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哥哥攤牌了
將李小晚哄回房間睡覺之後,李西京便出了門。
在他穿越到這裏之前的幾個月裏,前身一直在東城老街的一家酒館裏,做些端水倒酒的雜工掙點小錢。
如今他已經是修道之人了,準備過兩天便到書院或是道院裏求學。
在大夏,有機會踏入三教門檻的人畢竟隻是少數,兩院對學子們的修行補貼都極為豐厚,他也不需要再做這打工人了。
因此,他這一次,是去辭工的。
上午往往沒什麽人會想著喝酒,所以當李西京走到這“東城酒館”時候,酒館裏隻有老板一個人在。
酒館老板姓張,是一個四十左右的魁梧中年人,長得凶神惡煞,一個十足的守財奴,前身沒少見過他做往黃酒裏兌水的勾當,還時常拖欠自己的工錢。
不僅如此,張老板平日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像現在這樣,舉著鐵鈴鍛煉肌肉,若是有人因為酒裏參水的事跟他理論,他就直接拿著鐵鈴和人講理,無往而不利。
好在張老板對李西京的態度還算比較和善。
他有一個十七歲的女兒,饞李西京身子很久了,前段時間甚至還說過“非西京哥哥不嫁”這種深情至極的話。
張老板一直想讓李西京當他的女婿。
但前身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君子,人窮誌不短,從沒考慮過這種吃軟飯的事。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張老板的寶貝女兒張翠花是一個身高體重都為160的肉球,而前身喜歡的,是像天仙樓搖舞姑娘們那樣身材的妙女郎。
聽到李西京說他是來辭工的,張老板表示很生氣。
本來他在他女兒麵前打過包票,一定要讓她抱得美男歸的。
如今小郎君不在他家酒館幹了,翠花還怎麽近水樓台先得月?
於是張老板又像往常一樣,舉著足有八十斤的鐵鈴,露著胳膊上的肌肉,堵在門口瞪著李西京。
威脅的意味不言而喻勾引了我家翠花的芳心,就想這麽一走了之?
李西京麵無表情地當著張老板的麵,把他的另外兩個分別有一百二十斤和一百六十斤的鐵鈴一手提起一個,很輕鬆的舉過頭頂敲了兩下,發出“砰砰”的清脆聲音。
然後在張老板目瞪口呆的注視下,揚長而去。
修道之人,與人交流的方式,往往就是這麽的樸實無華。
離開酒館之後,李西京又去了趟離這不遠的集市,買了些肉和菜回家。
說來也巧,不管是前世,還是這一世的他,都有著一手精湛的廚藝。
他本來是想做一些地球上的拿手菜犒勞一下昨夜李小晚的辛苦,但由於很多佐料這裏都沒有,隻好退而求其次地憑著前身的記憶,做了兩道妹妹最喜歡的豬蹄湯和紅燒肉。
李小晚昨夜大概真的是累的不行,一直到了正午,李西京將飯菜都做好了之後,小姑娘才被肉香喚醒,兩眼放光的盯著一桌美食。
在李西京的催促下,極不情願的先去洗漱了,才回到桌上開始了她最愛做的事——與美食鬥,其樂無窮。
“小晚啊,你知不知道”
午飯過後,李西京向妹妹問道:“這個世界有沒有可能有人能同時修煉兩家法則的?”
雖然李小晚比他要小上兩歲,但畢竟是在書院接觸過一年正統儒家教育的人,對於三教修行,李小晚知道的東西肯定比他多。
聽到這個問題,小姑娘一邊輕輕用手揉著剛剛吃得微微脹起的小肚子,一邊思索著回答道:“有啊,不過隻是理論上有。”
“理論上?什麽意思?”
“我之前不是說過嗎?踏入三教門檻不止有一種方法的。”李小晚反問著說道。
李西京想了想,似有所悟,問道:
“你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先溝通了道祖意誌,立下心誓,然後被儒家大能施展灌頂,那麽他就能同時契合道家和儒家的法則了?
更進一步,若是一個天生慧根之人,後天立下道門心誓,再解釋儒家灌頂,就能同時契合三教法則了?”
“看不出來李大京你還蠻聰明的嘛。”李小晚有些意外的看著李西京,吃驚的道:“這你居然都能想的到。”
開玩笑咱前世畢竟是個程序員,這種麵向對象的思維方式還不是信手拈來李西京這樣想著。
雖然麵向對象的思維方式並沒有幫助他找到對象
“那你說隻是理論上有是什麽意思?”李西京繼續問道。
李小晚白了他一眼,“一般人哪有那麽多時間同時在兩教法則上專研。
況且,若是一個道家弟子有接受大能灌頂的機會,讓同為道家的大能灌頂,直接修為突飛猛進。可比接受儒家灌頂,僅僅打開一扇門檻要來的有用多了。
而且,這種強行的方式,會使得兩教法則在體內相互排斥,使得兩種法則都難以精進,得不償失。”
原來是這樣。
李西京聽著微微點頭,李小晚說的確實挺有道理。
但他的情況不一樣。
他能感覺到,他體內的佛,儒,道三種法則非但沒有互相排斥抑製,反而在相互促進著。
僅僅隻是一天,他便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否則先前也不會那麽輕易的便在酒館裝逼成功了。
既然這樣,那麽
“小晚,哥哥攤牌了!”
李西京一副“咱不裝了”的樣子對著李小晚說道:“在昨天接受那位道家大能灌頂之後,我又自己嚐試溝通儒聖意誌,成功踏入儒家門檻了。
從今以後,我便要道儒雙修了。”
他已經想好了,先分別以儒家門人和道家門人的身份同時考入書院和道院,同時吃著兩家學院的修行補貼,玩起時間管理。
等到被別人發現這個秘密之後,他再強勢攤牌的告訴別人,他是一個可以全然無礙的修行兩教法則的天才。
然後,引起萬眾矚目,兩院院長青睞,迎娶院長的女兒,走向人生巔峰
至於佛法,大概是因為佛門中人都是流浪天下的行者的緣故,洛安城並沒有類似少林寺這種教導佛法的地方。
隻可惜當時與小和尚桐廬分別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後來有此奇遇,不然當時就該向桐廬討要一兩本佛經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