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方形櫃子安放在房間的角落裏,正麵四角都用銅片包裹著,門上掛著一把精致的銅鎖,因為有些時日了,這銅鎖有些發暗,門麵上則畫著荷花和喜鵲,樣子栩栩如生,一看就是行家的作品。
周芷晴衣冠不整地坐在櫃子邊上,對著鏡子梳頭。窗口擺著一張暗紅色雕花桌子,桌子上安放著一麵雕花銅鏡,平整的鏡麵,將屋裏的景色清晰的倒映了出來。
周芷晴穿著一身淡綠色的上衣,衣袖處縫了一圈銀白色的祥雲花邊,內襯是銀白色的絲綢。
柳衡遠喘著氣,衝過來,拉下了周芷晴的衣服,看到了那雪白的肩頭,忍不住又咬了一口。
周芷晴大叫一聲,說:“讓我休息一下。”
“不要,再來一次。”柳衡遠把周芷晴扔到了床榻上,壓了過來。
柳衡遠和周芷晴剛才就是在這床上親熱的。
用了林子銘的香料,柳衡遠成功占有了周芷晴的身體。
這品嚐過一次之後,就欲罷不能了。
柳衡遠如此,周芷晴也是如此。
兩個人好像幹柴烈火一樣,一晚上可以大戰好幾個回合。
忽然一把匕首,從窗外閃電般的飛過來,插在了床的橫梁上。
柳衡遠翻身坐了起來,“這個匕首我知道是誰的,他終於來了。”
柳衡遠拋下周芷晴,來到桃園裏。
林子銘戴著麵具,背對著他,在月光下站立。林子銘的身邊,還停了一隻馬。
柳衡遠說:“高人,你來了。”
林子銘伸出手去說:“我要的證據呢?”
柳衡遠沉默了。
“如果你今天沒有給我證據,我說話算話,我馬上就殺了周芷晴和你。一個都不會放過。”林子銘狠厲地說,“不要跟我說明天,我沒有時間了。”
“不是,證據,我已經給你搞到了,但是你可不可以答應我,我把證據交給你之後,你不要傷害我父親,不要傷害我們柳家任何一個人,可以嗎?”柳衡遠說。
林子銘冷冷地說:“我答應了,證據呢?”
“你真的答應了?你可要說話不算話,要不然你會天打雷劈的!”柳衡遠強壯聲勢,可是,越說到後麵,聲音就越低了。
他可沒有底氣,覺得自己能對付得了錦衣衛之首林子銘。
林子銘淡淡地說:“廢話太多,你會死得很快的。”
立馬,柳衡遠就不再說話了。
而是乖乖地掏出了一個盒子,“這是我父親通敵叛國的證據。”
林子銘接過,打開盒子一看,覺得非常滿意。
林子銘上了馬,頭也不回地走了。
柳衡遠急了,可是,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林子銘,一人一馬,消失在天際。
誰讓他之前和林子銘說好的,林子銘助他得到周芷晴,而柳衡遠則需要提供柳宗仁通敵叛國的證據。
柳衡遠既然如願得到了周芷晴,就也隻能拿出證據來。因為,林子銘不會放過對自己食言的人。
周芷晴起初也是猶豫的,畢竟,這樣就等於無名無分跟著柳衡遠了。
可是,孫月娥見柳衡遠也是認真的,柳衡遠承諾會說服柳宗仁,讓周芷晴進門做姨太太。就唆使周芷晴跟著柳衡遠了。
李元康拿著這盒子,走進了皇宮裏。
當然,他在離開桃園之後,就打扮回來了,林子銘消失了。
暗紅色的茶幾上,擺著一對青花蓋碗茶杯,一旁的碟子裏,裝著好些糕點。
李元康一身青色的衣服飄飄欲仙,一頭烏黑的長發隨風微蕩,腳上是一雙紅色的草履。
“皇上,我這裏有柳宗仁通敵叛國的證據。”李元康送上來一個盒子。
皇上一怔,並沒有打開,看起來根本不感興趣,“你讓林子銘離開皇宮,為的就是找柳宗仁不忠的證據?”
李元康說:“通敵叛國,並非好事,於皇上也是不利的。”
“可是你知不知道,柳宗仁是朕的人?你要朕自斷手臂嗎?”皇上非常不高興,“曾經,太後也說過柳宗仁通敵叛國,朕非常不高興,已經讓太後進幽居休息了。莫非,你也希望讓朕不高興?”
“皇上,你覺得柳宗仁是你的人,可是,柳宗仁並沒有這樣認為啊。”李元康淡淡地說,對皇上一味包庇柳宗仁,並不覺得意外。
所以,李元康才想出這一手來,讓柳衡遠來舉報柳宗仁。
父子相爭,皇上得罪哪一個都會是裏外不是人。
皇上煩躁地說:“好,朕告訴過你了,你還是不聽,那麽朕就打開這盒子看看,如果這不是什麽好的證據,朕就要怪罪你了。”
李元康沒有一絲慌張,隻是淡淡的看著那個盒子。
皇上發現了幾封信,那是柳宗仁和胡人互通有無的信。還有胡人的令牌,竟然也有。
皇上的眉毛皺了起來,“竟然連令牌都有,難道他們已經實錘了?”
李元康點點頭,“皇上,誰知道哪一天,他會心血來潮,就帶著胡人軍隊過來進攻京城了。柳宗仁現在不在京城啊。誰都不知道他是否還忠於皇上您。”
這些話進入皇上的耳,終於讓他聽進去了,猶豫著說:“你這些消息是從誰那裏得來的?柳宗仁不可能親自交給別人。”
“柳衡遠給我的。”李元康淡淡地說,不慌不忙。
“不,不可能。”皇上大驚,“柳衡遠可是柳宗仁的兒子啊。”
“如果不是因為是兒子,您覺得狡猾的柳宗
仁會把這麽秘密的東西輕易暴露出來,讓人知道嗎?其實我已經打聽到,他們父子不和已久了,這次,柳衡遠其實是在大義滅親呀。”李元康說,“柳衡遠提供了這些,隻有一個要求,就是希望皇上能留下他父親的命。”
皇上後退一步,失望地說:“想不到柳宗仁連自己的兒子都搞不定,他又怎麽能幫朕搞定大局呢?”
“柳宗仁太野心勃勃,以至於他的親生兒子都看不滿。皇上如果連這樣的人都不懲罰,隻怕會引得大家都紛紛效仿,助長不良風氣。”李元康一針見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