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羿國,蕭府。
自逍遙城一役後,異姓王蕭戰便不在出府,不就如此還閉門謝客,誰都不見,就算是就算是再眼瞎的人也能看出這位蕭王爺心情欠佳。
也是換成是誰的心情都不會好受,明明是一位百戰百勝的戰神,卻因為皇帝的皇子被俘虜而憋屈退兵,換成誰的心情都不會好受的。
更何況,他蕭戰少年成名,多少年來鮮少有人能敵,如今好不容易碰上了一個對胃口的“對手”,卻因為這的皇儲性命而放棄了。
“爺,宮裏來的那位公公已經在府外等了一上午了……”王府管家來報。
蕭戰充耳不聞,依舊我行我素,認真嚴謹的看著手中的兵書,不予理會。
王府管家無奈的歎了口氣,唉,這不是難為他們這些做下人的嗎?這可讓他如何是好。
宮裏頭來的那位公公可是皇後娘娘身邊的大紅人,如今因皇後之子被俘虜,南羿十萬大軍被迫退兵,蕭家是徹底和皇後一族對上了,蕭戰那般的愛惜他的將士,跟何況此次十萬大軍折損了整整兩萬不,逍遙城紋絲未動毫無唄攻下意思,蕭戰怎能不氣?
“暗影。”蕭戰突然叫來暗衛。
“屬下在。”一灰字男子一個閃身便出現在他麵前。
蕭戰沉吟了片刻,低聲問道:“孤命你們查逍遙一役之中,那個人查的怎麽樣了?”
“回主子屬下等人辦事不利甘願受罰,那人的消息我們……”暗影猶豫了片刻,還是道,“什麽都沒查到。”
蕭戰抬手便打碎了放在桌上的茶盞,眯了眯陰鷙的眼眸,“一群廢物!”
“屬下該死,請主子息怒。”暗影跪在地上負荊請罪道。
蕭戰疲憊的揮了揮手,示意暗影下去。
盯著手中的兵書一陣發呆,你究竟是誰呢?永昌的將帥之才無非就那麽兩個,江家的父子倆他是隻曉的,畢竟世代相傳的本領。可是,她究竟是誰呢?永昌多少年來,也不曾聽有這麽號人物啊。
還有就是他蕭家的暗衛,竟然絲毫查不到她的消息,他蕭家的暗衛他多多少少還是知道的,能讓他們都查不到的人,還真是狡猾至極呢。
他真的是越來越期待和她的再次相遇了呢,畢竟她可是隻讓人頭疼的狐狸呢。
經過上次南羿探子被抓以後,但凡派去的探子沒有一個是活著回來的。可想而知,永昌的那位是多麽的變態,竟然能夠把邊界之城打造的如此嚴實,誇張點“連一隻蒼蠅都飛不進去”,就更別提什麽刺探軍情了。
其實這種閉關鎖國之法並非長久之計,言鈺心裏很清楚,可眼下永昌再經曆過內亂以後,朝政之上很是艱難,上一個皇帝貪圖享樂早已傷了國之根本,短時間內想要恢複經濟、農業很是不易,閉關鎖國也隻是權宜之計。
待永昌王朝國力恢複,積貧積弱等問題得到改變,在用其他方法改善國力,待時機成熟新政策才好提上日程。
所以,對於永昌而言,“攘外必先安內”啊!還是要把權力集合起來,隻有做到中央集權才好抵抗外邦。
可是,永昌國的地方割據要屬潁州最為讓人頭疼。
南羿,皇宮。
“回稟皇後娘娘,老奴昨兒可是在蕭王府外麵站了一啊!那蕭王爺愣是沒見咱家一麵!”老太監向皇後哭訴道。
“哼,這蕭戰分明是不把本宮看在眼裏!本宮不過是為了救皇兒罷了,讓他退個兵他竟然敢給本宮甩臉子!!!”皇後拍案而起,惱怒不已。
“皇後娘娘息怒,老奴倒是有一法子能好好治他。”老太監陰險一笑,對皇後諂媚道。
皇後整理了儀容,正襟危坐道:“哦?什麽法子,來聽聽。”
“老奴聽聞這蕭王爺還未成年之時,蕭家人給他訂了一門親事……多少年來蕭王爺南征北戰,一直無暇顧及他那位未婚妻,如今太平盛世正適合蕭王爺成家呢。”老太監對皇後擠眉弄眼道。
皇後也不是什麽蠢人,她浸淫宮中數年,又哪裏不明白他的意思。皇後仔細一想覺得此法可行,自古以來都是“溫柔鄉,英雄塚。”
她就不信這蕭戰會對美色毫無興趣,要知道這下的男人都是一個樣的,但凡坐懷不亂者,皆是誘惑不夠。
皇後問起一旁的嬤嬤,“與蕭戰有親事的是哪家的姑娘?”
“回娘娘的話,是薑閣老的外孫女。”嬤嬤和老太監對視了一眼,彼此都了然於心,在這宮中除了皇帝和妃嬪們的關係,還有一種關係就是他們這樣的對食。
“薑閣老的外孫女?可據本宮所知,那薑閣老不是很多年前就辭官回鄉了嗎?”
嬤嬤接著道,“娘娘,不僅如此,那薑閣老雖然倍受敬重,可是前麵就已經仙逝了,薑家如今主事的是禮部侍郎薑仲薑大人,府上還有一老太君。”
皇後喃喃自語,“怪不得沒人敢提及此事,如今那姑娘的身份確實配不上蕭王爺。對了,那姑娘的父家如何?”
“回娘娘,那姑娘無論才情樣貌陪蕭王爺都綽綽有餘,可唯獨她的父親隻是個四品太常寺少卿。”
“尚可,倒也不是太差勁,本宮定會在皇上麵前替她美言幾句的,到時候就看她的造化了。”皇後對於這種身份地位不高的人,向來願意施於援手,因為這樣的人才好控製不是嗎?
“可是……”嬤嬤欲言又止,似有她意。
“奶娘但無妨,本宮聽著就是了。”這個嬤嬤可是皇後的親奶娘,對於她皇後還是很尊敬的。
“康寧郡主似乎對蕭王爺……”
“那又如何?她不過是太後娘家的一個旁係罷了,太後看她可憐才賞賜了她郡主的身份,還真把自己當成個玩意了!”
皇後身為嫡係的女子,對太後和康寧郡主這般的庶女出身都極為的看不上眼,更何況當年太後的出身不過是個嬪妃罷了,要不是她母憑子貴,這太後的位置她也配?
老太監溜須拍馬道:“那姑娘還真是好福氣,能得到娘娘的垂青,真不知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那姑娘姓甚名誰,年齡幾何啊?”皇後漫不經心得問道。
嬤嬤回稟道,“唐芷萱,二九年華。”
“年紀這麽大了?!”皇後訝異道,要知道一般女子十五六歲可就已然成家立業了。
嬤嬤不禁抱怨道,“可不是嘛,這蕭王爺遲遲不肯成婚,也不知那婚事還作不作數,可真的是耽誤了人家姑娘呢。”
“唉,也是個可憐的孩子。”皇後身為人母自然是理解幾分的。她會盡快和皇上吹吹枕邊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