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朝請郎> 第313章 溫度之計

第313章 溫度之計

  現在全世界探明的鑽石儲量已經高達三百億克拉,人均都超過兩百了,還得花幾萬幾十萬去買。


  你說是不是有病?

  何況這玩藝兒人工合成也相當簡單,大河南是全世界最好的人工鑽石產地,占全世界產量的七成多。


  可是品質不如河南隻能叫做高鉛玻璃的施華洛世奇賣多少錢?


  傻逼太多了,騙子根本就不夠分的。


  “是何礦藏?”


  “此物透明璀璨,極其堅硬,可萬年久存。某謂之鑽石。此物到是適作首飾。”


  “可是水玉?”水玉就是水晶,在唐代已經用水晶製作首飾佩飾了。


  “水玉更是尋常之物,且過軟,不及鑽石遠矣,”張軍笑著看了韓監丞一眼:“便是金剛石。大顆切磨後便是鑽石。”


  水晶礦在國內算是比較普遍的,也是多的不要不要的。


  鑽石沒經過切割研磨就像土法熬製的冰糖似的,醜的一逼,在這會兒沒有人喜歡它,就是和尚因為它堅硬拿來當噱頭。


  閑聊了幾句,張軍叫匠人取東西,開始指導匠作製作水銀溫度計。


  這東西在熟練工手裏簡單的像是孩子玩耍。


  第一個因為需要張軍指導,稍微慢了些,然後就快了起來,轉眼十幾根就做好了,擺成一排。


  正好是冬天,張軍叫人取了冰來敲碎,混入冷水中,等了一會兒冰開始融化了,把溫度計放進去,確定零度。


  找到零度,再向兩邊劃刻度就成了,這個東西無所謂是不是那麽準確,就算是現代製造,刻度其實也不是那麽嚴謹的。


  劃好刻度,張軍又使人燒水,沸騰後插入溫度計試了一下,九十八度半。還行,自己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雖然我們學習的是沸水一百度,但實際上都達不到,都在九十八九十九這個樣子。這個和氣壓還有氣化有關。


  張軍估了一下,製作的這些溫度計應該能測到一百二三十度左右,有點大,便和工匠說了一下,讓他後麵隻在一百度稍餘出一些就好,要保持直度。


  “此物不宜流傳,坊內使用便好。”看看做出來了,老韓頭也明白了,張軍就吩咐了一聲,準備回家。


  這東西其實用途並不大,隻是個新鮮。工業動轍幾百上千度,用這個測不了。


  家裏放這玩藝兒基本沒用,而且危險。到是體溫計有些用處,但這個時代又普及不了,就幹脆沒提。


  韓老頭取了幾根溫度計,小心的用布裹好,跟張軍一起從玻璃坊出來。


  走到鐵坊,也就是老韓頭的辦公室這邊,張軍想起來前幾天的打算,就和老韓頭一起進了鐵坊。


  鐵坊這會兒已經相當成規模了,不算在城外營中的保密坊和研究所,隻是城內這一部分就占了一個上坊之地。


  也就是接近一平方公裏。


  唐代坊製分三等,上坊一平方公裏,中坊近九百畝,下坊四百畝左右。


  上坊是國家大機構,皇族,高官顯貴使用。


  中坊是寺院道觀,官員,外國使節,地方駐京辦,還有一些政府低級單位機構,比如妓館這些。


  下坊就是胥吏和商戶,普通人家居住了。


  不過除了上坊以外,中下坊裏比較混雜,除了賤戶以外並不是分的特別明確。


  鳳翔的鐵坊還有紫陽觀火藥廠都是大坊,原來隻是砌了圍牆,現在坊內已經基本上建設差不多了,都應用了起來。


  紫陽觀那邊還空著一半呢。但估計也會很快建滿,火藥和鐵雷的需求量馬上就會激增。


  並不全是廠房,裏麵的工匠雜役管理人員也都住在坊內,有家屬生活區。


  鐵坊規模如此大,是因為高爐也在裏麵,而且生產效率不足,隻能用量來彌補。


  事實上這會兒已經在準備遷移高爐了,已經在城外擇地新建冶坊鑄坊。


  這玩藝兒汙染有點重,大煙囪忽忽的徹夜不停,雖然這個時代的人不在意,可是張軍在意。


  張軍拿出了自己畫的軍工鏟和軍工鎬的圖紙交給韓監丞:“此物需輕便堅韌,以後軍士需人手一把,用來鏟挖砍削。


  某尚未想好是用鍬或者鎬,丈人先著人試製吧,出來再論。”


  “鑄?”韓監丞拿著圖紙看了看,問了一句。


  “某以為以鍛為好。”


  “好,老朽著人試試。”


  其實這東西最好是衝壓,隻是,不是沒有衝壓設備嘛。這會兒水力應用遠遠達不到標準。


  來都來了。張軍就給老韓頭講了一下蒸氣機。


  這東西結構上來說也不複雜,隻是要求密封特別好。機器本身和後麵的應用並沒有直接關係,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也就是說,現在隻是需要製作大小不同的蒸汽鍋爐出來,能達到生產蒸汽就行了。隻有這個成功了,才有後麵的各種應用。


  在老韓頭眼裏,郎君這就是要做個大鐵壺燒水,但不能讓熱氣跑掉,得封起來。有點莫名其妙的感覺。


  “方法不論,但是必須能保證量產性,配件更換容易,且成本不能高。”張軍提了幾個要求。


  鍋爐難點完全在於密封,工藝上沒有什麽。焊接在這會兒不是問題。


  甚至密封也不是問題,現在需要的是考慮成本還有工藝的簡單化,得能量產。


  老韓頭現在對量產這個詞已經不陌生了,明白張軍的意思。


  張軍則是在考慮這個半球實驗。沒有眼見為實,他怕這些工匠不理解氣壓的意義,到時候難免出些偏差。


  “丈人不知,氣也是有力氣的,我等生在氣中,自然感覺不到,便如魚兒之於水。但人入水或魚離水,便可感應到不同。”


  張軍想了想,給韓老頭大概的講了一下什麽是氣壓,先讓他有個印像。


  “魚在水中遊動自如,但人不及。人至水下便可感知被水擠壓,魚至氣中也是一樣,會被氣擠壓。


  鐵雷爆炸,便是瞬間提升了雷內的氣壓,把鐵皮崩裂瓦碎。


  丈人可鑄兩個半球,如此一般……”張軍取紙畫了一下半球的結構厚度等等,交給韓監丞:“隻需將接口密封,導出其內之氣,便可測知氣壓了。”


  “如何抽出?”韓主丞拿著圖紙發愣。


  “到時某有方法。”張軍想了想說:“便如拔罐,其實就是內部真空後產生吸力,隻是力量有所不足。”


  這麽一說老韓頭就大概懂了,想了想又問:“這氣之力,有多大?”他舉手在空中按了按,毛也沒感覺到。


  張軍想了想說:“大約一象之力。”他記得應該是這麽來形容的。


  “如此巨力?然吾等因何不知?”韓監丞沒辦法相信。那自己不是早就被壓死了麽?

  “人生而周身遍布孔竅,氣息通透,所以內外平衡,自然感受不到。製此半球,某來親測給你等觀看。”


  “諾。”老韓頭將信將疑,又低頭去看圖紙。就這麽個簡陋的東西,就能測出這個,氣壓之力?不過想想好像郎君說過的話,從無虛言。


  於是就有些糾結,對這個實驗也來了興趣。


  “便如此吧,某便回府。”張軍看看事情也交待差不多了,就起來想回家。


  這段時間李適過來前前後後事情多,冷落了小清禪許久,得補。


  從鐵坊出來,張軍沒騎馬,把馬交給牙兵,自己帶著幾個人離了大街轉入長街。打算順便看看坊間民情。


  長街這個叫法有點類似現代步行街的意思,都是店鋪商戶,可以擺攤,不準轎馬進入。


  這東西其實是唐後才出現的,因為唐代是坊製。


  張軍便順著熱熱鬧鬧的街道一邊走一邊看,有點像是進了電影裏麵的古怪感覺。


  街道上人聲鼎沸,相當熱鬧,空氣中飄浮著各種食物的香氣,叫賣聲聲入耳,人們遵循著交通法規,不緊不慢的逛街。


  張軍很喜歡這個氛圍,感覺很舒服,很輕鬆,也很快樂。


  但這份輕鬆快樂很快就被打斷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