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激發社交欲望
在滿灌療法的基礎下,雖然有效幫他擺脫無意識出門行為,但此時又要反過來,再次把他推出家門,讓他更好進入正常軌道,而融入外在世界!
因為,人是個社會動物,任何再具有聰明智慧的人,都必須在融入現實為前題下,才能更好的體會和實現個體實際價值與存在意義!
這種從現實和心理學角度分析論證,也符合了佛教中所闡述的出世之法或佛法,皆在世間求的道理。隻是有所不同的是,佛教所說的隻是走過了此段世間曆練,而在百尺竿頭中,邁向更近一步的超越,而回歸本體世界…
由此可見,在人類進入文明之前,社交的原始本質,和很多動物的社交本能,在本質上,都是在群體社會或世間,為了能夠滿足與實現自我更好生存為目的互助行為。所不同的是,人類在漫長曆史長河中,因為生理五官觸覺上,所形成的由顯意識為基礎,造就了具有智慧的思維意識。因此,在不斷升華中,逐漸形成了以社交為中心的社會行為。因此又在此過程中,又演化升華為人類的特有的社會文明。
因此,可以說明,社交的基點首先是建立在以生理層次為主的基礎上,而逐漸演化思維意識的智慧生成,並以其為主導作用,而主宰人類社會的各種行為…
同時,社交在人類社會群體中,也能有效反應出個人內心精神世界的強弱狀態,以及和外在行為上的實際能力。因此,不管是從現實人類社會還是動物界,都可以發現,越強大往往越趨向獨立。而越薄弱往往越趨向群體活動,以達到互助或抱團取暖為目的!
所以,事實上,群體活動的本質就是社交代名詞。因此,健康正常的獨立現象,也同樣代表強大。而同樣健康正常的群體活動,雖然代表薄弱,但同時也能更有效的促進智慧發展,而形成更強大的力量!
因此,反過來說,社交處於正常狀態下,如果從所有生命概論上來看,既是種整體生命的進步,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本質與體現。同時在本質或者根源上,也代表了由生理作用,所誕生的一種對於安全感的需求所導致的恐懼,而演化出更多的社會與個體行為…
因此再看看,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世界,似乎都存在很多類似現象。比如像虎豹類血腥動物,都是因為建立在個體生理的強大而傾向於獨立。而狼類同樣屬於血腥類動物,因個體生理相對弱小,但為了能夠更好的生存,所以在叢林法則效應中,又逐漸形成了社會動物,而具備更強大的社會團體力量。同時這種長期的群體生活,又演化出相應的智慧與相匹配的感情。這種現象在動物界,狼的群體社會,表現的尤為突出。這也是狼圖騰文化所發展起來的根本因素!
群體社會,幾乎又都同時存在著同一現象,也就感情。而群體社會的這種感情,在本質源頭上,是由於個體為了獲得滿足與恐懼或者安全感的需要,而不斷為了獲取更強大的力量,在必然重複疊加中所形成的產物。最終又逐漸演變為,由建立在生存安全感的需要上,而又逐漸形成一定相應的,以利益或者以感情,以及利益與情感綜合性目的為中心的社會秩序與規則。這些種生化演變結果,在排除根源問題上,從已有本質上而言,甚至可以稱之為是種習慣的力量。
因此在這方麵,特別是反應在人類社會上的這種感情,在本質與根源上,仍然是和其他社會動物所演變形成的感情一樣。所不同的是,這種由初始生理需求轉變為心理或者精神需要,在其必要的疊加意識中,所形成的慣性力量,而逐漸又演變升華為一種心靈意識的自我投射。這種有開始因生存需要相對生成的恐懼,演化為和安全感,或享受與體現自我價值的需要,而形成人類感情升華與步入文明社會的初始搖籃!
同樣的道理,在動物世界裏的蜜蜂,雖然看起來它們都是屬於低等昆蟲類群體,但事實上也同樣具備了相應的社會性結構。隻是它們和其他高等動物的社會形態相比,有所不同的是,蜜蜂的社會性,即使進化到今天,它的社會形態,仍然還是處於主要以建立在單純以生理功能為基礎上的。
蜜蜂社會,這種以生理特性為基礎的社會現象,在本質上主要以食物屬性為基點所演變的能力,而演化出一定程序的社會現象。在這方麵,從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以及雜食動物就可以明顯發現,由食物歸類的差異現象,比如牛羊食草類,虎豹肉食類,和鼠狗雜食類,它們因為食物的屬性,而展現出其同類與非同類之間的同一性差距。當然這隻是概率性現象。但這已經足夠說明,食物的屬性與生理和心理以及行為的相互關係,同樣存在必然的演變規律。
如果再從宏觀角度來看,其實在整個生命世界中,都會存在此種不同程度的現象。隻是在冷血昆蟲類的蜜蜂社會顯得更為獨特而已。它們的社會性,在排除生理特定功能外,單從本質上來說,主要是由蜂王漿的食物屬性作用,而影響蜜蜂生理改變,所形成蜜蜂社會的基本現象…
因此,任何一隻普通蜜蜂在食用蜂王漿後,之所以能成為蜂王而發揮統領社會作用,因為在先天上是由蜜蜂生理特性的基因作用,和後天蜂王漿食物屬性相結合而決定的。
如果再把所有生命放在一起來進行概論,那為何隻有蜜蜂可以通過食物的屬性作用,達到形成與主宰它們的社會呢?為何其他生命體卻難以顯現如果此神跡呢?
其實,這隻是一種假象,事實上食物的屬性,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所有的生命體的一切意識行為,以及間接性的影響到它們的整個命運演變與進化…
這種由食物屬性所支配的演變規律,特別是在中醫與佛教,以及世界多起狼孩與蜂王案例方麵,更是顯而易見。如果排除同類生命的個體生理差異,隻是單純從後天環境而言,那麽狼孩的形成的過程,其實就是自閉症所形成的縮影。假如再從狼孩心理與生理特征來看,吸食狼奶的作用也不言而喻。這看起來似乎有些荒謬,但又難以否認在這點上,又比較符合中醫理論的核心本質。因為中醫理論的本質就是主要通過食物的屬性,來恢複影響身體功能而又間接影響到心理行為,以及潛在性輻射到整個命運的自然演變規律…
這點也是佛教為何在修行實踐中,要把食物屬性的口戒,作為持戒中最先行的重要一步。而在佛教戒律中,所謂的五葷,是指蔥蒜薑辣椒韭菜。而並非很多人們眼中所認為的肉類葷食。因為這些食物的屬性,可以有效刺激生理活躍而容易讓顯意識體驗更容易浮動。因為佛教的基本修行理念,就是要通過很多方法,達到消除和製止顯意識情緒浮動,而進入心念空無如明鏡的狀態,達到認知與體驗萬物的本體存在,從而達到悟道,行道,證到,成道,為目的的回歸生命本體的方法…
雖然,佛教文化博大精深,非輕易能參悟,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可以從它的實踐結果中,以及現代心理學與中醫領域,從中明確了解關於食物屬性與生理心理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對人類,以及一切生命的塑造與演化或者影響的重要性。
因此,由此可見,如果事實的確如此,那麽食物的屬性,所導致不同程度的連鎖反應,就完全可以歸納為,眾多同類生命體中的個體差異,與食物屬性和時間效應,以及建立在後天環境為基礎上,所形成的生化演變規律…
所以,如果從這方麵來看,那麽自閉症孩子與其他孩子,在以此為概論的基礎上,那麽自閉症孩子的生理差異,就很類似蜜蜂先天性生理功能,在後天基礎上誘發的其他症狀。這很類似於由時間效應,與環境問題以及食物的屬性,而缺乏與個體差異的匹配度,最終所形成了特定的演變結果!
當然,就算自閉症的個體差異,真的存在與其他生命和食物屬性的反應關係,以及有著類似的演變過程,但實際真相一定遠遠要比這複雜多。
因為,如果從哲學角度來說,不管屬於哪種生命,哪怕是一顆不起眼的小草,在追根溯源上都是一個真實的宇宙與宇宙的縮影。這種由哲學理念引發的認知,也恰恰吻合了佛教所說的一花一世界…
所以,當我想到這些時,覺得如果僅從理論上來說,是完全有理由在中醫理論與佛教戒律的啟發下,同時以食物輔助的方案中,再主要通過五官觸覺與外在反應,所形成的顯意識體驗原理中,塑造三大意識,與輻射轉嫁以及建立神經聯想為原則,來達到以喚醒,激發,消弱等由顯意識體驗為切入點的社交康複方案。
因為這個方案,可能不但會有效突破與提升自閉症社交障礙,甚至還會連帶輔助性提高孩子其他方麵的發育與發展。比如語言,興趣,感受,生理,神經係統等,內在三大意識或精神世界,與外在形體生理功能等整體綜合效應…
就目前而言,幾乎所有自閉症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礙。有的主要屬於語言功能的生理問題,有的主要屬於五官觸覺的感知問題,有的主要屬於顯意識體驗薄弱問題等等…
但所有的問題在本質上都是因為個體差異,在生理五官觸覺上,由顯意識體驗所導致的三大意識相互問題,所體現於外在行為。
這種差異,在本質上原本是屬於正常的,除非是其他疾病誘發例外,因此,有所不同的是,這種差異導致自閉症孩子,對於世界感知有所不同,造成認知卻別。更重要的是,很多孩子本來是正常的,但因為五官觸覺的某個功能過於發達,導致在不匹配的環境中,不但沒有發揮出他們的獨特優勢,反而因此,讓本來的優勢成為自閉症主要誘因。導致三大意識的心理問題,而形成社交障礙。因為社交障礙,導致難以融入現實,而誘發更多問題。
這種因個體因素,在缺乏與其差異匹配的環境中,導致了主要以顯意識感知為主的,造成潛意識與顯意識問題,而因難以發展出有效思維意識,造成在缺乏社交情況下,又導致的社交壓抑甚至喪失,而誘發育遲緩,滯後,甚至倒退等其他問題。又因此導致潛意識缺乏信息,而又誘發了思維意識對於社交的認知問題,從而難以在顯意識感知中,驅動思維意識和潛意識有效融合貫通,而難以生成社交行為。然後又因難以有效溝通,而被迫脫離現實,導致孩子在社交障礙中,為了在無奈中適應生存,而又逐漸因壓抑誘發其他代償模式的生存現象…
因此,經過不斷的論證分析,後來我幾乎可以確定,我的孩子既然如此,我相信很多自閉症孩子,也同樣難逃此種演變規律。因為,我一直在以此原理分析康複中,發現他的實際表現與進步,始終都處於理想與預期效應之中…
特別是在社交障礙方麵,他以前在鄉下,即使有其他孩子在旁邊玩,他最多也是遠遠的站在那裏偶爾看看。即使後來到城裏以後,他不但仍然沒有進步,卻反而出現了對其他孩子玩樂的場麵,表現出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的狀態。雖然我們時常刻意,甚至費盡心思的提醒,和要求他與其他孩子玩耍,可是他不但沒有任何進步,反而卻在逃避中,一旦強迫他接近其他孩子時,他就會立刻表現出如遇猛虎般往後退縮…
於是,在這樣思無良策中,隻有繼續圍繞三大意識相互關係推理論證,決定先從利用他的觸覺,聽覺,以及視覺開始,由激發顯意識體驗為切入的康複方案,從而以求達到影響思維意識和潛意識為目,來幫助孩子獲得對社交的自然提升…
既然如此,在通過篩選與確定後,我開始在家利用成年社交禮儀握手的方法,於經常刻意誇張式和他在握手的同時,並配合語言鼓勵,同時利用聽覺在握手時故作興奮的說道“你好,你好…你真好…好棒…好棒…你真棒…好帥…好帥…你真帥…”
一開始,他在靦腆微笑中愣愣的,默默注視著我與他抖動著雙手。當幾次以後,他開始在試探中主動伸出手,希望我們再次握手而誇讚他。後來,他終於在隨著握手的抖動中哈哈的笑了起來…
隨著握手頻率不斷增加的同時,他似乎更因為體驗到良好的情緒感受,開始喜歡經常有意識無意識的主動與我握手。在與他握手的同時,我開始在他喜歡和觸覺接受範圍內,根據他興奮度不斷的調整抖動的力度與速度,讓他體驗到最佳的觸覺與聽覺感受!
如此而為,沒想到孩子在一次次觸覺與聽覺刺激下,很快就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定勢。因為顯意識快樂體驗,而讓他在良性循環中變得更加主動。
然後又在後來的幾天裏,隨著他顯意識體驗的提升,在不斷的重複與持續進步中,我開始帶他出門刻意尋找機會,以轉嫁輻射原理,讓他和更多的叔叔阿姨進行握手強化訓練。直到他先通過與大人握手訓練,讓他體驗到由外在世界所帶來的安全與價值感時,我又開始利用輻射效應,開始讓他接近其他孩子。
大概一個星期左右,當通過與叔叔阿姨們的握手,與糖果意識連接後,我又把準備好的糖果,在要求他送個其他孩子時,也同時反過來要求其他比他大的孩子主動給他糖果。
就這樣又過幾天以後,我們走到樓下糧油店時,看到有個比他稍小點的孩子,正在那裏獨自玩耍時,我就拉著他的手說道“走,我們和那位小弟弟一起玩…”
可是,他聽了仍然和往常一樣,在抗拒中沒有任何接近的意願,反而又在出現焦躁的眼神中,拽著我的手,強烈要求繼續向前走。
於是,預料中,我又早有準備的說道“走,去和小弟弟握握手…”
果然詞語一出,有些天驚石破,隻見他立刻毫不猶豫走了進去。像執行命令一樣,主動和那位小弟弟握起手來。
雖然,在他主動握手時,一副表情心不在焉樣子,同時也有些僵化,在完成握手時立刻撤退,但這卻是他打破曆史記錄的第一步!
當他走出糧油店,我們很快又來到花鳥市場。當我把他帶到滿是虎皮鸚鵡的籠子前問道“這是什麽?這是鳥…”他聽了,隻見他貓著腰說道“鳥…”當見他好奇的望著鸚鵡指來指去時,我也蹲下來問道“把它們帶回家陪你玩好不好?”不料他立刻連說“好…好…”
於是,我又故意說道“這是叔叔家的鳥,你和叔叔說“要”他就會給爸爸帶回家…”孩子一聽,有些不好意思的望望我,然後又望望正在忙碌叔叔,卻對著鸚鵡開心的說道“要…”
當在他看著叔叔正把鳥往籠子裏放時,我又對他說道“乖,和叔叔握握手…”他聽了,站在原地不,帶著羞澀的笑容又伸出了小手…
當在我們拎著鳥籠,剛在邁出幾步時,我又突然故意的對他說道“回去再和叔叔握握手…”沒想到,在他握手跑回來時,卻又回過頭,似乎有些不舍的望著叔叔的眼睛!當他聽到叔叔再次對他說再見時,終於在微笑中揮揮手,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那一刻,我似乎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孩子的對視問題,同樣是在壓抑所導致的逃避中,在慣性力量下,由於長期缺乏顯意識良性體驗,而逐漸喪失了對外在事物的興趣。導致因缺乏潛意識相應信息,而導致思維意識如無根之木,讓顯意識在被動中封閉,因無意識忽略了顯意識感知,而造成了與外在世界相應互動問題。
這種現象,很類似一個人在專心做某件事情,而導致忽略了別人的呼喚,沒有任何反應一樣。因為那時,他顯意識體驗的意根或者心在做其他事上,雖然他的耳朵聽到了,但因為顯意識的心沒體驗到,所以出現無意識聽而不聞的狀態。同樣自閉症孩子在其他反應薄弱上,也同樣如此。
但他們與這種因做事而忽略的外在反應,有所不同的是,正常人因為做事注意力集中,而導致難以分心體驗別人呼喚,造成無意識忽略外界。但自閉症孩子因為種種因素,導致在長期在壓抑中,缺乏正麵刺激,造成顯意識這個意根體驗功能,在用進廢退效應中,因為感知功能薄弱,而無意識忽略了外在世界。
如果發展到嚴重的孩子,就算強迫他學習,雖然暫時會了,但因為缺乏顯意識支持,也容易很快忘掉或者行為僵化。這種現象這就像強迫一個正常人,學習他討厭的事物同樣容易忘記一樣。就算不會忘記,也容易在敷衍了事中,同樣容易顯得任務化。
因為顯意識的“意根”形成是建立在五官觸覺基礎上,而意根通過感受在選擇取舍中,形成思維意識,同時在兩大意識互動的同時,又形成潛意識,潛意識信息庫形成以後,主要作用就是提供原有信息,給思維意識和顯意識,在麵對相應外界事物時,以資料庫的身份提供顯意識與思維意識做出選擇。
由此可見,不管是自閉症孩子,還是正常孩子,顯意識感知體驗才是他們的原始動力!
想當這裏時,我再次可以確定,在孩子還缺乏思維意識和潛意識信息時,幾乎他所有的康複首先都需要以顯意識體驗為切入點,從而帶動思維意識與潛意識發展。當孩子的思維意識和潛意識具備獨立能力時,才可以有效的反過來,再從思維意識突破。否則,孩子的心理狀態,很容易被搞的像一鍋半生不熟的米飯!
所以,如果從顯意識角度而言,孩子每一分良性的體驗,就等於是他們十分的進步。是生命的突破,是掌控命運的又一次開始…
因此,特別是在建立社交方案中,更需要以顯意識為主。首先利用他的聽覺聽他喜歡聽的,嗅覺嗅他喜歡吃的和視覺他喜歡看的,把他對他喜歡的東西,通過實際物品的轉嫁給予,鏈接他與其他孩子的良性體驗。再在原有握手的基礎上,進行強化提升,由顯意識體驗帶動思維意識的認知發展,形成潛意識社交信息,而生成社交,再建立以思維意識為主導的社交行為!
因此,孩子在不斷的進步中,離我停職已有半月,也是即將快到春節之時。由於春節過後,要麵臨入園問題,而讓我此時的心情,並沒有因為他的進步,而有所放鬆。反而讓我想到入園時,卻感到越發擔憂…
因為我明白,現在的時間,對孩子而言顯得格外重要。對於康複中的孩子來說,就等於和時間賽跑和命運賽跑…
所以,當麵臨此境時,心想如果孩子不能及時突破,對於社交的恐懼與逃避,那麽就意味著他難以入園,同時也代表了將來他難以入學…
更糟糕的是,如果他不具備基本社交能力,就難以適應群體環境,如果勉強入園,那麽就極有可能因為社交障礙,導致在難以適應的情緒中,再次出現難以逆轉的倒退,停滯,甚至在壓力下,誘發其他更多問題…
所以,突破社交障礙已顯得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因此在無奈的擔憂中,決定社交康複先從幼兒園開始。
於是在此想法下,第二天下午,我們一家三口初次走進洪運幼兒園。當我們帶著孩子走進幼兒園不久,在場的老師,似乎已經覺察到孩子的問題。也許是考慮我們父母的心情,也許是她們真的難以確定。總之,她們雖然頓頓其語,但三思之後,我直接和她們說道“孩子在合肥被確診是自閉症…”
預料之中,當我剛說完,其中一位年輕女幼師,終於放開顧慮說道“哦,這孩子好像是有點不一樣…”然後就在她們入園介紹中,圍繞了自閉症話題進行了一些簡單的交流。
也許是園長希望寬慰我們,因為她說道“不要給孩子亂戴帽子…”時,又望著我們談到原生家庭影響,沒想到,孩子的母親卻在體會到被重視的價值感中,突然敞開心扉,像個孩子一樣哭泣起來!
園長所料不及,又在開導中說道“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我們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有能力修複自己的…”
是的,園長說的很有道理。其實每個人都是在原生家庭的影響下,形成相應的心理與人生軌跡。所不同的隻是正負影響而已!
有的在正麵影響中,升華超越與演變,順利的走過一生。有的在負麵影響中,由於缺乏這種負麵影響意識,導致心靈的受限,而造成變異扭曲心理,在灰色世界中走過一生。同樣也有很多人,因意識到原生家庭的負麵影響,而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一些外在客觀因素,獲得了超越與升華而走出了原生家庭的負麵影響,而成就了嶄新的一生!
同樣的現象,反應在很多孩子自閉症孩子身上,同樣也代表原生家庭的負麵影響。因為,我在了解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最起碼有一半以上的家庭與父母以及隔代撫養者,都存在不同的負麵心理人格以及家庭氛圍問題。包括我的家庭更為嚴重。
因此,在谘詢我的家長中,特別有個原本健康活潑的四歲男孩,因為家庭戰爭導致又在報警更加嚴峻的場景中,造成孩子突發自閉症,而使全家因此而更加混亂。當從已經七歲的孩子視頻中我發現,孩子在被強迫訓練中,眼神處處滲透著忍耐,無奈,渴望,與憤怒,甚至仇恨。可無論如何,我都難以感覺到智力方麵的任何問題。此種現象,已經導致孩子在無奈中,出現自殘傾向而希望獲得關愛與壓抑釋放!當我把分析結果告訴家長時,隻見視頻中的母親無奈的癱坐地上,那種無助與絕望,讓我開始在心酸中,逃避對所有孩子了解的願望…
還有更讓人有些難以接受的,一位高知父親,竟然因妻子照顧自閉症孩子,而因感受到被冷落所發生情緒行為問題。這種種現象都完全可以說明原生家庭的負麵影響,無孔不入。如果在沒有良好的意識下,毫無疑問的會影響到整個家族幾代人的命運。
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在我了解自閉症孩子的過程中,卻經常覺得自己,像心理谘詢師,不斷涉足到婚姻感情問題。疲憊與無奈之下,我退出所有群,從此不再接受任何谘詢!
夕陽西下…
正如命運交接的時空…
當走出幼兒園,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氣,覺得命運也如空氣一樣,在難以用眼睛去發現與把握時,覺得隻有用心靈去感受它的存在與變化…
當星期一那天,我帶著孩子一路玩耍,再次來到幼兒園大門前,孩子仍和上次一樣在哭鬧中要求回家。無奈中我又故伎重演的抱著他說道“乖,爸爸肚子疼,要拉臭臭,要上廁所…”
這種賽如葵花寶典的神功,總能讓他在屢戰屢敗中,俘虜他的童心。
我知道,這種神功雖然能起到一時之神效,但如果不能及時替代轉移找到符合他的興趣點,那麽在他功力恢複時,依然會在逃避中要求回家。否則在強製中,隻能製造,強化,以及誘發他更多的負麵行為情緒…
於是,乘孩子還在乖巧之時,我突然停下來指著幼兒園操場的滑滑梯說道“看看那裏,到那裏玩好不好?”果然孩子聽了望望那裏,不帶表情的回答道“好…”然後在我的鼓勵與帶領下立刻向滑滑梯方向走去!
此時,熟悉的滑滑梯已經讓他忘記了剛才的眼淚,隻見他好奇的轉了幾圈,接著就一個人在那開始爬上爬下…
獨自站立一旁的我,看著已經進入狀態的孩子,想想他在滑滑梯潛意識信息連接下,終於在建立聯想效應中,解除陌生環境的排斥,而再次被曾經熟悉的滑滑梯所吸引了。因此,可以說明,潛意識信息是聯想功能的基礎。對自閉症孩子而言,可以先由顯意識體驗製造潛意識信息做為鋪墊,然後再運用到設定的事物上。如果這種意識程序的生成效應是正確的,我想那孩子入園問題應該可以順利解決…
就在想到這裏,看著孩子正在玩第一次接觸的網繩攀爬時,又覺得潛意識信息在移情連接中,同樣可以在輻射效應中,因不斷的擴大而讓孩子在原有潛意識基礎上,喜歡更多事物。從而又因喜歡的顯意識體驗,形成思維意識的自發行為!
這種心理行為的生化演變程序,也恰如心經所說內在意識上的,受,想,行,識。因為感受,有了顯意識體驗的想,就會根據體驗到的喜好付出行為,而在行為中產生對事物的認識…
如若如此,那孩子鄉下時,都受到了什麽?想到了什麽?又有哪些行為?認識了哪些事物呢?
外婆,外婆,除了外婆,還是外婆…
而外婆的偏執性與分裂性格,再縮小一點,再降低一點,再倒退一點點,我的天呐,究竟是隔代遺傳,還是後天潛移默化?似乎很多行為,除了語言,不恰恰符合孩子的症狀嗎?
固執,生活習慣刻板化,情緒重複周期性,如有變動就會引起情緒。直線思維,難以溝通,缺乏興趣,漠視他人!無意識行為情緒,自我意識薄弱,難以察覺自己的情緒變化,思維意識與潛意識缺乏顯意識支持,導致三大意識經常交替主宰行為情緒行為,難以統一。缺乏顯意識體驗導致分裂表現為,除對自己的兩個孩子和外孫,存在理性認知情感,但感知情感薄弱。對其他人嚴重缺乏感情,同理同情心。但受到良性刺激時,感性情緒就會顯現。缺乏顯意識感知能力,導致難以感受別人的心情,包括對自己的兩個孩子和外孫等等…
想不到…
真的想不到…
原來孩子的今天,幾千年前的佛陀早就知道…
看來真是佛法無邊…
不料正在此時…
突然童聲陣起…
原來正在開心玩樂的孩子,見到放學的孩子正在靠近,隻見他突然像隻受驚的兔子,在尖叫中帶著好奇與興奮的恐懼,迅速跑到了我身邊,然後拉著我的手,又好奇的望著那裏。
可當我再無論如何要求與鼓勵時,他卻始終原地不動。於是無奈之下,看看時間已晚,反過來又在他的帶領下,我們終於帶著彼此的希望離開了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