拳譜後,反複思量,又在首頁寫下了這篇殷殷囑托的致弟子書。


  讀著祖師爺的致弟子書,程虞也找到了自己畢業後就變得不再快樂的原因。公考考了第一名,反被王驥以下三濫的手段取代;在酒吧裏本來自己有理卻被戴上了手銬。為什麽會這樣?出現這種事情之後,自己隻會以世俗的思考方式去處理,而不是像祖師爺所說的“忍乃為守正,而非屈曲。因堂堂正正自有正氣凜然,邪不敢侵。”也正因為自己的隨波逐流以致丟失了自我,所以自己總是不快樂。


  “修養一身正氣,扶弱除惡而又合乎法度,乃為武者大道!”想到這裏,程虞翻身下床,悄悄來到院子裏,乘著月色練起拳來。他覺得,今天的拳打得特別放鬆自然,整個身體如同沐浴在月光中,似乎靈魂出竅一般,眼前無我無物。以前師傅說的一鬆到底的感覺一下子找到了。


  第二天,程虞再練給虞浩東看時,雖然沒有昨晚練得那麽投入,但已是上了一個大大台階。虞浩東十分欣喜,繼續教授後麵的拳法。


  中午,虞芳來送午飯時告訴虞浩東和程虞,姥姥終於同意跟他們一起回城裏了。虞浩東說:“這樣也好,城裏畢竟條件好些,住在一起也便於照顧。”


  程虞說:“那我們回去時就不能坐公交車了,我找我哥們,讓他的寶馬跑一趟吧。”


  虞芳說:“這樣最好。本來我打算叫出租車的。”


  虞浩東說:“時間過得真快啊。沒想到十天這麽快就過去了。我看,程虞的功夫學得也差不多了,你們就籌備明天回城吧。”


  虞芳說:“就這麽辦吧。程虞,你問問你同學明天上午能不能來接我們?”


  程虞立即給李泉打電話。李泉說:“我的哥,這事找我就對了,明天十點準時見。”


  當天晚上,虞芳做了一桌子菜,把虞浩東請過去,大家一起吃了頓團圓飯。飯後,幾人又說了一會兒話。


  此時,月亮已經升到半空,院子裏似灑了一地水銀。虞浩東對程虞說:“你的工夫已有大長進。但你的拳風輕靈有餘而威猛不足,要想再上一層樓,必要在快準狠上下功夫。考慮你的書生個性,要想快速練成,我倒有個法子,不知你敢不敢試一試?”


  程虞一聽,馬上說:“舅舅所說的問題,也正是我的苦惱所在。如果舅舅有法子改善,那真是太好了。”


  虞浩東說:“行啊,如果你敢於一試,咱們現在就走。”


  程虞起身,跟著虞浩東出了院門,此時皓月當空,村莊一片寂靜。兩人一路疾行,出了村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