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朝請郎> 第295章 心腹大患

第295章 心腹大患

  唐軍中向來有機動部和跳蕩部,如此一說,李適便也就明白了。


  李適點了點頭:“水軍,水部,你想獨立成軍?可有必要?”


  “陛下,大唐商船早已抵達海外萬萬裏之遙,海外的天地之闊,遠大於巨唐,海內大島無數,物產之豐令人不敢想像。


  大海,是必須要征服的,巨唐的疆域不能困縛在陸地上,戰船所到之處,目之所及,均應為吾唐土。”


  李適又點了點頭:“是,愛卿說過海外盛產香料,牲畜以之為食,漫山遍野自生,也曾說過,海外多銀山金山。”


  “正是。還有鐵,銅,均是大唐緊需之物。”


  君臣相視一笑,李適喝了口茶粥,滿意的匝巴了兩下:“真想看到彼時到來。”


  “請給臣數年時日。”


  “難哪。”李適搖了搖頭:“回鶻勢大,吐蕃無禮,西域懸而未解,北邊諸部胡人不斷窺視……好在如今藩鎮盡去,解了某頭之巨石懸額。”


  “陛下,這隻是一個開始,剛剛開始。臣有大誌,隻要陛下首肯,臣便與陛下一同開啟巨唐之新篇,陛下必會流芳千古,成就一帝。”


  李適握了握拳頭,被張軍說的有點熱血膨湃的,不過他當皇帝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這火槍與火炮,確定可以?”


  “臣保證可以,隻是需要些時間試驗。此物不是那麽簡單,是一門頗深的學問,以後會在軍士書院開課,訓練匠工。”


  “必須如此?”


  “是。陛下,廣開民智是必須的舉措,臣手裏的東西都需要匠工擅長文字與算計,而且越往後越深奧,目不識丁如何能行?

  等大唐有了能文能算的工匠,有了能文能算的軍士和將官,那便有了科技的生存之地,即時,大唐便可飛躍。”


  “科技?”


  “是,比如鑽研如何煉綱可又柔又堅,火炮如何打的才遠而炮身無傷,這配比便是科技,需要不斷的鑽研計算。”


  “如此複雜?”


  “是,火藥的推力,炸藥的威力,炮筒的承受力,風速,雨霧,彈道,如何防震,如何解決後墜之力等等。


  臣一人難以完成。


  何況臣還要編練新軍,傳授戰術,要操心養馬,還要造船,還有數不清的事需要臣去一一做到。


  所以,書院才是大唐中興的根本。”


  李適點了點頭,大概明白了張軍的意思。想要快速發展起來把張軍的各種發明做出來,那就要著重書院,培養識字能算的學子。


  見識了鐵雷和火炮的威力,李適滿腦子都是大唐的美好明天,實現這個理想便成了他這會兒內心唯一的呐喊。


  這也正是張軍的目的。


  “那火炮與這守城炮,可有不同?”


  “守城炮隻能用來防守,太過笨重了。火炮則是縮小的守城炮,可由軍士扛著行軍,或者由戰馬馱帶,隻是威力小了些,隻能集中使用。”


  “可能攻城?”


  “不在話下。”


  “那便是神器。好,你退下吧,明日帶某去看那世界之圖,某惦念許久了。”


  “是。除了世界之圖,臣還給陛下準備了其他的好物,保證陛下見了滿意。”


  “便如那鐵筒?此物有何特別?”


  “陛下,若是兩國交戰,野戰行軍之時,我方軍將有此鐵筒在手,於幾裏外敵情布置了然於胸,你猜結果如何?”


  “……那自然是大勝。以有備攻不備。朕懂了,此物需嚴加守密,凡知情者泄露重懲。”


  “正是。那,臣告退,陛下休息,明日臣再來請陛下。”


  “好。今日,朕很滿意,朕,熱血沸騰。你做的好。”


  “臣之本份。”


  張軍恭身退了出來,和幾位大監打了個招呼從行宮出來。


  諸相和大臣們那邊他沒去,他是外將,要注意一些避諱,私下裏和中官們要少接觸,免得皇帝多心。


  中外勾結曆來是皇帝最忌諱的事情。


  再說也沒有必要,他不需要朝中的什麽助力,現在這些人能不給他添亂就好了,不指望他們能幫上忙。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張軍來行宮接了皇帝,大監還有諸相,一起去城外軍營。


  張軍在西營的辦公室早就已經升級,邊上的建築已經全部拆除換了位置,把他的辦公室進行了擴建。


  他的辦公室現在更像是一處獨立的院落,四麵牙兵緊守,一副戒備深嚴的樣子。


  這也是正常,身份不一樣了,他現在貴為太子太保,必須得符合他的身份。


  在大唐,對官員身份的各種規定是相當嚴格的,不是你自己怎麽想。


  你想親民就出門不打儀仗,你想廉潔就不修大的府宅和辦公區。


  不行,這是重罪。


  你是什麽身份,就得嚴格按照身份相應的規矩製度來執行,不能有一點含糊。


  這叫官身威儀,是國家的臉麵。官員失儀是大罪,輕則罷官,重的就是發配,這輩子也別想回來了。


  隨著皇帝的一眾人等被擋在了辦公室外麵,隻有皇帝和首相李勉隨著張軍進了正堂。


  一切都是因為這副世界地圖,當初張軍一時衝動,沒考慮到保密的問題,所以現在隻好嚴加看管,輕易不會叫人進來。


  說一副地圖有什麽可保密的?

  這是唐代呀,人們的認知相當有限,像吐蕃和回鶻,自己國土的地圖都沒搞全,還是那種鬼畫符式的。


  一副如此詳盡的世界地圖,已經足以為之發動一場國戰了。還是堅決滅國那種。


  “這便是那副圖?”李勉看了看四周牆壁,問了一句。


  “正是,請陛下與首相觀看,隨時向某提問便是。”


  “長安何在?”


  “便在此處。”張軍過去給指了一下。


  有了長安的位置比較,君臣兩個便看得懂了。


  長安,京畿,五都,六關,各道。李勉關注的是大唐域內,各州府之間與河流,而李適看了幾眼就開始關注吐蕃與回鶻。


  這便是帝王與臣子的差別了。


  做為首相,李勉得以大唐為中心,治國安邦是他的職責,而李適,想的是開疆拓土去除外憂。


  “回鶻竟然如此廣大,壓覆於巨唐之上。”


  李適看了一會兒,眯了眯眼睛:“而吐蕃卻是一條大魚,魚口正在此處,撕咬巨唐。”


  “陛下,吐蕃所居之地,為此世界最高處,空氣稀薄物產貧瘠,遍地千年之雪山戈壁,其實,想取之不難。


  反而是回鶻,平原廣沃水草豐美,尤適養馬,且地廣人稀無堅無險,乃是心腹大患。”


  “無堅無險如何成為心腹大患?”李勉掉頭問了一句。


  “首相,回鶻無根無基來去自由,散入無邊原野之中,東西六千裏,南北六千裏,卻是如何找尋?


  而吐蕃處處高山險地,行路況且艱難,他又往何處可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