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揪心的遺憾
及時雨宋江,宋公明哥哥,我稱他為及時送,因為他給對手送了七十多個人頭,還都不是送的自己的。
喜歡梁山好漢的讀者,讀水滸都恨宋江,喜歡水滸傳這本書的讀者,讀水滸都喜歡宋江。
為什麽,因為他想的遠。
其實,我是不喜歡宋江的,所謂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在我看來,梁山好漢108人,半數都是死在宋江的投降主義的淫威下的。
這個及時雨宋江,除了送人頭以外,簡直什麽都不會,剛費力的把高俅抓住,他帶頭就投降了。根本沒有大哥風範。
拋開晁蓋晁天王不說,梁山上有很多人也可以當著頭一把金交椅,比如盧俊義。
在梁山,盧俊義的本領是一流的。所謂河北三絕,槍、棒、拳無人能及,一身好武藝,號稱:棍棒天下無對!北京人尊稱其為盧員外,江湖上人送綽號玉麒麟。可是這樣的人為何不能做梁山的老大?
其一,大哥內定的是宋江。盡管這個人武藝不怎麽的,但是梁山兄弟都唯他馬首是瞻。比如花榮、李逵、武鬆等人,更有宋江的幾名親隨,比如他的學生孔明孔亮。
其二,宋江是當時梁山的二把手,是晁蓋最信任的兄弟之一,骨子裏兩人有分歧,但是表麵上一團和氣。晁蓋在世時,梁山上大小權利尚且是鬆江行使,何況晁蓋一死,梁山上更無人敢撼動宋江的老大的位置。
其三,盧俊義是宋江的一個棋子。當年梁山晁蓋一死,梁山群龍無首,宋江想做一山之主,但晁天王有話:誰能生擒史文恭,便讓他做梁山之主。那宋江既沒有林衝武鬆的手段,也沒有花榮秦明的功夫,更沒有張清等人的暗器,想要生擒史文恭豈不是霧裏看花,水中望月?但是他在梁山有威望,梁山大小頭領,誰不是仰仗山東及時雨孝義黑三郎的名號,得罪了宋江,就是得罪了黑道老大,凶多吉少。
其四,盧俊義不敢和宋江爭。盧俊義本來是河北首富之家,被宋江搞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哪裏還敢再說別的話?當年盧俊義入獄,雖然是老婆賈氏和手下李固通奸,但如果不是梁山吳用藏頭詩的加害,如何讓別人有可乘之機。盧俊義進梁山,隻有一個燕青,如何敢在與宋江爭功?
其五,吳用公孫勝的分量。當年在晁蓋手下,吳用屬於宋江一黨,他知道這梁山早晚屬於宋江的,因此很快棄晁蓋投奔宋江;相比之下,公孫勝比較厚道,他對晁蓋較為忠心,曾經看不慣宋江架空晁天王,而一個人回到故鄉歸隱。但這兩個人如今都在宋江手下做事,一旦麵對著一個並不熟悉的盧俊義,當然是隻認可宋江。
其六,宋江待人一團和氣,很多人都是他的死士。盧俊義雖然武藝很高,但新加盟梁山,根基未穩。何況自己的命還是宋江等人前去營救,自然不敢放肆。
盧俊義上了梁山,做了二把手,和當年宋江在晁蓋手下做二把手,那是雲壤之別。晁蓋是呂林好漢,說話直來直去,從來不像宋江,雖然表麵上如春風拂麵,卻背地裏捅刀子。盧俊義是一個誠實君子,哪裏有宋江那些機謀,因此踏踏實實做一個聾子的耳朵(擺設),不亦宜乎?
若是用上帝視角來看水滸,其實宋江還是蠻不錯的。
至少不能把宋江說的那麽不堪,我個人認為宋江至少做到了這幾點,忠、義、孝、信、禮、智。除了不仁以外基本上是完人了,即使不算聖人,不算大師,也絕對配得上好漢二字。
而且,投降也不隻是宋江的原因,還有梁山內部,由於極速擴張的勢力,已經開始產生了內部矛盾。
梁山好漢基本由三部份組成,第一部,原先在朝庭任職的(有官職)。如關勝、林衝、宋江、秦明……,這股勢力最大。
第二部,大戶人家(地主階層),如盧俊義、柴進、施恩……這股勢力占三分一左右。
第三部,純江湖中人(綠林好漢),如武鬆、王英、石秀、阮氏三雄、張順……,這股勢力人數雖然多,但最多占梁山的力量三分一左右,而且各自為政,誰也不服誰。
第一、二部份的人根本就不想反,第三部份的人想反卻不夠實力。而且第一、二部份和第三部份的人長期在一起就會矛盾重重,誰也不相信誰。晁蓋當時趕走時遷就是個例子,長此以往,梁山內部必然內亂,第三部被一、二部剿滅,最後也是要投降朝庭的節奏……
也就是說,詔安也許是勢在必行的。
招安是對的。問題是招安後怎樣保護自己的權利和人身安全?這樣招安時就要談好條件了。
第一,不能拆散人馬,找定一個地區比梁山人馬管理和安置。
第二,朝庭征調必須提供足夠的資源給梁山,而且指揮權歸梁山所有,梁山有權拒絕征調。
第三,朝庭可以派官員參與行政管理,也上貢,但沒有任命權。總之,先把條件講好。
很多人,總是喜歡拿水壺和三國對比,因為裏麵很多人物的性格大體相似,又同為四大名著之一。
對比之下,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故事。
看水滸的時候,總是為梁山兄弟揪心,這麽些英雄豪傑相聚在一起,應該能成就大事,為何要接受朝廷招安。看看三國時期的劉備,才有一個諸葛亮,武將也僅僅有關張趙馬黃而已。那麽為何劉備能成就霸業,而宋江卻不能將革命進行到底呢?
說到底,這是領袖的原因,宋江不僅和劉備不同,而且和梁山上原任領導人晁蓋也不盡相同,現在分析一下宋江為何一定要接受招安政策:
其一,宋江靠陰謀獲取的梁山之主位置,名不正言不順,晁蓋臨終前說過能夠生擒史文恭的人才可以是山寨之主,而宋江在晁蓋生前,就多次發力,因此手下弟兄並不服氣。
其二,宋江本人胸無大誌,僅僅是指反貪官不反皇帝,其實誰都知道宋江在做小吏的時候,也是黑白兩道通吃,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府公務員,因此他要反的貪官明顯的要打些折扣。
其三,宋江逢人必勸,先在梁山水泊安身,等待時機成熟,再去尋找機會等待大宋天子降旨招安。對於當時的朝廷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其四,梁山上山頭林立,沒有一個統一的指導思想,盡管統一在“替天行道”大旗之下,但是眾頭領之間,其實並不交心。梁山第一代領導人去世之後,其核心人物杜遷宋萬朱貴等人地位低下淪為小嘍囉;第二代領導人晁蓋去世阮氏三兄弟及赤發鬼劉唐等也成了靠邊站的人物。
其五,有太多的朝廷官員加盟,比如雙鞭呼延灼、大刀關勝、金槍手徐寧、雙槍將董平等,這些人骨子裏並不想造反,都想重新再被朝廷起用,因此和宋江的心思一拍即合。
其六,宋江手下並沒幾個徹徹底底的農民,李逵是個犯事的,因為和別人鬥毆,後來一路逃到潯陽,被戴宗收留;武鬆是打虎的好漢,後來做了縣裏的都頭;倒把垂楊柳的魯智深,以前是老種經略相公跟前的紅人;被逼上梁山的林衝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徹徹底底的人物倒是阮氏三兄弟,都是打漁的好手,還有就一些流亡江湖、占山為王、開小買賣、稱霸一方的等等,可是卻位卑言輕。
其七,製定政策的軍師吳用沒有三國諸葛亮的高瞻遠矚,既不能提出像《隆中對》那樣的戰略決策,也不知道今後到底該怎麽辦。因此隻是迎合宋江小打小鬧,其實根本動搖不了大宋的根基。
其八,梁山英雄隻打遊擊,搶到一座城池之後,並沒有迅速占領,既沒有張貼安民告示,也沒有立刻派人把守,因此形同虛設,這種打遊擊的方式,其實不能有效的建立革命根據地。
其九,梁山過於狹小,想要立足,其實太難,而且又要養活那麽多山寨弟兄,因此既然不能帶著弟兄去打天下,隻有渾渾噩噩的等候朝廷招安。宋江的梁山起義終究要失敗的,因為他們並沒有提出什麽先進的鬥爭綱領,也不想反對現行的宋徽宗政府,盡管大家都以為徽宗朝廷糟糕的不成樣子,可還是要幫助宋徽宗去鎮壓在南方揭竿而起的方臘,至此宋江的一百單八將已經徹徹底底的變了味兒,變得那麽的讓人揪心遺憾。
當然,這些都是外話,有點偏激。
其實,宋江看的是很遠的,宋朝的連坐製度是矜持於秦朝的,若是不在適當時候詔安,恐怕世代都要萬劫不複。
原文最後記載如下:
上皇覽表,嗟歎不已,乃曰:“卿等一百八人,上應星曜。今止有二十七人見存,又辭去了四個,真乃十去其八矣!”隨降聖旨,將這已歿於王事者,正將偏將,各授名爵。正將封為忠武郎,偏將封為義節郎。如有子孫者,就令赴京,照名承襲官爵;如無子孫者,敕賜立廟,所在享祭。惟有張順顯靈有功,敕封金華將軍。僧人魯智深擒獲方臘有功,善終坐化於大刹,加封義烈昭暨禪師。武鬆對敵有功,傷殘折臂,見於六和寺出家,封贈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已故女將二人,扈三娘加封花陽郡夫人,孫二娘加封旌德郡君。
戰爭,本來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事情,若是不考慮細節,這麽看最後的結局,還是可以接受的,要怪就怪宋江沒有趕上好時候。
哪怕不招安,再堅持幾年,就到了靖康之恥。
到時候金兵南下,官府哪還有餘力來圍剿他們,正是發展壯大的好時機,說不定中國曆史就變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