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朝請郎> 第256章 可為郡君

第256章 可為郡君

  李晟捋了捋胡須,看了渾日進一眼,說:“某與日進與張節鎮前番多有接觸,此人一心軍務,操心巨唐憂慮中外,必不會有何蹊蹺。


  若是陛下有所猜慮,待河中之事了結,不妨召張節鎮當麵應對即可。”


  李晟和渾日進在起複長安事件中承了張軍的莫大恩情,完全是躺贏的功勞,自然會在不涉及自身的情況下維護張軍的形像,為他說話。


  渾日進也點頭表示李晟說的對:“察張節鎮前後諸事諸言,莫不在為巨唐思慮斟酌,想來是怕軍機泄露而已,事後必有解釋,請陛下不必多慮。”


  李適點了點頭,接受了兩位重將的說法,想了想問:“諸卿,對河中此戰可有信心?”


  “看馬帥的態度,想來是有所定計,某等在此提前恭賀陛下,自此四鎮安靜,光烈懷光之流伏首,巨唐再無危機矣。”


  “恭賀陛下。”


  李適的思路當即被引到了河中之戰勝後的狀態,心中自然也是激動無比,笑的老臉像一張盛開的菊花一般。


  “自前年起,藩鎮多有不臣,朕心焦慮,是汝等愛卿四方馳援奔戰不休,解了朕與天下的危局,朕時有惦念。


  如今禍亂消除四鎮平靜,光烈授首,此番懷光一去,四海升平可待,彼時,朕便開壇祭祖,朝拜天地,向諸天神及列祖宗詔告汝等巨唐肱骨的功績。”


  祭天拜祖在這個時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尤其還是皇帝舉行,那就相當於現代的國慶大典一樣的莊重神聖。


  把諸臣的功勞通報天神,和列祖列宗匯報一下,那就是頒發了紅星獎章,是最大的榮耀。


  幾位老臣當即激動的差點流下淚來,深施大禮向李適表達內心的激動惶恐。


  李適也激動,負著手轉了幾圈兒,扭頭看向霍仙鳴:“仙鳴,戴郡王在哪裏?”


  “回大家,戴郡王辭了戶部的宅子,已經舉家遷去了盩厔,正在悉心籌備張節鎮所言之軍務學堂一事。”


  “叫人……不,你去一趟,當麵問詢戴郡王籌備之事可否順利,若需調度你一應給辦了吧,便將這軍務學堂立起來,也算是朕對此事的支持。”


  “諾。”


  “首相,祭拜之事還請首相斟酌。”李適又衝李勉拱了拱手。


  “老臣應盡之儀。”李勉還禮。


  大唐的君臣之間人格相當平等,皇帝並不會高高在上一言而決不可一世,大臣也不會諂媚逢迎極盡巴結。


  “外相,”李適看向李晟:“京中諸軍之事就勞煩外相操心了。”


  “諾。”李晟躬身應承。


  因為張軍的出現,李晟並沒有像曆史上那樣加封司徒兼中書令,這會兒雖然冊了西平郡王,也同平了章事,仍然還是神策軍都將。


  這段時間他就在收攏神策諸部,操練禁軍,鞏固京畿的守衛保全任務。都將這個職務權力相當大,是名副其實的禁軍總司令。


  一般的軍職也不可能授開府儀同三司。也就是說,他的儀仗,待遇地位是等同於三司的,可以開府。


  唐代的三司是指禦史大夫,中書省和門下省,和古製不同。


  開府儀同三司是從一品的文散官,是正式職稱,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是一回事兒,地位要稍高於。


  “禁軍是大事,朕常常憂慮於此,李卿當與朕同休共戚,早日興複羽林之威。”


  “請陛下安心,老臣自當鞠躬盡瘁。現今危卵複安,四海平靜,陛下當圖誌安民興複民體才是。”


  “我知道。”李適點了點頭,籲了一口長氣,隻感覺胸中一陣暢快。已經不知道有多長時間沒有感覺到這麽輕鬆了。


  馬燧去準備發兵,這邊自然也就不需要再研究商討什麽了,李晟和渾日進告退出宮。


  李適把李勉和李泌留了下來。


  “懷光此次應該再難走脫,河中之勢已定。兩位愛卿,朕……卻是應該如何賞賜張增?”李適露出苦笑。


  “陛下不必憂心,”李泌笑著說:“臣與張節下交通多日,自問對張節下頗有了解。節下之誌不在為官納福,其誌在西。


  此番掃蕩諸藩平靜天下,臣相信張節下都是在為西去做準備。他曾言攘外必先安內,若想光複西域必須要平靜諸藩。


  此次還兵後,以臣估測,張節下必會在鳳翔安心修整完備邊防諸事,為西去做準備。


  另外,學堂之事張節下相當重視,陛下即然已吩咐霍大監前去安置,想來節下定會感激。


  至於封賞……”


  李泌想了想,看了一眼李勉,也是有些作難。


  關健是張軍其實已經差不多到頂了,頂多撿校個太尉其實也並沒有什麽意義,總不可能實授吧?郡王和國公也沒什麽區別。


  偏偏張軍家室也是相當簡單,一妻一女,三口之家。這要是有個兒子其實就好辦了。


  大娘子的品級已經到頂了,不可能再升。


  “依老臣之見,張增與灃國夫人之女清嬋,可為郡君。”李勉想了想給出了建議。封張軍的女兒吧,給個郡君。


  李適和李泌一起看向李勉,目光都有些奇怪。


  大唐的女爵隻封賜給官員的妻子和母親,算是一種恩澤,還沒有封敕官員之女的前例。


  一般來說,按照大唐律的規定,隻有官員達到四品,他的正妻還有母親才可以敕郡君,或者一品命婦的母親,可以蔭一個郡君。


  也就是說,張軍的丈母娘才有這個資格。直接封敕官員之女,還是個隻有三四歲的小閨女,這事兒有點顛覆了。


  大唐能直接敕封未嫁女兒的,向來隻有皇帝家才有資格,縣主,郡主,公主,長公主,大長公主等等。


  這個縣主公主的稱呼,是指出嫁規格。


  公主,就是出嫁的時候由公爵執禮,是最高規格。皇帝自己是不能主持女兒婚禮的。


  郡主,縣主也是一樣,都是應對婚禮主持的官員品級,婚製的規格。


  漢代還有個翁主,是指由女子的爸爸親自主持婚禮的意思,隻授與親王家,唐代取消了這個慣例,親王的女兒也是公主封號。


  李適捶著額頭又開始轉圈。


  主要是這個決定並不好下,這事兒到不是逾不逾矩的事情,皇帝想做點什麽事兒事實上認真考慮規矩的並不多。


  大不了修憲嘛。


  主要是,李適需要考慮,這個口子一打開,以後怎麽辦。


  你總不能這次封了張軍家的,以後別人家的就不管了,那不是你說不管就不管的,皇帝也不行。


  這個有點破壞大臣之間的平衡,弄不好就能鬧起來。


  “陛下,增起於危難貧寒,獨自成軍,誅楚林驅懷光,先複長安後平天下,此等功績雖不敢說前者無人亦不遠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